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菏澤張工
一、屋頂的材料。
古人常用的屋頂材料一般是琉璃瓦和陶瓦來進行建造屋頂,琉璃瓦比較華美還能夠在陽光下折射出絢爛的光芒,所以常用於皇家的建築雍容高貴華美,例如,故宮博物館中的建築屋頂。陶瓦就比較平民化的建築材料了,使用比較廣泛,在我國南方現存的蘇州園林等都能看到陶瓦的身影。
二、框架材料。
我國古人常用的為木頭,中國人用木頭的原因多樣,主要一點是中國建築大多講究施工快而實用,所以採用木結構比較多。梁啟超認為,中國人建築時候壓根沒想著房子能夠存在千年,所以中國人就選用最方便的材料了。
三、牆體材料。
我國古代的牆體材料一般是使用防水的砂漿和油氈做成,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而且比較堅固。我在小時候還在我們村裡看到過全是泥漿和麥秸砌成倒不如說糊成的牆,當時沒條件沒有拍照現在這些年全給拆了。在皇家的建築牆上會塗一些顏料,大多是紅色所以參觀故宮的時候會發現主題色就是紅,因為硃紅色和紫色是皇權的象徵,平民不可以,所以平民大多采用白色。
四、門窗材料。
我國古代的門窗一般採用都是木質材料,皇家採用的多為金絲楠木而普通人家只能採用一些數量大的材料。這也是中國古代榫卯工藝比較厲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代建築砌牆:
燒成的青磚,在平面磨石上磨平,再順著磚的長度,當中再磨一條指寬的淺槽,長度不要太接近兩頭。浸水備用。大鐵鍋放入生石灰,加水,開鍋後攪勻,沉澱後倒入事先挖好的土坑中。
多次反覆,坑裡的石灰漿滿後,放上兩天,水滲到地下,石灰漿成了石灰膏。弄出來放入一大容器中,再加適量的水,攪成稠糊狀。砌磚時在底層帶上一溜石灰稠糊,簡稱灰漿,瞬間把備好的磚放在需要的地方,要穩,準,放好後不要再動,橫向磚與磚之間也要帶上一薄層灰漿。
按規定依法次砌之,這叫青磚對縫。
古代長城的砌磚就是這樣的工藝,城牆也是。城門的拱項也是這工藝。(叫拔楦)其堅固,持久度要比水泥還好。
長城或其它建築的夯土層,是黃土,適量加些沙子,加上一定比例的石灰粉,用黃米湯兌水,加在一起攪拌均勻,不能太溼,稍潮即可,鋪一層,夯實再鋪一層,再夯實直至達到要求。這樣的建築,比水泥結實耐久。砌石頭是沙子,石灰,和成泥,不能太稀。
2樓:佰之麗語
古代也要看哪個時期,比如從西周開始才用上了磚瓦,藉此至唐宋,中國古代常用的建築材料主要包括磚瓦、木材、黃土膠泥土、石灰和金屬等等。
另外,民間使用較多的建築材料還包括泥土、茅草和麥秸等等。
中國古建築都用哪些材料呢??? 5
3樓:匿名使用者
木:有民居、廟宇、宮殿;棧道、塔、廊、亭、水車等,木柱、樑、屋架、木樓板、樓梯。
石:花崗岩--麻石用於石雕,木建築的柱基座、道路、臺階等。
磚:城磚、方磚、庭院磚、青磚、藍磚、梟磚、混磚、條磚、磚雕、回紋磚、花磚、拼花、高棟、線腳磚、棟磚、三連磚等。
古建瓦:筒瓦、板瓦、平棟、筒瓦頭、勾頭、正當、斜當、過橋瓦、貓頭、滴水、花沿、羅鍋、折腰、小青瓦、脊瓦、龍脊、卷尾龍、屋脊封頭瓦;顏色:玫瑰色、草綠、皇家藍、黃色;琉璃瓦等。
油漆:用的是國漆,是植物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還有桐油、石膏灰、豬料灰、麻刀、葦蓆
4樓:紅景天
中國古建築分為最常見的木結構、石木結構(如布達拉宮等藏式古建築)、石結構(如石牌樓、石橋及部分地區的長城等)、土結構(如秦漢時期的長城、延安陝北地區的窯洞等)、磚結構(如影壁、圍牆等)、竹建築(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竹樓等)。綜上,根據不同建築的結構特點,古建築所用的建築材料主要有:木材、磚瓦、石材、土、竹子等,其他材料有:
白灰、青灰、黃土、阿嘎土、邊瑪草、麻、磚灰、油漆、血料、桐油、金、琉璃、銅、巴釐綠等各種顏料等。
5樓:匿名使用者
有民居、廟宇、宮殿;棧道、塔、廊、亭、水車等,木柱、樑、屋架、木樓板、樓梯。
石:花崗岩--麻石用於石雕,木建築的柱基座、道路、臺階等。
磚:城磚、方磚、庭院磚、青磚、藍磚、梟磚、混磚、條磚、磚雕、回紋磚、花磚、拼花、高棟、線腳磚、棟磚、三連磚等。
古建瓦:筒瓦、板瓦、平棟、筒瓦頭、勾頭、正當、斜當、過橋瓦、貓頭、滴水、花沿、羅鍋、折腰、小青瓦、脊瓦、龍脊、卷尾龍、屋脊封頭瓦;顏色:玫瑰色、草綠、皇家藍、黃色;琉璃瓦等。
油漆:用的是國漆,是植物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還有桐油、石膏灰、豬料灰、麻刀、葦蓆
6樓:馮立燊
階基:土、石灰、磚、石。
鋪地:磚、石、竹等。
屋架:木、磚(作承重牆、磚柱、磚券時)、石(作石柱、石樑、石券時)、藤(箍柱時用)、鐵件。
牆體:土、石灰、磚、石、竹篾、鐵件等。
屋面:瓦、石灰、鐵件(瓦釘、鐵鏈、塔剎、寶珠等)、木(扶脊用的柏木樁、博風版、封簷板等)、銅件(作脊飾時用)、麥秸稈等
另有桐油、漆、黑礬水等液體材料以及布、桐油灰、魚鰾膠、各種顏料等用以保護、裝飾木材。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建築屬於木構架形式,有牆倒屋不塌之說,所以說最主要的材料還是木料,其次還有磚瓦石等輔助材料。
8樓:川海無量
還有油漆 石灰等等 。。。。。
9樓:瘋子的童話
木、土、石、磚、瓦
你不是知道嗎?
中國古代建築以什麼為建築材料?
10樓:冰箱裡的可樂
木頭。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通過樑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框架式結構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
“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定有極大的靈活性。
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階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簷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鬥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託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樑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樑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建築要素:
1、通例
是確定建築各部們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則。這些法則規定了古建築各部位之間的大的比例關係和尺度關係。它是使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築持統一風格的很關鍵很重要的原則。
2、要素
面寬與進深,柱高與往徑,面寬與柱高,收分與側腳,上出與下出,步架與舉架,臺明高度,歇山收山,廡殿推山,建築物各部構件的權衡比例關係。
3、面寬與進深
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若干個單間面寬之和組成一棟建築的總面寬,稱為“通面寬”;若干個單間的進深則組成一座單體建築的通進深。
古建築面寬(指明間面寬)的確定要考過慮到許多方面的國素,即要考慮實際需要(即所謂適用的原則),又要考慮實際可能(如木材長短、徑寸等因素),並要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
在古代,明間面寬的確定還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考慮面寬時,必須使用門口尺寸符合門尺上“官”“祿”“財”“義”等吉字的尺寸。次間面寬酌減,一般為明間的8/10,或按實際需要確定。
4、柱高與柱徑
古建築柱子的高度與直徑是有一定比例關係的,柱高與面寬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築,如長檁或六檁小式,明間面寬與柱高的比例為10:8,即通常所謂面寬一丈,柱高八尺。
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
“凡簷柱以面闊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應為百分之七)定徑寸。如面闊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徑七寸七分。”五檁、四檁小式建築,面闊與柱高之比為10:
7。根椐這些規定,就可以進行推算,已知面寬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徑。相反,已知柱高、柱徑也可以推算出面闊。
5、收分、側腳
中國古建築圓柱子上下兩端直徑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類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徑的圓柱體,而是根部(柱腳、柱根)略粗,頂部(柱頭)略細。這種根部粗、頂部細的作法,稱為“收溜”,又稱“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穩定又輕七,給人以舒適的感覺。
各式建築收分的大小一般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為3釐米,假定柱根為27釐米,那麼,柱頭收分後直徑為24釐米。大式建築柱子的收分,《營造算例》規定為7/1000。
6、出水、回水、
中國古建築出簷出簷深遠,其出簷大小也有尺寸規定。清式則例規定:小式房座,以簷檁中至飛簷椽外皮(如無飛簷至老簷椽頭外皮)的水平距離為出簷尺寸,稱為“上簷出”,簡稱“上出”,
由於屋簷向下流水,故上簷出又形象地被稱為“出水”。無斗拱或小式建築上簷出尺寸定為簷柱高的3/10,如簷柱高3米,則上簷出尺寸分為三等份,其中簷椽出頭佔2份,飛椽出頭佔一份。
中國古建築都是建在臺基之上的,臺基露出地面部分稱為臺明,小式房座臺明高為柱高的1/5或柱徑的2倍。
臺明由簷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為臺明出沿,對應屋頂的上出簷,又稱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為上出簷的4/5或簷柱徑的2倍,大式做法的臺明高臺明上皮至挑尖樑下皮高的1/4。大式臺明出沿為上出簷的3/4。
古建築的上出大於下出,二者之間有一段尺度差,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於保證屋簷流下的水不會澆在臺明上,從而起到保護柱根、牆身免受雨水侵蝕的作用。
7、步架、舉架
步架:清式古建築木構架中,相鄰兩檁中-中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為廊步(或簷步)、金步、脊步等。
如果是雙脊檁捲棚建築,最上面居中一步則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築中,除廊步(或簷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有所變化外,其餘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
小式廊步架一般為4d-5d,金脊各步一般為4d,頂步架尺寸一般都小於金步架尺寸,以四檁捲棚為例,確定頂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將四架樑兩端檁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頂步架佔一份,簷步架各佔二份,頂步架尺寸最小不應小於2d,最大不應大於3d,在這個範圍內可以調整。
舉架:所謂舉架,指木構架相鄰兩檁中-中的垂直距離(舉高)除以對應步架長度所得的係數,清代建築常用舉架有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等。表示舉高與步架之比為0.
5,0.65,0.75,0.
9等等。清式做法的簷步(或廊步),一般定為五舉,稱為“五舉拿頭”。
小式房屋或園林亭榭,簷步也有采用四五舉或五五舉的,要視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過八五舉。大式建築脊步一般不超過十舉,古建築屋面舉架的變化決定著屋面曲線的優劣,所以在運用舉架時應十分講究,要注意屋面曲線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緩。
千百年來,古建築匠師們在舉架運用上已積累了一套成功經驗,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檁房,一般為簷步五舉、脊步七舉。七檁房,各步分別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
大式建築各步可依次為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
結構材料有哪些,建築材料有哪些
結構材料 structural material 是以力學效能為基礎,以製造受力構件所用材料,當然,結構材料對物理或化學效能也有一定要求,如光澤 熱導率 抗輻照 抗腐蝕 抗氧化等。建築工程中主體結構材料有鋼筋水泥 沙子石子。現代通訊 計算機 資訊網路技術 整合微機械智慧型系統 工業自動化和家電等以電...
玻璃纖維在建築材料領域的應用有哪些?
玻璃纖維在建築材料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是在外牆屋面保溫防水 玻纖增強水泥以及各類建材之中。玻纖防水卷材是以玻纖氈為基體,以高分子材料為塗覆材料製造而成,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 阻燃性 耐熱性和抗拉強度,廣泛用於各種地上建築屋面和地下建築物防水。玻璃纖維增強水泥是以玻璃纖維為增強材料,水泥淨漿或水泥砂漿為基體...
建築構件和建築材料的防火效能有哪些要求
sweet丶奈何 對防火效能有要求的建築構件是 樑 柱 樓板 牆等等。為了保證建築物的安全,必須採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發生了火災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損失,通常用耐火等級來表示建築物所具有的耐火性。一座建築物的耐火等級不是由一兩個構件的耐火性決定的,是由組成建築物的所有構件的耐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