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問的真好!至少俺看了這個問題之後,俺心潮澎湃,俺此起彼伏...
「和」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其本意是指安寧和諧.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和」是他們倡議的主題。孔子是總結了「和」道,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時,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的命題,他坦蕩的承認了差異,然後他認為從差異中我們才能夠追求統一與和諧。
其實通俗的講,就是要君子才能達到一種和身邊萬物相通,融於自然大道,但同時又要保留自己區別於別人的差異.即要保留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要有自己的思想,所謂特立獨行,矯矯不群者也.
儒家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要求我們首先要明確人類生存,社會活動,和自然大道之間取得平衡的具體要求,在這個基礎--」和」上面,我們還要繼續並且要堅持自己的對於世界的認知和感受.允許差異的存在,允許批評.
在政治上說來,民主政治就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在那個共同的目標之下,允許個體差異的存在;**制度則是小人同而不和的,--呵呵,我在這裡,把我自己的意見加上去了.--這個嘛,不說相信大家也明白.舉個例子吧,文革就是同而不和的典範!
最後俺想說的就是,日本人自稱為大和民族,其本意就是出自咱們老祖宗筆下的」和」,隋朝之時,儒家的思想流入日本,被當作經典而供奉,傳至今日.說真的,俺再怎麼恨日本的軍國分子,可是有一點俺還不得不為人家鼓掌,就是人家可以把咱們老祖宗的東西保留至今,可是咱們呢?
2樓:匿名使用者
彼此贊成相同或相近的觀點 保留不同的觀點
3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詳解:本章重點,就在於「同」與「和」。「同」,會意字,「冃+口」,「冃」,重複,何謂「同」?
就是通過口頭上的不斷重複達到聚集,當然,這反映著孔子時代的特徵,實際上,這口頭上的限制並不需要。例如,文化就是一種「同」,文化,從開始的口頭傳播到現在的網路傳播,本質上並沒有改變「不斷重複達到聚集」的效果;「宗教」更是一種「同」,所謂的教義、教宗等等,就是一種「不斷重複達到聚集」的例子;「科學」一樣是「同」,「科學」從本質上是文化、宗教的大匯集,科學相信「不斷重複的實驗」達到「同一」的效果,是其成立的基礎,是科學得以聚集的基礎。
總之,文化、科學、宗教等等,以及一切社會結構中的一切東西,本質上都是「同」,都是「不斷重複達到聚集」的情況。「哲學」之類的也如是,無論唯心、唯物、一元、多元、辨證、詭辯,同樣是這樣。這一切,本質上都是小人之學,在「人不知」的世界,其學也只能是小人之學。
聚集,本質上都不過為了一己之私利。在資本橫行的國家、年代,資本就的最大的「同」,社會上的任何現象、言論,都在「不斷重複」達到聚集在資本之「同」的大旗之下,資本社會的人,本質上不過是「資本」的複製,都不過是被「資本」所抽乾的傀儡,而一切的文化,本質上不過是「資本」的表現。
「和」,去聲,就是「相應」。「天人相應」、「心手相應」,「桴鼓相應」,諸如此類,都是表達了「和」與「相應」。在孔子那裡,在君子眼中,只有「天人相應」,卻沒有所謂「天人合一」的小人之說。
注意,這裡的相應,超越了海德格爾所說的「應手」,那不過依然在共業的境界之中,而一般人的理解,連海德格爾所說的「應手」都達不到。
人類社會,「地」的一種形態,不過是「天人相應」而成,無所謂「天」,無所謂「人」,「天人相應」而成這人類社會這「地」的特殊形態。天,「地人相應」而成;人,「天地相應」而成;地,「天人相應」而成。成無所成,不過是相續相纏,相應而已。
孔子在本章裡,揭示「天地人」結構最重要之一的關係,就是「相應」,就是「和」。就如同**中的即興演奏,這宇宙就在這相續相纏中「和」、「相應」,這裡沒有任何需要「不斷重複」去達到聚集的。企圖通過「不斷重複」去聚集點什麼玩意、抓住點什麼玩意,不過是小人「我」之私心相應之妄想。
而君子之間,也只是相應;君子於所在的時代、社會,所對應的「天地人」結構中,也只是相應。就如同空谷與空谷的對話,可以風雷激盪、可以溪水潺潺,可以幻化出天地間所有的神奇與風景,但卻依然只是空谷與空谷的對話,空谷與空谷的相應,如此而已。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相應而不聚集,小人聚集而不相應。
"君子和而不同"是什麼意思
4樓:孫老闆
君子在人際交往抄中能夠與他人保bai持一種和諧友du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
zhi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dao
【出處】《論語·子路》——戰國·孔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擴充套件資料1、《論語·子路》創作背景
2、《論語·子路》作者介紹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5樓:溫柔俆
下一來句是:
小人同而不和。源意思就是:君子bai和君子之間雖du然意見不同但是卻可以友好的zhi相處dao,小人和小人之間雖然友好的相處在一起卻各有各的心思,沒有相同的。
這是字面意思,簡單就是說:君子之間可以交流,小人之見不能交流
記得採納啊
6樓:沒看過粉絲啊
我記得抄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按教科書解釋這裡的「和」是指差別的對立事物之間的和諧統一,「同」指不包括差別的二者絕對的同一。
那麼這讓我們想到「貌和神離」這個成語。
君子,貌離神和;小人,貌和神離。
舉個淺顯的現實例子,拿公司開會來說,君子各抒己見,貌似分歧,實則都朝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小人相互吹捧,共同沿領導人的思想路
線前進,實則各懷鬼胎,以保全自己利益為目的。
這說明,小人之間本身存在矛盾。那麼要作為成功的領導人,要善於利用小人之間的矛盾,必要的時候可以幫他們製造矛盾,或者把潛在的矛盾明朗話,加以利用,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句話君子是打不散的,小人的團結只是表面的。
歷史上有很多事例可以證明。
事實上,問題裡的這句話,本身包含了哲學中關於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原理,建議閱讀相關書籍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bai論語·子路第十三》
du。zhi原話是:「君子和而不同
dao,小人同專而不和。」就是說,君子內
屬心所見略同,但其外在表現未必都一樣,比如都為天下謀,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則教書育人,這種「不同」可以致「和」;小人雖然嗜好相同,但因為各爭私利,必然互起衝突,這種「同」反而導致了「不和」。 或者說,修養好的人能尊重對方不同於己的意見,又能和諧相處;而修養差的人只有利益相投才能同處,但一遇利益衝突或意見相左,便不能相互尊重,和諧相處。 暈~~之前的答案老是不能通過審核`~``why?
8樓:命運與夢
詳解:本章重點,就在於「同」與「和」。「同」,會意字,「冃+口」,「冃」,重複,何謂「同」?
就是通過口頭上的不斷重複達到聚集,當然,這反映著孔子時代的特徵,實際上,這口頭上的限制並不需要。例如,文化就是一種「同」,文化,從開始的口頭傳播到現在的網路傳播,本質上並沒有改變「不斷重複達到聚集」的效果;「宗教」更是一種「同」,所謂的教義、教宗等等,就是一種「不斷重複達到聚集」的例子;「科學」一樣是「同」,「科學」從本質上是文化、宗教的大匯集,科學相信「不斷重複的實驗」達到「同一」的效果,是其成立的基礎,是科學得以聚集的基礎。
總之,文化、科學、宗教等等,以及一切社會結構中的一切東西,本質上都是「同」,都是「不斷重複達到聚集」的情況。「哲學」之類的也如是,無論唯心、唯物、一元、多元、辨證、詭辯,同樣是這樣。這一切,本質上都是小人之學,在「人不知」的世界,其學也只能是小人之學。
聚集,本質上都不過為了一己之私利。在資本橫行的國家、年代,資本就的最大的「同」,社會上的任何現象、言論,都在「不斷重複」達到聚集在資本之「同」的大旗之下,資本社會的人,本質上不過是「資本」的複製,都不過是被「資本」所抽乾的傀儡,而一切的文化,本質上不過是「資本」的表現。
「和」,去聲,就是「相應」。「天人相應」、「心手相應」,「桴鼓相應」,諸如此類,都是表達了「和」與「相應」。在孔子那裡,在君子眼中,只有「天人相應」,卻沒有所謂「天人合一」的小人之說。
注意,這裡的相應,超越了海德格爾所說的「應手」,那不過依然在共業的境界之中,而一般人的理解,連海德格爾所說的「應手」都達不到。
人類社會,「地」的一種形態,不過是「天人相應」而成,無所謂「天」,無所謂「人」,「天人相應」而成這人類社會這「地」的特殊形態。天,「地人相應」而成;人,「天地相應」而成;地,「天人相應」而成。成無所成,不過是相續相纏,相應而已。
孔子在本章裡,揭示「天地人」結構最重要之一的關係,就是「相應」,就是「和」。就如同**中的即興演奏,這宇宙就在這相續相纏中「和」、「相應」,這裡沒有任何需要「不斷重複」去達到聚集的。企圖通過「不斷重複」去聚集點什麼玩意、抓住點什麼玩意,不過是小人「我」之私心相應之妄想。
而君子之間,也只是相應;君子於所在的時代、社會,所對應的「天地人」結構中,也只是相應。就如同空谷與空谷的對話,可以風雷激盪、可以溪水潺潺,可以幻化出天地間所有的神奇與風景,但卻依然只是空谷與空谷的對話,空谷與空谷的相應,如此而已。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相應而不聚集,小人聚集而不相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什麼意思
9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dayigaotaotao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儒家的思想,語出《論語.子路》,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見去糾正別人錯誤的意見,一切恰到好處,卻不盲目附和;小人總是盲目附和,不肯表達自己的意見。雖然也曾看到了這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但一直沒放在心上。在之前,我所理解的君子與小人,都只是從道德角度去看的。不過後來看了好多的書籍參考,逐漸了解到原來君子和小人除了是道德判斷外,還有身份地位之意。
而且後者正是他的初始意義。換句話說,君子表紳士,小人表示奴才。
朱熹集注: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伊氏曰「君子尚義,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同?」孔子說;「君子講究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和。
」和,就解釋成溫順,引申的話就是忠心,不唱上級的反調。同人親也。同,與人親密,套近乎。
即是說,小人也不唱上級的反調,但是採取的態度是獻媚,令上級感到舒坦。所以,孔子說:「君子,忠心不套近乎;小人,套近乎但不忠心」
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因為沒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君子之間能和諧,協調。相反因為有阿比這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諛附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的內涵是什麼,君子和而不同 的內涵是什麼?
君子的內涵是什麼謙虛低調,有禮儀,很有紳士風度。君子就是其實就是做一些就是道德的事情 很善良的人 就是從來不做那種違背道德倫理之間的事情。君子他的內涵應該是對乙個人的品德和才能,上面的要求就是品德要高尚,然後你的才華也不能少。一般說君子的內涵通常情況下就是坦坦蕩蕩,做事光明磊落,形容非常認真,也坦蕩...
急求有關「君子和而不同」的文章
渠清如許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壯闊起伏的波瀾,那樣會使人疲於奔命 不要五彩斑斕的顏色,那樣只是給人以海市蜃樓般的虛幻。人生的軌跡並非總如預設一般,朝心儀的方向馳往,你需要一顆清靜如渠的心來從容淡定地面對未知的境況。文革期間,畫家黃永玉與作家表叔沈從文於下放途中擦肩而過。沈從文淡淡...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生生世愛著你 出處 論bai語 子路 du是孔子所言。原zhi文子曰 君子和dao而不同,小人同而內不和。譯文孔容子說 守禮的人與不同人有相應情形,但並不是為了與他們相同,不懂禮的小人同一情形下,他們也不是為相應 君子 windy 風 孔子說 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