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黛玉的湘雲
長江三角洲地區因河網密布,湖泊眾多,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的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而且人口相對較少,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開發早期,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為人們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們開墾困難。這一時期,長江中下游平原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強。一些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為促進區域發展的有利因素。例如,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為人們交往的阻礙,反而為擴大交通聯絡提供了天然水道;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隨著工商業的發展,長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水網,耕地被分割的很破碎,因此,農業生產的規模較小,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也較低。在農業生產走向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的今天,長江中下游平原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2樓:暢聊歷史上的事
長江三角洲水網密布,適合發展水田,**帶作物。松嫩平原河網稀疏,且冬季氣溫較低,降水量不如江南,因此適合發展耐寒、耐寒、喜溫涼的農作物。
3樓:匿名使用者
松嫩平原:耐旱作物,喜溫涼作物
長江三角洲:**帶作物,熱帶作物
4樓:奡
長三角河網密度大,耕地多為水田,種植喜濕作物且適宜發展淡水漁業,養殖等 ;松嫩平原河網密度小,耕地多為旱地,直至耐旱作物,如小麥,玉公尺等
5樓:
長江三角洲 和網密度大 當然有利於漁業 和水稻種植業
松嫩嗎 河流比較少 適於發展商品穀物農業
6樓:阿新雜論
長三角河網密度大,耕地多為水田,多種植喜濕等**帶作物,熱帶作物,如稻子等;
松嫩平原河網密度小,耕地多為旱地,多種植,耐旱,喜溫涼作物,如小麥,玉公尺、大豆等
中國九大糧食產地都是什麼地方?
7樓:藍藍藍
中國九大糧食產地分別是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江淮地區、成都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成為糧食產地需要具備的條件如下所示:
1、糧食生產條件較好,高產穩產農田比重較大,餘糧較多;
2、人均占有糧食數量多,商品率高,增產潛力大,且投資少而見效快的地區;
3、糧食生產集中連片,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基本類似,便於統一規劃、建設和布局生產;
4、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糧食生產用地與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生產用地矛盾不大,交通運輸方便。
擴充套件資料:
建設糧食產地的基本思路
1、指導思想
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培育農業生產力為重點,著力實行科教興農,推行名牌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業現代化程序。
2、建設目標
將商品糧基地建設成為能穩定提供商品糧的骨幹縣、先進農業技術的示範縣、現代化農業的帶頭縣。
3、建設內容
堅持良種繁育、農業技術推廣、小型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四項內容的建設,且要在建設質量上下工夫。同時增加人力資源培訓、農產品質量檢測、市場資訊、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4、建設布局
實現普通糧食品種向優質、專用型品種轉化,實現基地建設由東中部向中西部轉移,實現基地糧食生產的結構調整。
5、鞏固發展
以鞏固和完善老基地為主,發展與農業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己建基地進行完善配套,走技術改造的路子。
6、組織管理
完善和制定商品糧基地建設管理方法,從專案的申報審批、組織管理、實施與監督、效益考核、竣工驗收等方面明確有關單位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8樓:阿樓愛吃肉
太湖平原
、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江淮地區、成都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糧食產地需具備的條件:
1、糧食生產條件較好,高產穩產農田比重較大,餘糧較多;
2、人均占有糧食數量多,商品率高,增產潛力大,且投資少而見效快的地區;
3、糧食生產集中連片,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基本類似,便於統一規劃、建設和布局生產;
4、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糧食生產用地與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生產用地矛盾不大,交通運輸方便。
擴充套件資料:
糧食產地的分類:
1、第一類:是南方原有高產商品糧基地,包括長江三角洲、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5片。這類基地人多田少,地處**帶,自然條件優越,農作物生長季節長,可一年多熟;又有悠久耕作歷史,勞動力充裕,有精耕細作傳統,農田基本建設有一定基礎,水利、肥料等生產條件較好。
糧食單產一般每公頃可達6000千克~8250千克,比全國糧食平均單產約高一倍;糧食商品率為29%,每年提供的商品糧佔全國13片基地商品糧的60%以上,因此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中國「公尺倉」之稱。
2、第二類:新發展的淮河平原商品糧基地,包括蘇北和皖北兩片,它們處於黃淮海平原南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下水條件較好,又處在暖溫帶向北**帶的過渡地區,降水量、熱量和無霜期低於長江以南而高於黃河以北,是我國重要的水旱輪作糧食產區。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水土條件改善,擴大了基本農田,糧食單產每公頃已達4065千克,糧食商品率19.6%。今後應進一步加強以治水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繼續改善土、肥條件,提高精耕細作水平,仍將有相當可觀的糧食增產潛力。
3、第三類:水平尚低、發展潛力最大的東北商品糧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吉林中部平原及遼寧中部平原三片。東北地區人少地多,緯度較高,熱量條件不如南方,只能一年一熟,生產條件和原有基礎均不如前二類地區,農業經營粗放,糧食單產水平尚低。
一般每公頃僅為1875千克~1950千克,但國營農場多,糧食總產量高,糧食商品率為35.2%,其中國營農場商品率高達40%~60%。每年向國家提供的商品糧,數量佔13片商品糧基地的1/5以上。
這裡還有大量宜農荒地,開墾擴耕有較大餘地。
今後應大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善水利、肥料等狀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改進耕作技術,把提高糧食單產和開荒擴耕結合起來,逐步實現糧食的穩產高產。這裡增產商品糧的潛力,在各類商品糧基地中將是首屈一指的。
4、第四類:是西北乾旱區商品糧基地,包括河西走廊、內蒙古和寧夏河套地區三片。這裡深處內陸,年降水量不足250公釐,氣候乾旱,作物生長季也短,一年僅可一熟。
寧夏河套地區糧食單產水平較高,每公頃可產糧3750千克左右,糧食商品率為20%。
內蒙古河套地區土地雖較多,但勞力不足,耕作粗放,土壤鹽漬化和風沙危害較重,糧食生產水平較低,商品率約22%。今後,這些地區應興修水利,改造鹽鹼地,擴大灌溉面積,糧食增產潛力很大。
9樓:匿名使用者
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漢平原,太湖平原,三江平原、
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淮地區
◇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松嫩三江北大倉,兩江三湖居**;成都平原西南望,珠江三角在南方;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產糧地區很多,以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主。而中國商品糧第一產區也是糧食產量提公升潛力最大的地區是以佳木斯為中心的三江平原,被譽為」中國糧都」,這裡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糧食輸出地,最近幾年的資料都是這樣的,其他回答中引用一些老資料上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止乙個地方
東北華北平原 珠三角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都是產糧大區
要具體到某個地方的話,河南
12樓:匿名使用者
空江平原
松敏平原??
?????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建築物的差異有 原因是
松嫩平原冬天比長江三角洲冷 為了保溫一般牆體要比南方厚 同時可以承受大雪積壓 由於長江三角洲緯度比松嫩平原要低許多 所以一般正午太陽高度比北方要高 所以為了採光建築物一般會緊密 還有就是在南方建築物一般都是斜屋頂 因為南方雨多 而北方多平房 方便曬糧食 松嫩平原建築牆體厚,有冬保暖 夏隔熱的作用。另...
比較黃河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理環境的異同
黃河三角洲緯度偏北,長江三角洲偏南,黃河三角洲靠近黃海,長江三角洲靠近東海。兩處都是由兩條大河形成的沖積平原,但由於黃河緯度較北因此相對於長江來說受季風影響略小一點。經濟方面由於受上海 浙江等輻射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黃河三角洲則受北京 天津等地區的輻射,但黃河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側重點不相同。...
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區別
都處於河流入海的三角洲區域,港口較多,海運優勢明顯,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b 都靠廣大內陸地區,對內陸的輻射,帶動作用都較強,與內陸的合作都較順暢,敘述正確 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發展經濟共同的區位優勢 1.交通 珠三角和長三角都是交通極其通達之地,水陸空立體交通網,鐵路方面有廣鐵集團,上海鐵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