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事實上簡體字是解放後才普及的,也就是說,共產黨主導了漢字簡化的運動。
2文言文也稱作“雅文”,其實古代也分文言文和白話,文言文是文人們用的就會比較深奧,拗口,但是一般的平民百姓用的就會是比較順口一點的語言,就像宋朝的話本**,像三言二拍,他們的語言都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但相對的《紅樓夢》就比較難懂,就是因為它是由文人寫的,而且寫的是大家族的事情,相對的就比較難懂拗口了。
總的來說文言文是書面的,比較難懂的,而白話則比較通俗易懂。明清開始慢慢越來越多文學作品用白話寫作,特別是戲劇和**,這些古代的白話直到新文化運動才慢慢的變成今天的白話,古代白話雖然相對文言文通俗,但還是有很多文言文詞彙,而今天的白話就跟平時老百姓說話那麼通俗易懂了。
3為什麼要使用簡體字和白話文?原因很多,根本原因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比如寫文言文不但看的人費勁,寫的人也不好受,效率低下,不方面傳播,而越來越多的跟外國人打交道,文言文和繁體字實在讓外國人太難學太難懂啦。
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敏銳的意識到這種禁錮,因此大力推廣白話文和簡體字。
4粵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古音,而且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而在官話中已經消失不再使用。
5北京官話(普通話),最初是在全國知識分子、讀書人圈子裡流行的,而**初年鐵路普及、廣播電臺出現,北京官話(普通話)才如虎添翼,迅速在全中國實現了初步普及。**初年,高層曾經有過將廣東話定為國語的動議和爭論,結果仍是京話(普通話)勝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北京話有著700年一統全國知識分子話語的歷史,這樣厚重的歷史沉澱,是不容忽視、也不容否認的。
以上就是北京官話(普通話)能在中國得到普及的歷史淵源。
6國語的選擇孫中山先生起到很大的作用,亥革命結束之後,孫中山先生開始籌建中華**,在一次討論會上就確定中華**的國旗、國徽、國語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當時支援普通話和廣州話作為國語的人數旗鼓相當,但最終孫先生沒有因為自己是廣東人而選擇廣州話,而是支援普通話,結果普通話以多一票的優勢擊倒廣州話作為中華**的國語,日後普通話一直被沿用為國語,到2023年新中國成立再次確立起來。事實證明,孫先生的主張是正確的,粵語對很多國人來說太難學了,甚至比學文言文還難。
2樓:傳說中的傑
我來回答lz的問題
唐宋元明清**都用繁體字和文言文嗎
是的為什麼到了現在要改為簡體字和現代文呢?
其一,為了書寫方便,
其二,有很大部分文革的原因,因為會牽扯到很多東西,不解析lz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關於文革的書.
其三,因為中國教育局的人蛋疼,沒事幹,就改改漢字玩,聽說最近又要改一批漢字了
聽說廣東話儲存了很多古語習慣和發音,
(我是廣東人)是的.因為廣東話是土語.就像客家話一樣每個地方都有本地的土語.
例如,湖南,四川等這些地方為什麼要將普通話定為類似於北京的語言呢?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嗎不是普通話像北京話,而是普通話是從古時就一直流傳下來的lz讀古詩文的時候不會覺得用普通話讀都很順口,很壓韻嗎?
3樓:志野瓷
因為簡體字易於推廣
因為北京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文字和語言的關係是什麼?
4樓:阿笨
文字與語言的關係
語言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文字是什麼?它與語言是什麼關係?對這些問題語言學界則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見。
不少語言學家認為文字只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文字本身並不屬於語言系統。有“現代語言學之父”之稱的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在其代表性著作《普通語言學教程》中就曾這樣說過:“語言和文字是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後者唯一存在的理由在於表現前者。
”亞里士多德提出:文字是“語言符號之符號”。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巨齡先生也認為文字“只是記錄語言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
按照“符號之符號”、“工具的工具”的說法,則文字不能直接代表事物,在文字與事物之間必須有語言作為中介。換言之就是文字不能直接用於表示意義,在文字與意義之間要有語音為中介。也就是說,文字只是用於記音而不能起到表義的作用。
有人就明確提出:“文字是用‘形’通過‘音’來表達‘義’的。”“它必須能讀,通過讀音確定自己所表示的是語言裡的哪個詞,這樣才談得到字義的問題。
”“符號之符號”、“工具的工具”的說法是值得商榷的。我們認為,文字是“語言符號之符號”的說法相對說來比較適合於拼音文字,大致上反映了拼音文字的實際,卻不能準確地反映出像漢字這種所謂表意文字的實際。
拼音文字的形與義之間必須有語音為中介,其形、音、義關係大致為“形—→音—→義”。
像漢字這種以表意為主的文字其音義的聯絡往往不如形義的聯絡緊密。尤其是其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中曾說:
“象形者,畫成其事,隨體詰詘”,“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就象形、指事、會意字而言,造字者往往不是考慮以形記音而是更多的考慮以形傳義,用字者也往往不是由形取音而是因形見義、“望文生義”。如“本”、“末”、“上”、“下”、“刃”等指事字及“森”、“眾”、“尖”、“曌”(唐代武則天稱帝后造此字以為名,寓意“日月當空”)、“龑”(五代十國時南漢王劉巖稱王后為改名而特造之字,寓意“飛龍在天”)等會意字。
這些字所表達的語義,無論是傳達還是獲取,都主要是通過字的形體構造來實現的。
“文字從發生、發展到今天,中間經歷了表形期、表意期和表音期,在三個階段上分別被稱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便主要是用於表義而非記音(象形文字是以形象物,即直接以字形表示所反映的事物,實際上也是以形表意,而且是更為直接的表意)。正如《語言心理學》一書所指出的:
“表意文字是通過圖形或符號的組合來表達詞或詞素的意義的文字型系。表意文字的基本特點就是它的字形標記的是一定的詞或詞素的意義,而不是聲音”。
從漢字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字的產生與應用的情況來看,文字的產生恐怕從一開始就主要不是為了記音,而是直接用於示義或者說是記音與表義並舉。如果說,文字最初的功能只是在於記音以傳義的話,而隨著文字的逐步發展,文字早已經突破了記音以傳義的藩籬,而增加了以形見義、以形明義的功能。語言學博士申小龍曾指出:
“認讀拼音文字必須通過語音的分析才能瞭解意義,認讀方塊漢字卻可以直接從圖象獲取意義資訊。……漢字不怎麼依賴語音,可以由字形直接到達意義。”“文字的根本性質在於它是一種視覺形式,以圖象作用於視覺神經,產生條件反射來實現字形和字義的統一。
文字可以‘形入心通’。”正是由於漢字的形與義有如此緊密的聯絡,所以語言學家張世祿先生把漢字稱為“目治”的符號(其實,不僅漢字可以“目治”,便是拼音文字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目治”。“啞吧英語”現象便說明了這一點)。
字形對人們認識、把握語義的影響往往是很大的。特別是在同音詞的使用上。漢字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
索緒爾也曾說過:“對漢人來說,表意字和口說的詞都是觀念的符號,在他們看來,文字就是第二語言。在談話中,如果有兩個口說的詞發音相同,他們就求助於書寫的詞來說明他們的思想。
”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曾用幾乎同音的許多字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巧妙地反映了漢字的表義功能,說明文字並非只起記音的作用,並非只是語言的附屬物。
又如,金元時人商挺所作元曲《雙調.潘妃曲》:
帶月披星擔驚怕,
久立紗窗下,等候他。
驀聽得門外地皮兒踏,
則道是冤家。
原來是風動荼縻架。
這首曲子如果不用漢字而改用漢語拼音:
dài yuè pī xīng dān jīng pà,
jǐu lì shā chuāng xià,děng hòu tā。
mò tīng de mén wài dì pí er tà,
zé dào shì yuān jiā,
yuán lái shì fēng dòng tú mí jià。
或者不用詞作者原定的漢字而採用其各自的同音字:
待躍劈猩丹晶帕,
酒吏殺窗下,等後蹋。
抹廳的門外地皮兒塌,
擇稻示冤家。
猿來視蜂洞途迷駕。
那麼,對於沒有閱讀過這首元曲的人來說,將會不知所云或產生別解。這也印證了“方塊漢字的‘形’能傳遞豐富的理性資訊,既有猜讀的可能性,又有聯想之餘地”的說法。
另外,文字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也積澱了豐富的社會心理、意識的內容。同音字的選用也說明了這一點。比如說,“廁”與“策”同音(cè),但用這個音起名字的人一般都會選用“策”而不用“廁”。
如果誰把一個名叫“張策”的人的姓名寫成“張廁”,那就很可能會產生不愉快之事。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文字並非“語言符號的符號”,它也是一種語言符號。也就是說,語言作為適應人類交際需要的一種表義的符號系統,它包括兩大子系統,一是音義結合的聽覺語言(適用於口耳交際),一是形音義結合的視覺語言(適用於書面交際)。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應該是同屬於語言系統的兩大子系統。
如果說語言就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的話,那麼,文字作為形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它也應該屬於語言系統,是語言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無論怎麼說,文字與語言之間存在的只能是真包含於關係,即文字包含於語言之中。
5樓:匿名使用者
(一)按經典定義,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工具,因而文字是工具的工具,兩者的差異是主要的。
(二)語言學是有門檻的,尤其是音韻學在清代以前被稱為“絕學”,現在入門也很難。所以語言的知識是專家型的,語言的規律是語言學提供的,離開語言學講不了語言。而文字學(漢字學)似乎每人都能談兩句。
(三)語言共性大於語言個性,語言規律是全人類共享的。而國外幾乎沒有文字學研究,漢字學的本體是漢字起源和漢字字形演變。
(四)語言學是個小眾的學科,研究語言的人很少;但研究文字的人更少。一個文學院裡,語言教師難以超過五分之一,漢字學教師不過兩仨人,這是社會需求和學術規律的自然選擇。
文字和語言的關係,文字和語言的關係是什麼?
黃叔觀察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語言是文字表達的一種方式,沒有文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形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沒有語言的話,人與人之間就無法進行交流。 言語人藝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方式,有些重要的語言,就像錢財一樣,需要儲存起來,所以就有了文字。語言是流水,文字就是魚,語言是莊稼,文字就是糧食。 劉著永 ...
回族的語言與文字,回民的語言文字是哪國文字?
阿拉伯語不僅僅是阿拉伯人的語言,更是全世界穆斯林的語言。至於中國的回族自從明朝朱元璋下令 禁止胡人說胡話,禁止胡人穿胡服 開始,已經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母語,並且以漢語為自己的母語 另外,中國的回族組成成分複雜,有很大一部分是皈依了伊斯蘭教的漢族或者其他的少數民族由於信仰的關係,也不斷的融入到了回族的大...
語言文字的問題,語言文字的一些問題
秋季東方 一 激發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備教材,精備學生,設計安排好每堂課,設計安排好每一堂課,運用生動活潑的,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並符合語文教學規律的方法施教,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能學。二 找準語言文字訓練的點。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注意教材的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