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寫出李賀《馬詩》中採用比喻手法的兩句嗎

時間 2021-10-30 03:16:10

1樓:小周春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首二句勾勒的是一幅遼闊雄渾的大景觀: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是鋪上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彎刀般高懸。這「月似鉤」帶有思戰之意,而燕山也是要讓讀者想到戰鬥,不過,李賀當時面對的並非邊患,而是藩鎮之禍。

後二句是說:到甚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建立功業呢?詩人是借詠馬言志,訴說自己盼望建功立業卻不獲賞識的苦悶。

李賀另有《南園十三首(其五)》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所傾吐的,也是這種報國情懷。

2樓:眼淚的錯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馬詩》是通過詠馬、讚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

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3樓:手機使用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賀詩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兩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4樓:t湛藍色天空

《馬詩》唐代李賀的詩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的意思是什麼?

譯文:在燕山大漠(此處為互文),明月如銀鉤,在月光照耀下,沙塵像雪片紛紛揚揚。何時能夠騎上我的鐵甲快馬,在清秋時節任意馳騁。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

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前兩句重在寫景以襯托悲涼的現狀引出下文詩人想要建功立業的想法

《馬詩》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是?

5樓:轉角聽見幸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6樓:匿名使用者

馬詩(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7樓:匿名使用者

漸漸地,我也變得冷漠和粗俗起來。浪漫和愛情,那早已經是過去,如烟花般綻開,又如烟花般凋零。

青春的歲月裡,我固執地認為我和別人不一樣,不惜花掉如此多的青春,去維持一段簡單的愛情,天真地認為能夠天長地久,然而我太過自信,以至於被這愛情的烈火燒得體無完膚。

我想穿過田野和村莊,穿過那開滿鮮花的山崗,我想遇見你在人海茫茫,我想牽你的手穿過熱鬧的街巷,我想穿過時光,穿過無常,穿過生命和青春散發的光芒,我想擁著你穿過地久天長。這美好的設想,那便是我青春最清新的芬芳。

最美好的青春,最美麗的年少,我已經奉獻進了你的生命,最後得到的卻是一副空洞的軀殼,一段殘破的回憶。我天真的認為可以將那一幕幕回憶好好的藏,然而卻不堪面對它早已殘破。年少的愛情呵,你如烟花般綻開,又如烟花般凋零。

這便是年少的愛情,這就是最後的我們嗎,問一問,這錯牽的緣分。

8樓:小拇指的約定

李賀的?大漠沙如雪那首嗎?

《馬詩》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馬詩》是中唐詩人李賀所作的一組五言絕句,共二十三首。

不知你問的是哪一首?

馬詩 李賀把什麼比喻什麼

「馬詩」一詩運用了比喻?

10樓:梅花八工作室

《馬詩》中確實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這兩句就是典型的明喻。

原詩摘錄如下: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比喻相關的知識如下: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闢)。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

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也就是說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點,發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徵,而對甲事物有乙個不同於往常的重新的認識。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明喻(直喻)」、「暗喻(隱喻)」、「類喻」、「借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

構成比喻內容上有三個要素:一是思想的物件,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兩事物的類似點,(共同處和相似處)。文辭上分為三個成份,即:

本體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詞 (表示比喻關係的詞語)、喻體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辭書又將其構成增釋到四個成份,即:本體、喻體、喻詞和喻解。

基本以3部分為主。

《馬詩》的最後兩句運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

11樓:說太多不如沉黙

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這是借馬的想法表達詩人懷才不遇的期待心情,希望得到重用的情懷。

1.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2.譯文: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3.賞析:

這首詩用比興手法,通過詠馬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詩的前兩句通過平沙如雪,新月似鉤的描寫,展現出一派寧靜曠遠的場景;後兩句想象跨馬賓士,強烈傳出企盼建功立業而不被賞識之意,而且富有唱嘆的意味。

李賀(790~816) ,唐代詩人,字長吉,世人稱他為「詩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此稱他為李昌谷。

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於公元816年過早地殞落了,年僅27歲。

馬詩 李賀後兩句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2樓:愛教學好幫手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運用了浪漫主義表現手法(誇張),表現了詩人迫切希望 能有機會報效祖國的強烈愛國情感。

馬是李賀的第幾首馬詩,馬詩是李賀寫關於馬的第幾首?

馬 詩是李賀的一組無言絕句,共二十三首。你問的可能是中學課本中的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是第五首。這什麼鬼問題啊!說清楚點!馬詩是李賀寫關於馬的第幾首?馬詩 抄是中唐詩人李賀所作的一襲組五言絕句,共二十三首。詩歌通過詠馬 讚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 遠大抱負以...

李賀《馬詩》的詩句是,李賀寫的《馬詩》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小魚桃 馬詩 系列古詩通過詠馬 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以馬喻人,來表現詩人的奇才異質 遠大抱負以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馬詩 是中唐詩人李賀所作的一組五言絕句,共二十三首。其中最代表性也最出名的是第五首,原詩如下 馬詩二十三首 其五 唐代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譯文 平...

李賀的馬詩的解釋,李賀寫的《馬詩》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馬詩 是通過詠馬 讚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 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一 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 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