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余靖(1000~1064):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
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
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余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端禮(1135~1201):
衢州龍遊(今浙江省衢縣)人,南宋宰相。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
光宗紹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讚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為潭帥。
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餘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餘 玠(?~1253):
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治今湖北蘄春東北),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佑元年(1241),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
從淳佑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後又率軍北攻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還擊退進擾成都、嘉定(今四川樂山)的蒙古軍。寶佑元年(1253),宋廷聽信讒言,召餘玠回朝。
餘玠聞召不安,七月,突然死去。
餘玠領導的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特別是釣魚城堡壘,成功阻止蒙軍第3次西征,使宋室延續20餘年,緩解了蒙軍對歐、亞、非等的威脅,在世界史上佔據重要一頁。
餘 闕(1303-1358):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余象鬥(生卒年不詳):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等。
餘 懷(1616~1696):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僑居南京,因此自稱江寧余懷、白下余懷。晚年退隱吳門,漫遊支硎、靈岩之間,徵歌選曲,與杜浚、**鼎齊名,時稱「餘、杜、白」。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三勝、餘紫雲、余叔岩:
湖北省羅田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餘三勝於道光初年進京搭徽班演唱,他對老生唱腔頗多創造,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並稱梨園三鼎甲。在前三鼎甲中,從唱腔來看,宗餘三勝的最多,後來做出劃時代貢獻的譚鑫培,他的唱腔也是在餘三勝的唱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餘三勝的後人裡,其子餘紫雲是著名的旦角,為「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其孫余叔岩是著名的老生,並積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世稱「余派」。
餘棟臣(1851~1912):
重慶市雙橋區人,著名的反洋教英雄。2023年、2023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2樓:愛上了就不後悔
余靖(1000-1064),北宋大臣。字安道,本名希古。宋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
天聖進士,歷集賢校理、知制誥、知桂州兼經製廣南西路賊盜等,官至工部尚書、知廣州。卒,贈刑部尚書,諡襄。敬言直諫,參與平定儂智高之亂,有政績。
反對祥瑞說,認為:「國之興也在乎德,不在乎瑞;國之亡也在乎亂,不在乎妖。」善詩文。
著有《武溪集》。
餘闕(1302-1357),元末將領。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人。元統進士,授泗州同知,「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
旋轉中書刑部主事,「以不阿權貴棄官歸」(《元史》)。復召為翰林修撰,與修遼、金、宋三史。至正十七年(1357),拜淮南行省左丞。
紅巾軍攻安慶,城破自殺。「為文有氣魄,能達其所欲言。」著有《青陽集》。
3樓:資料特星
歷史名人
餘懃(681-753年):
字南澗,江西餘幹大慈南鄉(今餘幹古埠南塘村)人。歷任節度使、左廂兵馬使、持節刺史、工部尚書兼御使大夫,最後勳封上柱國。餘懃從小天資聰穎,學習刻苦。
傳說他在深夜讀書時為了防止打瞌睡,常以牧童的獨腳凳作坐具。每當睡意襲來,獨腳凳失去平衡,把他摔醒,便繼續發憤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一說是神龍二年)餘懃考中進士,次年,餘懃任饒州右教練使,尋訪山水時來到餘幹大慈鄉南塘一帶,發現此地層巒曲水,修竹茂林,風景優美,便決定在此定居。
餘懃居官期間,清正廉明,體恤民情,為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深受百姓的敬仰。 天寶四年(745年),餘懃年邁不仕,以玄宗所賜安車輕騎,遍遊天下,後回到餘幹南塘。南塘附近田園風光美不勝收,當時有所謂「八景」,分別為:
前溪夜月,掩映雙橋,東嶺朝曦,南山橫瑟,北陂部鼓,梵閣鳴鐘,高石懸岩,洞門鳥噪。餘懃曾寫下《詠南塘八景》一詩: 南塘勝地古今稱,古樟喬枝聳翠青。
鐵嶺朝云云淡淡,金山夜月月明明。 雞籠精舍回光影,龍窟香泉水吐清。 黃畈農歌時作息,青崗伐木斧丁丁。
據《南塘余氏宗譜》載,天寶年間,杜甫曾來餘幹探望餘懃,並一同遊覽觀賞當地的美麗田園風光。
余靖(1000~1064):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
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
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余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端禮(1135~1201):
衢州龍遊(今浙江省衢縣)人,南宋宰相。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
光宗紹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讚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為潭帥。
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餘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餘 玠(?~1253):
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治今湖北蘄春東北),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佑元年(1241),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
從淳佑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後又率軍北攻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還擊退進擾成都、嘉定(今四川樂山)的蒙古軍,任兵部尚書。寶佑元年(1253),宋廷聽信讒言,召餘玠回朝。
餘玠聞召不安,七月,突然死去。 餘玠領導的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特別是釣魚城堡壘,成功阻止蒙軍第3次西征,使宋室延續20餘年,緩解了蒙軍對歐、亞、非等的威脅,在世界史上佔據重要一頁。
餘 闕(1303-1358):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余象鬥(生卒年不詳):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等。
餘 懷(1616~1696):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僑居南京,因此自稱江寧余懷、白下余懷。晚年退隱吳門,漫遊支硎、靈岩之間,徵歌選曲,與杜浚、**鼎齊名,時稱「餘、杜、白」。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三勝、餘紫雲、余叔岩:
湖北省羅田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餘三勝於道光初年進京搭徽班演唱,他對老生唱腔頗多創造,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並稱梨園三鼎甲。在前三鼎甲中,從唱腔來看,宗餘三勝的最多,後來做出劃時代貢獻的譚鑫培,他的唱腔也是在餘三勝的唱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餘三勝的後人裡,其子餘紫雲是著名的旦角,為「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其孫余叔岩是著名的老生,並積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世稱「余派」。
餘棟臣(1851~1912):
重慶市大足區人,著名的反洋教英雄。2023年、2023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時。有個著名廉吏叫于成龍
5樓:匿名使用者
似乎沒什麼名人,靠你爭氣了
6樓:藍帆帆藍
餘懃(681-753年):節度使,上柱國。
余靖(1000~1064):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
餘端禮(1135~1201):南宋宰相。
餘 懷(1616~1696):與杜浚、**鼎齊名,時稱「餘、杜、白」。
餘三勝: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並稱梨園三鼎甲。
***( 1914-1999):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建立者。
余光中 (1928- ) :《鄉愁》作者,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
余秋雨(1946-) :浙江餘姚人,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 著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嘆》《借我一生》等著名作品。
歷史上的餘姓名人有誰?
7樓:麻煩的綿羊
歷史名人
余靖(1000~1064):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
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
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余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端禮(1135~1201):
衢州龍遊(今浙江省衢縣)人,南宋宰相。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
光宗紹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讚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為潭帥。
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餘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餘 玠(?~1253):
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治今湖北蘄春東北),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佑元年(1241),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
從淳佑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後又率軍北攻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還擊退進擾成都、嘉定(今四川樂山)的蒙古軍。寶佑元年(1253),宋廷聽信讒言,召餘玠回朝。
餘玠聞召不安,七月,突然死去。
餘玠領導的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特別是釣魚城堡壘,成功阻止蒙軍第3次西征,使宋室延續20餘年,緩解了蒙軍對歐、亞、非等的威脅,在世界史上佔據重要一頁。
餘 闕(1303-1358):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余象鬥(生卒年不詳):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等。
餘 懷(1616~1696):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僑居南京,因此自稱江寧余懷、白下余懷。晚年退隱吳門,漫遊支硎、靈岩之間,徵歌選曲,與杜浚、**鼎齊名,時稱「餘、杜、白」。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三勝、餘紫雲、余叔岩:
湖北省羅田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餘三勝於道光初年進京搭徽班演唱,他對老生唱腔頗多創造,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並稱梨園三鼎甲。在前三鼎甲中,從唱腔來看,宗餘三勝的最多,後來做出劃時代貢獻的譚鑫培,他的唱腔也是在餘三勝的唱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餘三勝的後人裡,其子餘紫雲是著名的旦角,為「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其孫余叔岩是著名的老生,並積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世稱「余派」。
餘棟臣(1851~1912):
重慶市雙橋區人,著名的反洋教英雄。2023年、2023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經濟在歷史上有哪些作用,《資治通鑑》在歷史上有哪些作用?
雪非雪 1.推動歷史程序,可以說歷史的一切發展都是由於經濟。因為經濟發展,出現財產私有,人類從原始社會,也就是部族轉變成奴隸制社會。因為經濟發展,地主階層出現並不斷壯大,歷史從奴隸制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又是因為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壯大,推翻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2.促進科技...
歷史上有哪些姓唐的名人,歷史上姓唐的有哪些名人
手機使用者 唐昧 前301 戰國時楚將。唐棣 1296 1364 元代畫家。唐順之 1507 1560 明文學家。唐 蒙 西漢官吏。唐賽兒 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首領,白蓮教首領,自稱 佛母 唐甄 1630 1704 清思想家。唐英 1682 約1755 清戲曲作家 陶瓷家。唐廷樞 1832 1892 清...
歷史上李姓的名人有哪些人?歷史上有哪些李姓名人
李耳 春秋末期思想家 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他認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提出 一陰一陽為之道 的辯證法和 天人合一 的系統論。李冰 戰國時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 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秦朝政治家李斯 約前280年 前2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