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牧童的詩,關於“牧童”的詩句有哪些?

時間 2021-08-30 11:19:49

1樓:匿名使用者

牧童 牧童見人俱不識,盡著芒鞋戴箬笠。

過驪山作 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菊酒攜山客,萸囊系牧童村行 曖曖村煙暮,牧童出深塢。

牧童詞 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

重幸武功 駐蹕撫田畯,回輿訪牧童。

牧童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

蒿里 牛羊窸窣,時見牧童兒,弄枯骨。

金陵懷古 御路疊民冢,臺基聚牧童。

牧童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汧陽間(一作汧陽縣閣) 牧童何處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聲山中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鄴都懷古 芳草自生宮殿處,牧童誰識帝王城。

蓮塘霽望 遠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處信牛行。

田家元日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山村曉思 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煙渚。

倚瑟行 泉宮一閉秦國喪,牧童弄火驪山上。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渭川田家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橋山懷古 哀喧叫笑牧童戲,陰天月落狐狸遊。

淇上田園即事 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

漫歌八曲·將牛何處去二首 相伴有田父,相歡惟牧童。

相和歌辭·蒿里 時見牧童兒,弄枯骨。

空靈山應田叟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獻嘲。

途中春 牧童向日眠春草,漁父隈巖避晚風。

清溪江令公宅 還有往年金甃井,牧童樵叟等閒窺。

登石壁禪師水閣有作 漁父晚船分浦釣,牧童寒笛倚牛吹。

藍田山石門精舍 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 牧童斯在眼,田父實為鄰。

春雨 老農私與牧童論,紛紛便是倉箱本。

岳陽別張祜 半夜州符喚牧童,虛教衰病生驚怕。

石鼓歌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閒步 樵人相見指驚麏,牧童四散收嘶馬。

題故人廢宅二首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蘭蓀。

雨 餉婦寥翹布領寒,牧童擁腫蓑衣溼。

2樓:

牧童 《唐》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註釋:綠草如茵,鋪滿廣闊的草原,放眼一望無垠。笛聲逗弄晚風悠揚悅耳、時斷時續地從遠處傳來。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裡休息了。

賞析:《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裡休息了。

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的。

(1)是呂岩寫的那個嗎?是的話就有:

《牧童》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順便把解釋也給你: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裡休息了。

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的。

2.詞句解析。

(1)“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詩句給我們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側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一個“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笛聲的悠揚悅耳,使我們想象到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後的輕鬆閒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人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當然,這裡的“六七裡”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

(2)“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吃飽飯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沒有家人聚集的場景,沒有夥伴嬉戲的情景,吃飽了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裡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

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裡會想些什麼?或者什麼都沒想,就睡著了……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讓我們不禁浮想聯翩。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白天有牛和牧笛為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當然,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2)還有盧肇的牧童:

【牧童】盧肇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大概意思:

誰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呢,他趴在牛背上睡著,周圍滿是秋聲。

在路上時不時還吹上一首曲子,根本就不擔心有沒有知音來欣賞。

3樓:匿名使用者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裡休息了。

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的。

2.詞句解析。

(1)“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詩句給我們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側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一個“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笛聲的悠揚悅耳,使我們想象到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後的輕鬆閒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人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當然,這裡的“六七裡”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

(2)“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吃飽飯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沒有家人聚集的場景,沒有夥伴嬉戲的情景,吃飽了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裡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

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裡會想些什麼?或者什麼都沒想,就睡著了……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讓我們不禁浮想聯翩。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白天有牛和牧笛為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當然,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4樓:匿名使用者

牧童草鋪橫野六七裡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脫蓑衣臥月明。

關於“牧童”的詩句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所見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村晚宋代: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牧童唐代:劉駕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

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

牧童唐代:盧肇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山中唐代:李涉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

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

參考資料古詩文網:http://so.

gushiwen.org/search.aspx?

value=%e7%89%a7%e7%ab%a5

6樓: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7樓:慎俊能

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8樓:

我看的這個問題一點兒都不可怕,而且這個

9樓:俟涵楣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0樓:紅衣女子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於牧童的有哪些詩句?

11樓:文化永生

1、唐·呂岩《牧童》

原詩: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譯文: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裡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2、宋·黃庭堅《牧童詩》

原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譯文:牧童騎著牛遠遠地經過山村,他把短笛橫吹著,我隔著田隴就能聽到。長安城內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盡心機也不如你這樣清閒自在。

3、唐·李涉《牧童詞》

原詩: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臥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譯文:早晨去放牛,趕牛去江灣。傍晚去放牛,趕牛過村落。披著蓑衣走在細雨綿綿的樹林裡,折支蘆管躺在綠草地上吹著小曲。腰間插滿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來咬牛犢。

4、唐·杜牧《清明》

原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詢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

5、清·袁枚《所見》

原詩: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裡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牧童騎牛」的詩是哪一首,關於牧童騎牛的詩

亦直愛儒 清朝袁枚所作 所見 全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這首詩創作的時間就是詩人袁枚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乙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

關於牧童的有哪些詩句,關於「牧童」的詩句有哪些?

文化永生 1 唐 呂岩 牧童 原詩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譯文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裡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2 宋 黃庭堅 牧童詩 原詩 騎...

《牧童》古詩的意思是什麼,《牧童》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半罐 1.原文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2.賞析 全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 原野 綠草 笛聲 牧童 蓑衣和明月。詩中有景 有情,有人物 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詩人的視野裡的 寫出了農家田園生活的恬靜,也體現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勞,是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