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殺不辜謂之賊也是什麼意思,刑殺不辜謂之賊也 是什麼意思? 5

時間 2021-08-30 09:15:37

1樓:匿名使用者

我翻閱了相關的資料,結合我個人的理解,“刑殺”是指“處以死刑”,“辜”是指“有罪”或者“有罪的人”,所以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把原本無罪的人卻處以死刑的人是害人精,“賊”主要是指“對社會無益,而且總在製造或者引導不良風氣的人”

【望採納,謝謝支援】

2樓:月之輝

隨心所欲地將無罪之人處以死刑,就叫做殘忍暴虐。

3樓:潮卿

沒見你鍍鎳您存次額不發

4樓:老妤妤

我也不知道呀!????

賊古代是啥意思

“賊”是哪個地方的方言?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的含義

5樓:e拍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意思是:在處理兩可的疑難案件時,寧可偏寬不依常法,也不能錯殺無辜。

這是夏朝出現的刑法原則,舜帝時的刑官皋陶執法時奉行的原則。西周時期為保證適用法律的謹慎,防止錯殺無辜,凡是疑難案件,都採取了從輕處斷或赦免的辦法。對後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出自先秦諸子的《尚書·大禹謨》。

節選原文:

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

譯文:皋陶說:“帝德無失誤。

簡約治民,寬緩御眾;刑罰不及於子孫,獎賞施及後代;寬宥過失不論罪多大,處罰故意犯罪不問罪多小;罪可疑時從輕,功可疑時從重;與其殺掉無罪的人,寧肯自己陷於不常的罪。帝愛生命的美意,合於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

擴充套件資料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它儲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書》的文字詰屈艱深,晦澀難懂,但它標誌著史官記事散文的進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聲氣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語言的形象化以及語言表達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對場面的具體描寫。

《大禹謨》記敘了大禹、伯益和舜謀劃政事的遠古史料。大禹是舜的臣子,他以治理洪水建立大功,後人尊稱為大禹。本篇首段記敘了大禹、伯益和舜謀劃政事,所以叫《大禹謨》。

古代刑法和禮治的原則

奴隸主階級在運用法和禮進行統治時總結出一些原則,從這些原則中可以看到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尚書·大禹謨》中提出了四個原則,即:施用刑罰限於本人,不株連子孫;過失犯罪雖然後果嚴重,也可以從寬;故意犯罪雖然輕微,也要加刑;犯罪情節有疑點的,處刑時要從輕。

《尚書·呂刑》中有:寬嚴適中;刑罰世輕世重;以情定罪;疑罪赦免等定罪量刑的原則。“寬嚴適中”是說定罪量刑要中正,不偏不倚,不輕不重,恰到好處。

“刑罰世輕世重”,又叫時輕時重,是說適用刑罰要有靈活性,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以情定罪”,是說犯了重罪,但屬於過失,可以適用輕刑、減刑處罰;雖然犯的是輕罪,但如果是故意犯罪,則要適用重刑,加等處罰。“疑罪赦免”,是說對於疑難案件或一時搞不清楚的案件,要降級處分,或免予刑事處分。

還有一條具體原則:“刑疑赦,從罰;罰疑赦,從免”,意思是說,處五刑有可疑者,可減等按“五罰”處理。“五罰”指出錢贖罪的五等:

100鍰、200鍰、500鍰、1000鍰。如果按五罰處理仍有可疑者,則可予以赦免。

西周統治者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等宗**理道德看作維護統治秩序的基本規範,把違反宗**理的行為看作是嚴重犯罪,處以嚴厲的刑罰。例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復仇被視為孝道而得到認可。按照《周禮》規定,要報仇的人,只要到有關官吏那裡登記仇人的姓名,將仇人殺死便可以無罪。

西周時還提出宗**理原則,“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明德慎罰”,“禮主刑輔”等原則。

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則,是公開的奴隸主階級特權法,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禮不下庶人”,是說禮主要用來調整奴隸主階級內部關係,周禮中所規定的各種特權,只有奴隸主貴族有權享用,奴隸和平民都無權享受,不得僭越。如有越禮行為,便構成嚴重犯罪。

這裡不是說庶民不受禮的約束。在婚姻、喪祭等方面的禮儀,庶民也要遵守。

“刑不上大夫”,是說刑法鋒芒不是指向奴隸主貴族,3000條刑律,不設大夫犯罪的條目。當然,並不是說貴族犯罪不用刑罰。當貴族背離宗法制度,僭越禮儀,犯上作亂,犯了危及王室安全的重大罪行時,也要嚴厲懲處。

在周代,違禮即違法,失禮要入刑。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對違禮的貴族也要加以刑罰制裁。

不過,貴族在受刑罰制裁時享有種種特權。例如,死刑不公開執行,或讓犯法貴族本人在隱祕處自殺;不處宮刑;受朝廷冊封的貴族及其妻子,所謂“命夫命婦”,不必親自到庭受審,可以派人**,等等。在“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刑法基本原則指導下,奴隸主貴族和平民犯罪,實行同罪異罰的不平等對待。

所謂“明德慎罰”,是西周奴隸主階級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提出的較為進步的法治原則。他們認識到光靠神權已不能維持和鞏固政權,一味鎮壓也行不通,因此提出“明德慎罰”的原則。“明德”,指尚德,注重德教,對犯罪者要實行寬緩的政策,他們認為,有德者才能得天命,無德者必將失天命,導致亡國亡身。

這是由“王權神授”的思想發展為“以德配天”的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慎罰”,是指對刑罰的適用要採取審慎的政策。例如,“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周禮·大司寇職》),就是說,要根據各地治亂的不同情況來決定採用刑罰的輕、重。又如,對疑難的案件,必須核實案情,做到判決有根據。

實際上,“明德慎罰”就是教化和鎮壓相結合,實行軟硬兼施的兩手進行統治。

“禮主刑輔”,是西周統治者為預防犯罪提出的一條原則。他們認為,刑是消極的規範,作用在“禁於已然”,懲罰已經發生的犯罪;禮是積極的規範,作用在“禁於未然”,預防犯罪的發生。比如,大興婚姻的禮儀,可以防止淫佚罪;實行喪葬的禮儀,可以防止不孝罪;大講朝聘的禮儀,可以防止犯上作亂罪。

周代的各項禮治原則,可以概括為禮主刑輔,以禮率刑。他們認為,按禮祭祀天地、祖先,在社會上施行禮教,叫有德。所以,禮主刑輔,也可稱為德主刑輔。

這條原則對後世的立法和整個古代法制、法律文化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的基本含義是,在處理兩可的疑難案件時,寧可偏寬不依常法,也不能錯殺無辜。源自西周,西周時期為保證適用法律的謹慎,防止錯殺無辜,凡是疑難案件,都採取了從輕處斷或赦免的辦法。

7樓:血紅猩猩

我才引用過這句話的

辜,就是有罪。不辜,就是無辜者。經,是指法律規定。這句話是說,寧可自己不按法律規定的辦,自己失職,也不能錯殺無辜的人。號稱是古代中國疑罪從無的名言。

8樓:匿名使用者

皋陶向舜帝闡述了自己以刑罰引導道德的司法觀念:您的治理本身就是很寬和的。“罰弗及嗣,賞延於世”:

刑罰不會株連到他的家人、後代,但賞賜則可以惠及其後代。“宥過五大,刑故無小”:假如是由於失誤而給他人造成損害,即使損害比較嚴重,也是可以寬恕的;相反,假如是故意損害他人,則要予以嚴懲。

“罪疑惟輕,功疑惟重”:假如一個人的犯罪事實不是很清楚,那麼,寧可從輕發落;假如一個人的功勞有點可疑,那我寧可相信那是真的,並予以中賞。“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決不錯殺一個無辜,為此,不惜放過一些可疑之人。“好生之德,恰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我們在司法活動中始終貫徹了這種寬和精神,這種做法得到了民眾的認同,因此,他們也就積極向善,而不再觸犯刑律。

晏子的格言,故事有哪些

9樓:匿名使用者

晏子名言名句

1、嬰聞之,窮民財力以供嗜慾,謂之暴;崇完好,威嚴擬乎君,謂之逆;刑殺不辜謂之賊。此三者守國之大殃。

2、舉之以語,考之以事,能諭,則尚而親之,近而無辱以取人,則得賢之道也。

3、省行者不引其過,察實者不譏其辭,嬰可以辭而無棄乎!嬰誠改之。

4、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賢相也。夫以賢相佐明君,而東門防全也。古者不為,殆有為也。

5、古人說過,作為一個忠實的臣子,不應該事事附和國君,因為國君認為是對的,並不一定都對。國君認為不對的,也不一定都不對。這個樑丘據對國君最會察顏觀色,拍馬奉承,不論對錯,一味迎合,你聽了也許心順氣平,可是對國家長遠利益,又有什麼好處呢?

6、昔三代之興也,謀必度其義,事必因於民。故度義因民,謀事之術也。

7、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8、晏子對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義;養民不苛,而防止以刑僻;所求於下者,不務於上;所禁於民者,不行於身。

9、責己無以,智者有不能給,求焉無饜,天地有不能瞻也。

10、進不失廉,退不失利。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因為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來迎接晏子.晏子不肯進去,說:

“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現在我出使的是楚國,不應該是從此門進去吧.”迎接賓客的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了嗎?

派遣你作為使者.”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人口眾多,張開衣袖連在一起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肩挨著肩,腳跟著腳,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

“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主張規矩,那些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賢明君主(的國家),不賢、沒有德才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能君主(的國家),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

帶犯人上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訊息,對手下說:“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言辭的人,現在他要來了,我想要侮辱他,有什麼辦法呢?

”手下回答說:“當他到來時,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

‘(他)是幹什麼的人?’我們回答說:‘(他)是齊國人.

’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回答說:

‘(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士兵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做什麼的人?

”(兩個小吏)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

“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坐席回答道:“我聽說:

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子,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水土條件不相同.

現在的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東西,進入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

楚王苦笑著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刑傷是什麼意思,兒女刑傷是什麼意思

bamia 劉小米 詞語資訊 釋義 1 殺傷。漢書 衡山王劉賜傳 徐來 兄至 衡山 太子與飲,以刃刑傷之。2 受刑後的創傷。天雨花 第七回 前番打死親生女,遍體刑傷紫又青。李強 杜印 在風雨中長大 可是,小明 爸爸的牢房裡,有一個身材高大,滿臉刑傷的難友卻緊鎖著雙眉,閉口不唱。以上來自 漢 典 網 ...

自刑是什麼意思,自刑年是什麼意思?

刑 是命理學專用術語,有受傷害的意思。刑分為 互刑 與 自刑 然而並不是指 互相刑傷 和 自我刑傷 很多人往往陷入了這個誤區。這裡的 互刑 是指十二地支元素互相刑傷,自刑 是指十二地支自我刑傷。也就是元素之間的刑傷,而非人們個體間的刑傷。自刑有四種情況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例如八字中出現...

玄學裡的「相刑」是什麼意思,相刑是什麼意思?

相刑是八字 裡經常會用到的乙個名詞。而且不僅在八字在周易,起名字,等等玄學中也是個很重要的概念!相刑是指地支而言,在八字中有 1子刑卯。卯刑子,為無禮之刑。2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為無恩之刑。3未刑醜,醜刑戌,戌刑未,為恃勢之刑。4辰遇辰,午遇午,酉遇酉,亥遇亥為自刑。什麼意思呢?1 就是說在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