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天學長
憫農二首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話譯文
其一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詞句註釋
1、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穀類。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4、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
5、猶:仍然。
6、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7、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
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2樓:樑晉瑋
憫農(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樓:886大姨媽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4樓:胡說八道
鋤禾日當午, 春種一粒粟,汗滴禾下土. 秋收萬顆籽.
誰知盤中餐, 四海無閒田,粒粒皆辛苦. 農夫猶餓死.
5樓:可愛的小公主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6樓:名卷無名鄧洪軍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mǐn]農:同情、憐憫生活艱辛的農民。
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當午:正午、中午。
餐[cān]:食物,這裡指米飯。
皆:都。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依舊鋤地,汗珠一顆一顆地掉落在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這盤中的米飯,每一粒都都飽含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粟[sù]:泛指穀類,這裡指糧食作物的種子。
秋收:一作“秋成”。
萬顆子:子,指糧食顆粒。萬顆,形容收穫的糧食很多。
四海:全國,普天之下。
閒田:荒蕪廢棄的土地。
猶:還。
譯文:
春天的時候播種下一粒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荒蕪廢棄的土地,可依舊有種田的農夫被餓死。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江蘇)人。他的詩注意社會時弊,關心民間疾苦,其中以《憫農》最廣為人知。
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7樓:閒擲葡萄
一、《憫農二首》的原詩: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這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
三、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
四、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五、作者李紳,(772—846),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
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8樓:月下龍一
只知道有《鋤禾》來著
《憫農二首》和《憫農一首》的全文內容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1.《 憫農其一》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2.《憫農其二》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
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
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10樓:崛起太平洋
作者李紳後來生活極為奢侈,愛喝“雞舌湯”,“司空見慣”這個成語也是因他而來。
11樓:o哼哈嗯哼
《憫農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辛苦。
《憫農》一、二首分別是什麼
12樓:云云舒
憫農二首
其一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憫農》:題一作《古風》。憫:憐恤。這裡有同情的意思。
2、收:一作“成”。
3、四海:指全國。閒田:未被耕種的田。
4、餐:一作“飧”。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絡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閒田”的大豐收景象裡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絡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裡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這些辛苦並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後一句卻凌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
這樣,前後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13樓:匿名使用者
其一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詩《憫農一》和《憫農二》完整版是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二首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如下:
詩一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詩二翻譯: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15樓:僕僕風塵
《憫農二首》唐李紳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如下:
其一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擴充套件資料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詠柳的古詩兩首,詠柳古詩二首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詠柳 唐 韓偓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裡時。詠柳 唐 吳融 自與鶯為地,不教花作媒。細應和雨斷,輕只愛風裁。好拂錦步障,莫遮銅雀臺。灞陵千萬樹,日暮別離回。詠柳 唐 薛逢 弱植驚風急自傷,...
杜甫的絕句兩首是什麼,絕句二首 杜甫
宗憐雪 絕句 遲日江山麗 杜甫 五言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遲日 指春天的白天漸漸變長。出自 詩經 七月 春日遲遲。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燕子銜著溼泥忙築巢,鴛鴦睡在沙上。泥融 指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軟又溼。絕句 江碧鳥逾白 杜甫 五言絕句 江碧...
什麼是現代古詩二首,現代古詩二首有哪些?
現代詩二首 教材解析。現代詩二首 是一篇略讀課文,由 秋。晚的江上 和 花牛歌 兩首新詩組成。秋晚的江上 作者是劉大白,詩歌描寫。了詩人在秋天黃昏時所看到的美景 花。牛歌 作者是徐志摩,詩歌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花牛在草地中的不同姿態以及所處的。美景。這兩首詩歌語言優美 描寫生動詩。中意象豐富,充滿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