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陳貝貝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23日之間。2023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冬至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北方地區家家戶戶會吃餃子過節,南方地區會吃湯圓、年糕過節。
2樓:
冬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節),冬至後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節),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有很多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冬至前後氣溫會有比較大的降幅。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已經長了一歲。
3樓: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中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冬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範圍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
就北京市區來說,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正午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冬至節屆即一陽生,新歲實始。
《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節,春之先聲也。
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並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4樓:葉子一
冬至意思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在每年陽曆的12月22日左右,當太陽到達黃經270°時,就為冬至。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
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
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執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工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但是地面過去長期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散失,近地層氣溫尚未降至最低,所以這時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過了冬至,雖然晝漸長,夜漸短,但是在短期內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比散失的熱量少,所以氣溫並沒有立即回升之勢。
群眾中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川西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5樓: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 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 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 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後漢書 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老福州圖說冬至舊俗 節前理髮做“米時”粿(3張)”。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後是小寒,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1]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臺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十天陽曆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2] 冬至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歷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執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一個月),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日子都在公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3] 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6674.html?wtp=tt
6樓:匿名使用者
天短夜長的時候要結束了。
冬至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祖等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8樓:陳貝貝
冬至是我國農曆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中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深受中國人民喜愛,屬於年節食品。
民謠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
9樓:滄浪水上樂園
冬至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來臨,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日。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這一天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寒冷氣候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
冬至吃餃子是什麼意思,冬至吃餃子是什麼意思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
小螞蟻爬爬賽 冬至吃餃子是節日習俗,相傳東漢末年,張仲景在返鄉途中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生了凍瘡,於是發明了 祛寒嬌耳湯 他把羊肉 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 嬌耳 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食用。人們吃了 嬌耳 喝了 祛寒湯 渾身暖和,兩耳發熱,...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早在西元前20世紀的人類,通過觀察星象和日月執行的位置,還有周圍草木的生長,風雨之聲從而確立了 春分 秋分 冬至 夏至這四個最早的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乙個,起源於春秋時期,這是一年的陽氣回公升之時,故為大吉之日。冬至的 至 是達到了極點,這一天...
夏至和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和夏至分別有啥含義
一朽渡 夏至,古時又稱 夏節 夏至節 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 四時八節 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太陽執行至黃經90 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 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