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有那些修辭手法

時間 2021-08-30 11:22:00

1樓:匿名使用者

詞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風猛。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喝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濃睡"時如何知屋外"風雨"?

)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

「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遊》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

」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只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

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裡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莊《又玄集》捲下錄鮑徵君(文姬)《惜花吟》詩:

「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

」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註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云:「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

……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注。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

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後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

讀者只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麼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並無二致。但易安的高處正在於不落窠臼,獨闢蹊徑。

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後的這層「惜花」之意,那麼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

乙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訊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遊》:「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

」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乙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

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

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乙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餘別錄》評:

「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倖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雲:

「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評價非常得當。

黃蓼園《寥園詞選》:「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胡雲翼《宋詞選》: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的詞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閒、風雅的生活情調。這首詞在寫作上以寥寥數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麼傳神。

「綠肥紅瘦」,用語簡練,又很形象化。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用寥寥數語,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潑、平易、精煉,極盡傳神之妙。

2樓:柳涵韻在濡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昨夜雨疏風驟的修辭有

擬人、借代、互文

3樓:櫻_默子

設問,比喻,擬人,借代,反覆

一定對的老師講評了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作者運用了什麼抒情方式,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4樓:想去看看世界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運用

以景襯情的抒情方式,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首小令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

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乙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5樓:花哭花絮飛

抒情方式:以景襯情。抒發的感情是:輕靈新巧而又淒婉含蓄。

6樓:歲末の愛瑜

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絡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

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乙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

「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聯想,然後轉化為視覺形象:

「綠肥紅瘦」。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乙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為這首詞有乙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乙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

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裡。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乙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

而『綠肥紅瘦』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賞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一】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乙個「捲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捲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這首小令是詞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話,卻似一幅圖。內容曲折而含蓄,語言深美而自然,筆調跌宕而有致。

寫景:「雨疏風驟」,雨小而風急;寫人:「濃睡」、「殘酒」,睡得香甜而殘醉未醒;寫花:

「綠肥紅瘦」,綠代指葉,紅代指花,暮春時節,葉兒茂盛了,花兒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選擇對立統一的形象和詞語,相彰並比地渲染和形容,給讀者更加鮮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綠肥紅瘦」一語最為清新。色澤濃豔,形象逼真,從來沒有為人道過。

甚至在用韻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遞換使用,象∶「驟」、「酒」、「舊」、「否」、「瘦」,抑揚相間,跌宕入耳。

再看詞中的問答。「捲簾人」指正在捲簾的侍女。「試問捲簾人」,引出女主人公與侍女的一番對話。

「卻道海棠依舊」,是答語,問語省去,從答語中可知問的是:「經過一夜風雨的海棠究竟怎麼樣了?」問答顯然不相稱,問得多悄,答得淡漠。

因答語的漫不經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來。 《如夢令》小詞,安頓兩個疊句短語最難。

然而這裡的「知否?知否」,口氣宛然,渾成天巧,非聖於詞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於對花的關心,問得那麼認真:

出於惜花的心情,駁得那麼懇切。

結句「應是綠肥紅瘦」,是她腦中浮現的景象和感受。「綠肥紅瘦」四個字,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蘊積了她對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無限惋惜心情;體現了女詞人的純淨心靈和高雅情趣。

《如夢令》的詩意,《如夢令》的詩意 25

鄭乃 每當夏天來臨,我就想起原來經常去遊玩的溪亭。迎著涼爽的風,我獨個兒慢悠悠地划著小船,來到溪亭觀賞遊玩,碧綠的荷葉上,還有幾滴晶瑩剔透的水珠,彷彿是閃閃的寶石。在碩大的荷葉中,時常還藏著幾多嬌嫩的荷花,淡淡的粉紅中還帶著潔白,就像一位純潔的少女。湖面時而水平如鏡,時而泛起漣漪,時而水花四濺。魚兒...

李清照的如夢令,如夢令 李清照 全詩

李清照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譯 文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

李清照如夢令

如夢令 李清照 年代 宋 作者小傳 李清照 1084 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縣人。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 散文家。丈夫趙明誠,宰相趙挺之子 金石家。她是中國古代傑出女詞人。著有 李易安集 十七卷,漱玉詞 一捲 別本五卷 不傳。今人有 李清照集注 重輯李清照集 等。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