1樓:匿名使用者
最大的樂聲反而聽起來無聲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行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一種藝術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藝作品都必須進入道的境界,進入自然樸素而沒有任何人為痕跡的本真境界。
“象”的本原意義是什麼?是“道”或“道理”。當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時,也大致可以說“大音希聲,大道無形”,相當於老子所謂“道隱無名”。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什麼意思
2樓:陽光點的燦爛點
越好的**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巨集遠。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出處: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原文:“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翻譯:越方正的越沒有稜角,越大的器具越要最後完成,越好的**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巨集遠。也就是說,至美的樂音,至美的形象已經到了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反倒給人以無音、無形的感覺。
3樓:又一個八卦
大音希聲意思是指最大最美的聲音乃無聲之音。
大象無形意思是有意化無意;就是不要顯刻意,不要過分的主張,要相容百態。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出自《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白話翻譯:越好的**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巨集遠。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擴充套件資料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成。
譯文:上士聽了道,勤奮去實行;中士聽了道,將疑而將信;下士聽了道,反加以譏笑——不被他們笑,不成其為道。
古話說得好:光明的道好像闇昧,前進的道好像後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嶇;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強的德好像懦弱,充實的德好像空虛;最潔白的好像汙濁,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 最大的**沒有聲響,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
大道隱匿,沒有名稱,卻唯有道善於始生萬物,又善於去完成。
《老子》在此處列舉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五種現象來說明道的無為境界。即最白的好像汙濁,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大的**沒有音聲,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
《老子》認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無為的自然的**;一類是世俗的非自然的**。無為的自然的**為道的**,符合道的特徵,是一切人為**之本,無所不在,無所不容。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
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4樓:匿名使用者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越好的**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巨集遠。意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老子認為:無為的自然的**為道的**,符合道的特徵,是一切人為**之本,無所不在,無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無聲的,是**的最高境界。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原文是: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譯文: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 最大的**沒有聲響,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樓:獨言影視
最好的**是沒有聲音,最好的形象是沒有形象。
人的聽覺是有範圍的,超出範圍的聲音人是聽不到的,小於範圍聽不到,大於範圍也聽不到。宇宙的形狀無法用人的所見所聞去描述,因為這樣大的形象就是無形。
出自《道德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成。
”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白話翻譯:越好的**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巨集遠。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6樓:課堂實錄
出自《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白話翻譯:越好的**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巨集遠。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越好的**越寂靜無聲,越好的形象越飄渺無形(或作“最好的**是沒有聲音,最好的形象是沒有形象”)。”
解釋:人的聽覺是有範圍的,超出範圍的聲音人是聽不到的,小於範圍聽不到,大於範圍也聽不到.宇宙的形狀無法用人的所見所聞去描述,因為這樣大的形象就是無形。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不可形容,。
” “
象”的本原意義是什麼?是“道”或“道理”。當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時,也大致可以說“大音希聲,大道無形”,相當於老子所謂“道隱無名”。
古今學者對於“大音希聲”的理解,大致有五種解釋:一是認為這是說最大的聲音是沒有聲音的;二是認為這是說最大的聲音聽來反而是稀疏的;三是認為“希聲”即“無聲”,是在蘊醞“大音”;四是認為“大音希聲”乃天樂,是不能用耳朵去聽,而是去感悟用那永恆和諧的龐大“天樂”;五是認為“大音”即合道之音,主要是指對聲音情感的超越。
7樓:柯玉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意思是:越好的**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巨集遠。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一語**於《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為: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成。
譯文: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為道了。
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闇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汙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
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
8樓:真誠無怨無悔
真正的大聲就基本上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是沒有輪廓的。
9樓:何以窺不破
解釋:人的聽覺是有範圍的,超出範圍的聲音人是聽不到的,小於範圍聽不到,大於範圍也聽不到。宇宙的形狀無法用人的所見所聞去描述,因為這樣大的形象就是無形。
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不可形容
10樓:我也想知道阿
出自《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免成,馬王堆出土的《道德經》中寫著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白話翻譯:越好的**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巨集遠。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11樓:整條街最靚的仔
看下面人所答的答案。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寓意呢?
12樓:第一名
《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注:
“聽之不聞名 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魏源本義引呂惠卿曰:“以至音而希聲,象而無形,名與實常若相反者也,然則道之實蓋隱於無矣。”意謂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為老子所提出。語出《道德經》: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中又說:
“聽之不聞名曰希。”王弼注:“大音,不可得聞之音也。
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王弼集校釋》)“眾”即全體,“分”即部分;人們聽到的宮音或商音等,都只是部分,而非全體。
意謂有了具體、部分的聲音之美,就會喪失聲音的自然全美。老子認為最美的**是自然全聲之美,而非人為的、部分之美,這和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的見解,以及他的“無為自化”(《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老子之後,莊子繼續發揮了這一觀點。在《齊物論》中,莊子把聲音之美分為“人籟”、“地籟”、“天籟”三種。“人籟則比竹是已”,即簫管之類,屬下等;“地籟則眾□是已”,即風吹□穴之聲,屬中等;“天籟”則“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
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即塊然自生的自然之聲,為上等。在《天運》中,莊子還論述了“天籟”的特點:
“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郭象注:“此乃無樂之樂,樂之至也。
”這實際上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大音希聲”。所以在《齊物論》中,莊子又說:“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王先謙注:“鼓商則喪角,揮宮則失徵,未若置而不鼓,五音自全,亦猶存情所以乘道,忘智所以合真者也。”意思都在於反對以部分的、有限的聲樂,破壞或代替自然全美之聲。
老、莊這種對於自然全美的提倡,對後來的文藝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成為文學家、藝術家所追求的一種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鑿的最高的藝術境界。鍾嶸《詩品序》所提倡的“自然”和“真美”;元結《訂司樂氏》所提倡和推崇的自然、“全聲”之美;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所提倡的“以全美為工”;徐文長《贈成翁序》所說的“夫真者,假之反也。故五味必淡,食斯真矣;五聲必希,聽斯真矣。
五色不華,視斯真矣”;以及俞兆晟在《漁洋詩話序》中所說的“以大音希聲,藥淫哇錮習”等等,都是這一觀點的引申及進一步發揮。在古代畫論中,也有不少類似的見解。
但對於**或詩文的聲律來說,有無相生,有聲和無聲是相反相成、相比較而存在、相襯托而益彰的。
老子所雲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什麼意思
文化永生 含義 越好的 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縹緲巨集遠。喻指 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不可形容。出處 老子 第四十一章 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 而非人為的美。 雲訪曼 比如你看不出地球是圓的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什麼意思 陽光點的燦爛...
大言無聲,大象無形是什麼意思,大音無形,大象無形是什麼意思
音美之極為無聲,象美之至為無形。出自 道德經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 而非人為的美。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解釋 最美的 是沒有 最美的形象是沒有形象 指 人的聽覺是有範圍的,超出範圍的聲音人是聽不到的,小於範圍聽不到,大...
大希象形,大象無形 這句話什麼意思
仙源渺渺 說明 由於認識者的愚昧無知,他們不但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相反他們還會顛倒黑白的錯誤判斷。解釋 應加 若 這具有假設或假想意義的詞語所構成的句型的省略形式 大音若希聲,大象若無形。大音 最美妙動聽的 希聲 稀奇古怪的聲著,不堪入耳的聲音。大像 最真實生動,完美無缺的影象或繪畫。無形 沒有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