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武廟,武聖 十哲 七十二將都是哪些名將

時間 2021-10-15 00:07:31

1樓:魏佳敏

古代那些有名將軍共有七十二人,分為殿上十人及兩廡六十二人兩組,主位是武成王姜太公,他的旁邊是侯張良,還有另外十人。

唐肅宗上元(760年)把太公望為武成王的祭典弄的與祭孔子一樣。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

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唐德宗建中782年的時候,武廟增加祭祀歷史的名將共六十四人。宋徽宗宣和的2023年,對武廟的祭祀名單又有調整,共有歷代名將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兩廡六十二人兩組,雖無十哲之名,仍有其實。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無考)。配享:

留侯張良(河南),陪伴在姜太公旁邊。配享於殿上:共十人。

東側西向: 管仲(安徽)孫武(山東)樂毅(河北)諸葛亮(山東)李績(山東)西側東向: 田穰苴(山東)范蠡(河南)韓信(江蘇)李靖(陝西)郭子儀(陝西)從祀於殿外廡間:

共六十二人。

武廟十哲七十二是唐宋時期對他的說法,按現在來講還有特別的比這裡有名的將領都沒有在裡面,比如霍去病,項羽,還有帝王也沒有在裡面,比如曹操(追封的王),劉秀。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有太多的名將,名相,唐宋時期的排名還是比較合理的。

2樓:帝利亞的筆記

武聖是姜子牙,十哲分別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宋徽宗宣,對武廟的祭祀名單進行調整,此時有歷代名將72人。七十二名將包括張良、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白起 、孫臏 、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

武廟是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表彰歷代名將而建立的,能夠進入武廟的武將,都有他們過人之處。武聖是總所周知的姜子牙,他是周朝的開**師,他對後世影響深遠,被尊為「百家宗師"。在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十哲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將,比如白起、韓信、張良、孫武、諸葛亮等。「漢初三傑」中的兩位,乙個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乙個是點兵多多益善的韓信。孫武的《孫子兵法》流傳千古,甚至傳播到海外。

大唐「雙子星」李績和李靖,都是能兵善戰的名將。諸葛軍師更不用說了, 上至70歲老人,下至4歲小孩,沒幾個人不知道他。

其實,七十二名將中包含十哲,這些祭祀的名將在不同朝代也有所不同。我們曾在書本上看到過七十二將中的幾位,比如「負荊請罪」的廉頗,「不教胡馬度陰山」飛將軍李廣,「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

不少名將大家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比如三國時期的關羽、張飛。關羽不僅是武將,如今他還被是財神爺,他是「誠」與「義」的化身,一些地區的商人信奉「關二爺」,經常祭拜他。張飛粗中有細,至今仍記得他在長板橋大喊「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直接把對方一員大將嚇破了膽。

三國時期的周瑜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風度翩翩,才華橫溢。《三國演義》有些黑他,其實他本人心胸寬廣,只是天妒英才,他是病死的,而不是被氣死的。

3樓:可愛大晗玥

武廟七十二將,張良地位躍居十哲之上,宋徽宗為何如此尊崇他?

4樓:應元槐

唐肅宗上元(760年)把太公望為武成王的祭典弄的與祭孔子一樣。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

5樓:冷野格

72位名將,他們分為兩組,首領是武成王姜太公。

6樓:不是很酷呀

主位是武成王姜太公,他的旁邊是侯張良,還有另外十人。

7樓:什麼樣的草

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武廟十哲都有誰?你覺得誰最名不副實?

8樓:藍星小臥底

「武廟」,本是與祭祀文宣王孔子的「文廟」相對應,專為祭祀「武聖」姜太公。自唐高宗起,又供奉了: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十位亞聖,作為陪祀也進入了「武廟」,俗稱「武廟十哲」,但其中一位本已進了武廟,但卻又被請了出來。

白起,戰國時期的軍事家、秦國名將。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一生善於用兵,自秦昭王時期征戰六國,為秦國的最終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曾在伊闋之戰大破了魏韓聯軍,攻陷過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又重創趙國主力,白起為秦國征戰30年,陷城70餘座,拓地千里,滅敵百萬。

韓信,江蘇淮陰人,西漢的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韓信是中**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譽為"國士無雙",被奉為"兵仙"、"戰神",集"王侯將相"於一身,劉邦曾評價: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作為統帥,韓信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滅楚,直至垓下全殲楚軍,韓信用兵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

諸葛亮被譽為「賢相的典範,智慧型的化身」,他曾發明過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其《八陣圖》、《出師表》、《誡子書》更是名震千古。諸葛亮為了北伐曹魏而六出祁山,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病逝於五丈原,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時期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原為隋將,後效力於李唐,由於他長於謀略,善於用兵,因此為李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李靖一生的戎馬生涯之中,在他所指揮的幾場重大戰役,都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並且他還根據自己一生的實戰經驗,著有兵書多部。

李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因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而改名為李績,他是與李靖齊名的唐初名將。

李績曾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一生出將入相,深得李唐朝廷的信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李績早年從李世民征戰四方,曾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大破東突厥、征服高句麗,為唐王朝開疆拓土數千里,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張良本是名門之後,其祖先五代相韓,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果後,逃亡至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成為劉邦的「智囊」。在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謀劃了「聚集三王,方可與霸王一戰」的計策,最終助劉邦擊敗了強絕一時的西楚霸王項羽,因此,劉邦才會稱他是「運籌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司馬穰苴本名田穰苴,因為他被封為大司馬,故後世也稱其為司馬穰苴。

田穰苴是繼姜子牙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他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國的聯手入侵,由於年代久遠,有關他的戰績流傳不多,但他的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並著有一部兵書《司馬法》。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了祭祀歷代名將而設定武廟,司馬穰苴名列其中。

司馬穰苴本名田穰苴,因為他被封為大司馬,故後世也稱其為司馬穰苴。

田穰苴是繼姜子牙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他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國的聯手入侵,由於年代久遠,有關他的戰績流傳不多,但他的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並著有一部兵書《司馬法》。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了祭祀歷代名將而設定武廟,司馬穰苴名列其中。

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被後世尊稱為「兵聖」。

孫武本是齊國人,後來到了吳國,經吳國重臣伍員的舉薦,更因其所著的兵法十三篇而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與伍子胥率吳軍征討強大的楚國,孫武五戰五捷,只用3萬吳軍就打敗了楚國的60萬大軍,並攻入了楚國的國都。隨後孫武又北敗齊、晉,南服百越,因此,他被後人尊稱為孫子、孫武子。

吳起,戰國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

吳起出生於富足人家,年輕時期因為在外求官而耗盡了全部家產,他在遭到鄉鄰的嘲笑之時,一怒之下就殺掉了三十多個譏笑他的鄉鄰。吳起一生歷侍過魯、魏、楚三國,仕魯時曾擊退了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大破秦軍,盡得秦國的河西之地。由此可見,吳起在軍事上有極高的成就,所以,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而他所著的《吳子》兵法,也在中國古代軍事名著中占有極高的地位。

樂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魏國名將樂羊的後裔,官拜燕過上將軍,受封昌國君。

樂毅是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他曾輔佐燕昭王振興了垂危的燕國,西元前284年,當時的齊國非常強大,於是燕昭王動員了全國的兵力,派樂毅擔任上將軍,指揮著趙、楚、韓、魏、燕五國聯軍攻打齊國。樂毅在齊國作戰五年,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也使燕國出現了前所未有之強盛。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堪稱是名帥如雲、猛將如雨,能擠進「武廟」享受祭祀者,更屬鳳毛麟角。有一位名將本已進入了「武廟」,卻又被請了出來,他就是「殺神」白起。

宋朝建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去祭祀「武廟」。或許是他的江山來的過於容易,也可能是他的為人過於仁慈,當他看到白起的塑像之後,便指著白起的塑像說"起殺已降,不武之甚,為何受享於此?",隨後他就命人把白起的塑像抬出了「武廟」。

「武廟十哲」變成了「武廟九哲」,雖然後來又補上了郭子儀,但除去「殺神」白起之外,歷史上還有哪位名將該配享「武廟十哲」?

9樓:夏目歷史君

我們再來看看張良,張良其實就是劉邦的智囊,在幫助劉邦出謀劃策方面,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但是張良根本無法改變劉邦當年的頹廢之勢。

真正讓劉邦完完全全活過來的個人認為是韓信和蕭何,特別是韓信,僅僅拿張良與韓信做一下對比的話,不難發現,張良遠遠不及韓信,正是因為韓信的加盟,才讓劉邦徹底擺脫了項羽的圍剿,甚至是走上了和項羽爭霸的階段,最後將項羽消滅,最大的功勞還是韓信而不是張良。

相比其他的八個人,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這一點上,樂毅和張良不行,而其他的八個人配的上這一點。我個人覺得他們二人的特長在於出謀劃策方面,是一代文人,而在帶兵打仗方面,他們兩個人就顯得偏弱了。

唐朝滅亡的標誌是不是後梁建立,唐朝滅亡的標誌是不是後梁建立

建立標誌 618年李淵稱帝 滅亡標誌 907年朱溫篡唐 唐朝 618年 907年 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 今西安 稱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其後唐高宗承貞觀之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之後武則天一度...

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名稱

時期名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一般又簡稱五代。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定都於開封和洛陽的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以及割據於西蜀 江南 嶺南和河東等地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五代 更偏向於這五個位於中原的王朝,正統史學家們一般稱五代為 王朝,十國為割據政權,五代並不是一個指朝...

武則天建立過周朝,武則天的朝代為什麼說武則天的武周朝是唐朝女皇

秦時奏凱 我們一般稱呼武則天稱帝后的時期為武周,但是實際上是一個不規範的稱呼,也就是公認存在,但不認為是唐朝之外的另外一個朝代 不曾明瞭 周朝 690年 705年 是武則天建立的朝代,為區別於歷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稱之為武周。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獲得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前後正式掌權23年,她是該朝代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