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陰陽學大家鄒衍
鄒衍(約西元前324——西元前250年)戰國前期齊國人。因章丘城(今繡惠鎮)曾建有鄒衍祠,故其為章丘人。主要活動於(田)齊宣王至齊襄王當國之時。
鄒衍不是為談天而談天,他以談天為手段,以服務於當 時的政治需要為目的。建立於陰陽五行基礎上的「五德終始」說 才是他學說的核心所在。 鄒衍認為,從天地剖判以來的人類社會都是按照五德(即五 行之德)轉移的次序進行迴圈的。
而五德轉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 行相剋即土剋水、木剋土、金剋木、,火剋金、水剋火的規律進行 的。人類社會的歷史變化同自然界一樣,也是受土、木、金、火、 水五種物質元素支配的,歷史上海一王朝的出現都體現了一種必 然性。鄒衍說:
「五德之次,從所不勝,故虞土、夏木」(《淮南 子·齊俗訓》篇高誘注引《鄒子》)。《文選·魏都賦》李善注引 《七略》曰:「鄒子有終始五德,從所不勝,木德繼之,金德次之, 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呂氏春秋·應同》講得更具體:「凡帝王 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
黃 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
及禹之時,天 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
』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 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
』金氣 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 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
』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 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 事則水。
」上述引文據近代學者考證,應屬於鄒衍的佚文,至少體 現了鄒衍的學說精神。鄒衍的這種學說為齊閔王稱東帝,燕昭王 稱北帝奠定了理論基礎,因而受到他們的禮遇和重用是不難理解 的。這種學說後來被秦始皇接了去,為他的稱帝及其統治服務。
《史記·封禪書》說:「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 人奏之,故始皇採用之。」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說:
「東 萊呂氏曰:『方鄒衍推五德之運,人視之,特陰陽末術耳,若無預 於治亂之數也。及至始皇始採用之,定為水德。
以為水德之治,剛 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於是 。急法,久者不赦,則其所繫豈小哉!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認為人類 社會是在不斷變化的,自有其合理性,然以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 來解釋,就陷入了機械論。至於秦始皇的「水德之治」,錯不在鄒衍身上。 鄒衍還有乙個重要學說,即大小九州說。
2樓:朱際璇
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曆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
中國春秋戰國時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等10家 。
陰陽家是流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學派,齊人鄒衍是其代表人物。《史記》稱其:「深觀陰陽訊息,而作迂怪之變。
」其思想主要源於孔子創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經"。在自然觀上,利用《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禹貢》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為赤縣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胡適曾在其《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大為讚嘆陰陽家的這一地理觀念);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洪範》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下面還會談到)說,認為歷代王朝的更替興衰均由五行所主運;在政治倫理上,亦"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陰陽家則是先秦諸家中唯一專精於天文曆算的一家。
《呂氏春秋》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大體而言,鄒衍的陰陽家思想表現在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試圖進一步的發展,用來建構宇宙圖式,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
"陰陽"的概念,最早見於《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見於《尚書》,但兩種觀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到戰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合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模式,便是以"陰陽消長,五行轉移"為理論基礎的宇宙觀。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
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也稱"陰陽五行學派"或"陰陽五行家"。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
太史公司馬遷「論六家要旨」把陰陽家列為六家之首,雖然評價並不最高,也還是一種特別表示。沒有任何直接的資料依據,但事實上很明顯存在乙個理由,那就是司馬氏祖傳世襲的專業是天文曆算,陰陽家則是先秦諸家中唯一專精於天文曆算的一家。
《漢書·藝文志》引用劉歆的《七略》開列了當時的書目,一共有不到六百部書。這種書目在現代是開不成了!那六百種中很多都已失傳。
其中陰陽家有21部,第一部就是《宋司星子韋》,第四和第五是《鄒子》和《鄒子終始》。這鄒子應即為鄒衍。齊有三鄒,鄒忌不是陰陽家,鄒奭名氣小,後面第十二部就是《鄒奭子》。
其中《容成》、《張蒼》兩部也是今人能斷定內容為曆算的書。劉歆為這21家所作評介是:「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司馬遷也說陰陽家特長是「序四時之大順」。
《漢書·藝文志》載: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檮生終始》十四篇。
《公孫發》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六國時。《杜文公》五篇。
《黃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現存少量殘文外,均已亡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現在有本專門說陰陽家的書叫《陰陽家語錄》全彩圖本。
張介賓:《類經圖翼》卷一《五行通論》)---「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
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生害。生剋迴圈,執行不息。」
張隱庵:《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八《六微旨大論》---「蓋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製有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的化生源於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哲學思想始自先秦諸家。
《荀子·禮記》---「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又說:「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
」從而指出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變化和根本條件,其中的「合」,「接」,「感應」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意。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希望能幫到你,o(∩_∩)o~~
3樓:景鶯
鄒衍比較有名,好象有"鄒子"和"鄒子終始"兩本書
我國古代陰陽學說的思想或者基本觀點是什麼?求解答 30
4樓:那段情彡很痛丶
陰陽學說,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闡釋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理論。它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對立統一理論,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釋宇宙變化的一種世界觀和方**,屬於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範疇。其基本觀點是:
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
陰陽學說的書籍有那些?
最早記載負數是我國古代的數學著作
離陌嫣殤 周髀算經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典籍,成書時間大約在兩漢之間 紀元之後 也有史家認為它的出現更早,是孕於週而成於西漢,甚至更有人說它出現在紀元前1000年。九章算術 約成書於公元紀元前後,它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從先秦到西漢中期的數學成就。該書作者已無從查考,只知道西漢著名數學家張蒼 耿壽昌等...
古代地域名稱,我國各省名稱及古代叫法
1.劍南在的成都北邊的綿竹市一帶.2.隴右由陝甘界山的隴山而來。古人以西為右,故稱隴山以西為隴右.隴右指今甘肅省黃河以東 青海省青海湖以東至隴山的地區。隴山以東的平涼 慶陽二市,習稱隴東,就其隸屬關係和歷史文化傳統而言,與隴右地區頗多相似,故也屬 隴右 3.河東代指山西。因黃河流經山西省的西南境,則...
古代關於學習的成語故事,我國古代有關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一生摯愛車 古代勵志學習成語故事 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 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