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來歷,白族寶姓的來歷是什麼?誰能介紹一下。

時間 2021-10-14 23:54:15

1樓:山海軒

白族的起源

《白古通記》:西天天竺摩竭國阿育王驃苴音斜。低娶欠蒙虧為妻,生低蒙苴。

苴生九子,長子蒙苴,附羅十六國之祖;次子蒙苴廉,吐蕃之祖;三子蒙苴諾,漢人之祖;四子蒙苴酬,東蠻之祖;五子蒙苴篤,生十二子,七聖五賢,蒙氏之祖;六子蒙苴託,獅子國之祖;七子蒙苴林,交趾國之祖;八子蒙苴頌,白子國仁果之祖;九子蒙苴閦,初六切。白夷之祖。

〈哀牢夷傳〉(哀牢,今永昌府):哀牢蠻蒙伽獨捕魚易羅池在永昌府城南。溺死。

其妻沙壹一作壺。往哭之水邊,觸一浮木,有感而妊,產十子。後攜子至池上,木化為龍,人言曰:

我子安在?九子驚走,獨季子背龍而坐,龍舐其背。蠻語謂背為九,坐為隆,故名之曰九隆氏。

哀牢山一名天井山,在永昌府。下有婦名奴波息,生十女,九隆弟兄娶之,立為十姓:董、洪、段、施、何、王、張、楊、李、趙,皆刻畫其身象龍文,於衣後著尾。

子孫繁衍,居九龍山山在永昌府城南。溪谷間,分九十九部,南詔出焉。

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南詔世隆卒,子法(隆瞬)即位,自號「大封人」。「封人」又作「封民」。「封」古音讀「邦」,意義也相同。

「封」、「邦」、與「僰」讀音相同。「封人」就是「僰人」。南詔將洱海的十賧稱為「大封**」,也就是「大僰國」。

「僰」字又作「白」字。「大封人」這個專用名稱的出現,標誌著洱海諸蠻經過近乙個世紀的衝突與融合,形成乙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民族:白族。

2023年雲南劍川海門口發掘出迄今3000多年前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表明洱海地區很早就有人類居住,並產生出當時雲南最早的青銅器文明。從明朝到2023年白族民族身份得到確立的幾百年內,是雲南白族大量漢化的過程。現代雲南白族除了大理州外,從丘北的馬者龍、昆明的西山、元江因遠、楚雄南華、保山的舊寨、麗江相互之間呈不連續分布的事實也反映了這一點。

歷史學家馬耀的觀點是白族是異源同流,即白族是由乙個藏緬文化主心骨的族群同化了大量不同**的人形成的民族。

2樓:匿名使用者

1.白族的起源與形成。白族是乙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

漢晉時期的(棘人)是白族的直接祖源,唐宋時期的白蠻是其前身。白蠻不僅參與了唐時的南詔國政權,而且還作為主體親自建立了大理國封建農奴制國家。唐宋是白族形成的重要時期。

這個期間白族與中原地區互通有無,交往密切,在許多方面受到了漢族的影響,促進了本民族的發展,還同化了一部分遷移來的漢族。

2. 白族地理分布的歷史演變。 目前我國白族的地理分布比較集中,80%以上聚居在雲南境內位於洱海之濱、又有金沙江橫貫東西的大理地區,近20%的白族散居在四川西昌和貴州畢節等地。

這是一種大集中與小集中並存的分布方式。

大理作為白族的最大集中地,不僅是因為洱海地區是白族的發祥地,更為重要的是這裡很久以來就同內地有著密切的關係,基本上保持著社會比較穩定,經濟相對發展,人民生活安寧的環境。西漢時在此設立了葉榆、雲南、比蘇、唐等縣,隸屬益州郡管轄,還把大批漢民遷移到這裡,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鐵器,促進了洱海地區經濟的發展。東漢時洱海地區改屬永昌郡。

三國時諸葛亮徵雲南後在洱海地區設定雲南郡。唐代先在此設定姚州都督府,後又扶持南詔地方政權。大理與宋朝及內地也相處很好。

元朝在雲南建立了行省,在大理設定了大理路和鶴慶路。明朝在大理洱海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廢除世襲的土官,改派「流官」治理,又在洱海地區長期以來基本上保持了行政區劃和建制的連續性,因而維持了地域關係的完整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相對穩定。

白族先民自古就與西南各兄弟民族先民雜居共處,同東南亞各國交往密切,為此各兄弟民族對白族的他稱多達60多種。漢族稱白族為「苟渳苴」(實為白語godmipzi——洱海子、昆明子的漢譯音)、「民家」、「七姓民」(貴州人呼稱);凡藏緬語族人,多數呼白族稱謂,其意義為「虎家」或「白虎人」。西雙版納稱白族為「河」(洱河之「河」)。

但無論是大理代表的南部方言,或是劍川代表的中部方言,或是碧江、蘭坪代表的北部方言,白語自稱極為統一,叫為baiphox(白夥)、geilho(雞家)或baipzibaipyvnx(白子白女)。

白族究其族源,洱海周邊的土著人「昆明」、「叟」、「白蠻」、「烏蠻別種」、「三浪」、「烏蠻」、「河蠻」,以及滇東的「滇僰」、滇中的「西爨蠻」等,皆是白族先民的一部分。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征戰、拓土、商貿、屯墾、駐邊等等歷史原因,融合進了氐姜、楚蜀(包括苗瑤、百越)人,大量的南北方漢人和省內的「三十七蠻部」中的一些兄弟民族,從而使白族族源具有多元的特點。

3樓:櫻寧

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與古代的羌人有淵源關係。早在公元1世紀(漢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帶。公元2世紀,漢武帝就在這裡設定了郡縣,公元3--4世紀,由於戰亂,不少漢族人曾避難來到白族地區,部份與其融合;公元715年由雲南東部遷到洱海地區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於白族。

14世紀前後有不少屯軍的漢族人在此地,後來也與當地白族人融合。後來部份彝族、阿昌族人先後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自稱「白子」、「白尼」,「子」、「尼」都是「人」的意思。

漢意為「白人」。舊稱「民家」,他稱「那馬」、「勒墨」。據說因為他們崇尚白色,故稱「白」。

要居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帶等地,貴州、四川涼山州及湖南省桑植縣等地亦有分布。

白族寶姓的來歷是什麼?誰能介紹一下。

4樓:不曾明了

白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南省的源於明朝洪武年間**於寶,屬於避難改姓為氏。該支寶氏,源於明朝洪武年間,錢塘人於寶奉命到雲南騰衝地區徵糧,恰逢兵變,糧薄丟失,為避禍而棄官流落迤西雲南縣,即現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以名為姓易為寶氏,後逐漸繁衍發展,遂成西南地區的大族。

現其後人在祥雲、龍陵、騰衝、芒市、緬甸等地。

雲南省一代還有回族寶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出自經名首音的漢譯音或諧音。

白族民居牆畫的來歷

5樓:景德鎮市唐龍陶瓷****

白族一切建築,包括普通民居,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

"粉牆畫壁"也是白族建築裝飾的一大特色。牆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牆心粉白,簷 口彩畫寬窄不同,飾有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以各種幾何圖形布置"花空"作花鳥、山水 ,書法等文人字畫,表現出一種清新雅緻的情趣。

富於裝飾的門樓可以說明白族建築圖案的乙個綜合表現。一般都採用殿閣造型,飛簷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顯得富 麗堂皇,又不失古樸大方的整體風格。

牆畫是白族人家的門面,去看白族牆畫,不用特意去某個村鎮、某個建築,信步在白族聚集的古鎮,你會發現幾乎家家戶戶的屋簷上、牆角邊都有色彩。

「牆畫是附著在民居上的,它是一種表現形式。」這是楊克文經常強調的一句話。彩繪不是孤立的,它與磚、牆、門窗形成整體,要想理解白族彩繪,就要理解白族民居,這裡面蘊含著白族人的審美、氣節、價值觀和靈魂。

白族牆畫可不是一般意義上認為的色彩濃烈的宣傳畫或塗鴉。相反,它的特點是以黑白灰為主。當你來到乙個古鎮,放眼望去,青瓦白牆仍是主色調,只有細細品味每個房屋的細節,你才會發現,牆面、屋簷上畫著竹子、梅花、葡萄、蝴蝶……這與白族文化有直接關聯。

白族善於吸納優秀文化,受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影響深遠,追隨道法自然和儒家中庸之道。白族人的特點是內斂含蓄,他們的審美也是推崇典雅而不張揚,因此白牆上不做大的繪畫,盡量留白,只把該畫的地方填起來。

在大理,凡是比較講究的宅子門前都會有乙個照壁,照壁上會寫著「清白傳家」「百忍家風」等字樣。這寫的可不是這個人家的家風,而是在自報家門。「清白傳家」是姓楊的人家,「百忍家風」是姓張的人家,趙姓是「琴鶴家風」,李姓是「青蓮遺風」,王姓是「三槐及第」……用這些約定俗成的題字來報家門似乎比「張府」「李府」更顯文雅含蓄。

對於每個白族人,家都是最重要的地方。他們會花畢生精力、傾其所有去建造舒適寬敞的房子,滿足住宿、祭祀、儲糧、飼養牲口等多種需要。儘管不是每家每戶都是「豪宅」,但即便是尋常百姓家也會請畫師來畫上牆畫。

楊克文說,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住的是茅草房,但即便這樣,也會在大門的書香空上畫上彩繪。

白族的節日民俗,白族有什麼節日

白族的節日有春節 繞三靈 火把節 耍海會 石寶山歌會 本主會等各種節日。但其中三月街最具特點。三月街,又名 觀音市 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於每夏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舊城西的點蒼山麓舉行。傳說 觀音大士 開闢了大理地區,各族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屆這個時期,都要遠道而來聚會,...

白族住什麼房,白族居住的房子叫什麼

白族的住宅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的瓦房。平房結構多以 三房一照壁 為主,少數富裕人家也有 四合五天井 的布局。排架 以一排柱子為主的屋架叫排架 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後三方用土基牆圍護,前面及 用木料板為隔,山牆到頂,屋面挑出,有防止鄰居火災波及作用。在 排架 間和樓板照面下面,前後均有一根通穿的枋,當地叫...

呂氏有什麼來歷,呂姓的來歷是什麼?

關於呂氏的姓氏 說法為下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其始祖為呂侯即呂尚,又稱姜子牙。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 居薑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後來姜姓羌人發展出四支胞族既 四岳 呂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該部落的首領在夏時被封為呂侯,建姜姓諸侯國呂國 在今河南南陽 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 滅,其後子孫以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