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雪月森林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出處:春秋戰國孟子《孟子·告子下》
原文: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集市裡贖買回來並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犯錯,然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後才能奮起;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乙個國家,在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2樓:樂為人師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中指出艱苦磨練有好處的兩句是(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樓:匿名使用者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指出艱苦磨練有好處的兩句話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句話論述的道理是:人要擔負重任,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必須先在思想、生活和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苦的磨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說明人必須經過艱苦磨練的句子
4樓:硬幣小耗
說明人必須bai經過艱苦磨難的句子
du:故天將降zhi大任於是人也dao,必先苦其心志,勞其回筋骨答,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譯: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補充:出自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曾:同 「增」。
5樓:匿名使用者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及翻譯一句一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 孟子曰 舜發於畎畝之中 2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3 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4 管夷吾舉於士 5 孫叔敖舉於海 6 百里奚舉於市 7 故天將降大任 8 於斯 9 人也 10 必先苦其心志 11 勞其筋骨 12 餓其體膚 13 空乏 14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5 所以 16 動心忍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讀後感
水管道人 安逸享樂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上的享受,但這往往是墮落的開端 憂愁禍患的確會給人帶來身心上的痛苦,但卻是催人奮進的精神食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孟子所列舉的人物 舜,傅說,膠鬲,管夷吾,等等為自己的時代作出貢獻的人們無疑都接受過生活,精神上的考驗。我想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
nm牛虻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為 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這句話出自孟子著作 孟子 告子下 中一則短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原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