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獨木之林
樂」字應該讀作「要」。《王力古漢語字典》「樂」字中,第三個讀音:「yao,五教切,去,效韻,疑。
藥部。」下注雲:「喜好,喜愛。
《論語·壅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此即讀「要」之說。
然而,此「樂」字,真就應該讀作「要」嗎?
案唐代陸德明之《經典釋文》雲:「樂,音『嶽』,又五孝反,下同。」稍微解釋一下,所謂「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
那麼《經典釋文》中的「五孝反」即同於《王力古漢語字典》裡的「五教切」。《經典釋文》意思是,「樂」讀音作「嶽」,又可讀作「五孝反」的音「要」。「下同」,是指《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一句中有兩個「樂」字,第乙個「樂」字讀音解釋完了,下面第二個「樂」字的讀音與第乙個相同。
在《經典釋文》中,「要」這個讀音是作為第二個選擇的,而第一讀音應為「嶽」。那麼,對於這個「要」的讀音,應當怎麼看呢?
明代秦鉞之《慈湖家記》雲:「音釋家『樂山』、『樂水』,並五孝反,尤為害道。」此中即指出,將「樂」讀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為害道」的,即不同意讀作「要」。
又清代翟灝之《四書考異》雲:「此『樂』字,或言不應音『嶽』,恐《釋文》有訛。然《禮記》『樂不可及』、『敬業樂群』、『有所好樂』,俱一音『嶽』,則先儒自有此音訓。
下『知者樂』,『樂』字釋文,亦五孝反,確屬可疑。」
此中舉出《禮記》中的三句帶有「樂」的話,並且以前的儒家對這三句話中的「樂」字都定音為「嶽」。既然古儒已經有了注音,而現在又將《論語》中的「樂」字,定音為「五孝反」的「要」音,實在是值得懷疑的結論,恐怕《經典釋文》本身就有所錯誤。
通過上述簡單的引證,可見將《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中之「樂」字,讀作「要」音,也是值得推敲的。從「經學」的角度看,該「樂」字應正讀作「嶽」音,基本是可以確定的。
在文末,再說兩句題外話。為什麼「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呢?有云:
「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又有將「五行」之說引入者,雲:
「知者屬土,故樂水;仁者屬木,故樂山。」錄此二說,以供參考。
所以,到底是讀le 還是yao 是有爭議的,不能一概而論.
個人認為應該讀樂.因為其中包含了喜好的意思.而且還包含了"好似"的意思在裡面.
2樓:量子創生
yao 四聲
與「要」同音
為什麼說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內涵說的是什麼意思?
夜空下的蟬時雨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這句話出自論語,因為仁德的人像山一樣矗立安寧,智慧的人像水一樣流動悠然。01.任他斗轉星移,我自巋然不動 山在人們眼中是自然界中最可靠的象徵,幾千年的時代變遷帶不走山的矗立,多少次的狂風暴雨吹不走山的挺拔,彷彿山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在,卻永遠不會離開。我們讀過的古詩詞...
任者樂山,智者樂水,中的樂的正確發音是什麼
兩個都念 le 四聲 原文 子曰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 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 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讀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又深刻。這正如朱熹在 論語集注 裡面的討論 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聖人...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的意思是什麼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出處 孔子 論語 雍也 意思是說 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不如對其有興趣的接受得快。出自 論語 雍也第六 原文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 孔子說 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 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