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從親自調查開始
說到西南少數民族村寨,人們往往就會分別聯想到少數民族和民居村鎮,容易將其分別限定在民族學和建築學的範疇.的確,少數民族村寨的調查最初就是由民族學家(還有一些民俗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的,這些學者從清朝末期就深人西南少數民族的村寨,開展少數民族社會狀況的調查,記錄下了西南不同族群的經濟狀況、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文化特徵和體質狀況,這些成為判斷這些族群彼此關係和民族共同體歸屬的基本材料,成為歷史學、語言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長期的研究課題.不過,過去的民族學家的這些工作,他們的關注點主要還是在村寨中人們的社會關係、經濟生活、宗教習俗和文化面貌,對於村寨本身的現狀和歷史涉及較少.
建築學家介人少數民族村寨調查也不晚,當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在貴州進行苗族調查的時候,同行者就有建築學家伊忠東太.在建築學界,無論是建築歷史也好,還是建築設計也好,都需要將少數民族村寨作為其研究物件,後者在建築設計實踐中還經常從少數民族建築中吸取營養,以獲得建築創作的新的靈感.但建築學家的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某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型別、某個民族或某個少數民族地區的建築文化,缺乏對乙個村寨或一群村寨的系統研究,尤其是缺少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少數民族村寨源流演變.
要開展西南少數民族村寨的研究,首先要進行這些村寨的調查.我們不能簡單地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完全依靠民族學和建築學專家的調查記錄,而應當親自制定調查計畫,並親自進行調查,從而得到真正對研究有用的第一手資料.
現在進行的調查,是有針對性地對乙個少數民族村寨、一群有親緣聯絡和經濟聯絡的村寨、多群無任何聯絡的村寨進行系統細緻的考察和記錄.除了要對這些村寨房屋建築的內部功能布局、不同功能房屋的分布、房屋建築材料和形式的象徵意義、房屋建造過程中的禮儀活動等進行觀察和分析外,還要調查了解村寨人們的經濟結構、不同型別生產活動的範圍、村寨間聯絡的方式及密切程度、婚喪嫁娶等活動的禮儀過程、村寨曾經有過的等級差異和宗教習俗等有用的資訊,要改變過去民族調查和鄉土建築調查只注重空間而忽視時間的傾向.
調查者要明確認識村寨遺產的性質,既不能將其當作一種固定不變的有形文化遺產,也不能僅關注居住在村寨中人們的服飾和特別的習俗,應當將村寨視為乙個不斷
變化的物態,將村寨視為一種文化景觀(儘管這個術語似乎也不很貼切)來看待—有形的與無形的,物質的與非物質的,相對靜態的和不斷變化的,這些都應當納人我們
觀察和記錄的範疇.調查者還應當特別注意村寨各種細小事物,有些民族村寨房屋、用具、裝飾、行為的細節,可以成為民族考古和歷史研究的模擬資料,可以喚起我們對自己逝去歷史的記憶.
此外,西南地區自建國以後,隨著邊遠村寨向交通方便地區的遷徙,退耕還林和小城鎮建設等計畫的開展,一些原先延續了很長時期的村寨被廢棄;還有一些村寨因為失火等原因,另外選址重建了村寨,原來的村寨已成廢墟.選擇乙個或數個不同地貌環境、不同毀棄原因的村寨遺址進行調查和發掘,對於我們正確認識古代遺址的平面遺存現象與該遺址未毀棄前實際可能的立體空間景觀之間的關係,應當都有幫助.
這兩年我先後多次到過貴州苗族地區和四川藏羌地區,考察過一些少數民族村寨,逐漸形成了乙個研究計畫.基本設想是在苗侗地區和藏羌地區,各選擇若千個不同
自然地理型別和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村寨進行研究,包括了村寨本身的研究、民族考古學研究、村落文化景觀保護研究三個部分.其中村寨本身的研究都有50年的時間範圍設定,空間範圍則不僅包括村寨建築區,而且包括了該村寨的耕作區和狩獵採集區,這是該村寨不同大小的三個區域.除此而外,還要考察與該村寨有血緣關係、親緣關係、領屬關係、經濟關係的村寨,以及與該村寨沒有這些聯絡的村寨之間的關係,這是三個不同的更大的區域.
在仔細考察、記錄、分析村寨的這些不同層面的現象後,然後根據其經濟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就可以建立一些民族考古學的系統模式,用來分析史前時期那些沒有文字記載,但資源環境與這些村寨類似的聚落遺址的實際狀況.與此同時,我們應當考慮這些村寨的保護問題,看看如何能夠更好地協調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為這些村寨居民找出一些更好的既能保持自己傳統,又能提高自己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的路子.
我們在村寨本身的研究計畫中有50年左右時段的設定,這個時段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國西南地區從新中國建立到現在就50多年,以通常的25年為一代來衡量,就是兩代人左右.50多年前已經記事的村民有的現在還健在,他們對自己村寨50多年發生的變化還說得清,道得明.
少數民族村寨沒有文字記載的族譜,只有靠口耳傳說.村寨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並不清楚.我們只能以2023年為起點,問現在還健在的老人,50多年前**有房子,**沒有房子,那時的社會狀況如何?
那麼到2023年,**修建了房子,社會狀況發生了什麼變化?再到後來的2023年,房子修到了哪個位置,社會狀況和文化狀況又有哪些改變……這樣,我們就梳理出了這個村寨房子修建的方向和節奏,村寨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的演變情況.
有了這些資料,再查當地的人口檔案和其他檔案資料,將村寨房子與人口的發展速度聯絡起來,確定村寨這50年發生變化的社會背景(50年內發生的各種社會變化,其內外原因,現在也都還能夠弄清楚).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這個寨子發展的歷史軌跡的一段.以此為出發點,我們甚至可以根據這個村寨的發展速度,來逆推該村寨的可能始建年代(當然只是大致的年代).
如果這個大致的村寨始建年代靠近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如貴州黔南的揚九起事、四川大小金川的戰事等,我們就可以基本確定這個村寨興建的具體年代並推測其可能的興起原因.
不能用對待遺址的觀念對待村寨保護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加強,電訊已經覆蓋了大半個中國,公路不斷向偏遠山區延伸,由於西部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各級**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投入,這些民族在日新月異外部世界的影響下,也迫切希望通過合村並寨建新鎮、挖掘本地經濟資源、發展旅遊觀光事業等舉措來發展經濟,提公升生活質量,改變山區的落後面貌.
除此以外,一些地方的**,還基於中國中心地區的文化觀念,對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生活習慣進行改造,雲南把哈尼族房屋從草頂變為瓦頂,給裸露上身的低族穿上衣服等等,都是這種**行為的產物.在這種狀況下,過去認為地域比較封閉、文化生態相對原始的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其生業系統和文化面貌都在迅速發生變化,盡快開展少數民族村寨保護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自然的村寨是乙個區域內人們集中居住的最基本的聚落單位.乙個村寨的形成、發展和村寨規模,都受到了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制約;乙個村寨的風格,是自然環境、文化傳統和文化交流互動作用的產物.不管這個村寨的居民是哪個民族,這些民族都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都在不斷總結自身經驗教訓和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華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從乙個區域少數民族村寨的歷史背景來說,其文化形成往往是多元的或者說是復合的,在乙個完全封閉區域內形成的單一文化因素的少數民族村寨是很少見的.就乙個村寨的構成因素來說,它是乙個文化的綜合體,它既包括了村落的物質文化部分,也包括了非物質文化的部分,還包括了這兩部分文化要素與自然環境關係的部分,其構成也是多元的而非單一的.
因此,保護古村落絕不僅是保護村落建築,而是要保護村落中所蘊涵的文化,並在這個開放的多元文化的社會中,不斷延續這些村落的文化主脈絡,使之成為我們現代社會多元文化的組成部分.
任何村寨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要保護乙個村寨,不僅要保護這個村寨本身,還要保護它得以存在的村寨體系.要避免只保護乙個或兒個村寨,而強行中斷周圍其他村寨的自然演進傳統,使被保護的村寨失去繼續自然發展所需要的文化環境,成為乙個文化的孤島,成為乙個純粹為旅遊服務的固化和異化的歷史陳跡.關於這一點,在當前合村並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口
每個自然村寨的形成總是有它的合理性,乙個自然村寨的形成及其規模,都與村寨所處的自然條件和周邊村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要注意村寨之間的歷史聯絡,要分析村落間的血緣和親緣關係,用行政的手段去強行割裂這種聯絡,不符合建設和諧社會的方針.
我國西南地區的城市以外的地區都是以農業經濟為主,居住在高原山區的少數民族更是如此.乙個村寨的土地承載力總是有限的,居住在村寨中的居民他們的農業活動半徑也是不大的,把若干村寨合併在一起,集中修建新村,只能解決這些居民的居住問題(當然也有交通便利和基礎設施完善等好處),卻無法解決這些居民的生討一問題即農業土地問題.居住在新村的這些居民如果沒有土地,或者原有土地距離現住地太遠,其生活就會出現問題.
在這種狀況下,他們就會離開新村,或者返回原村寨,或者外出尋求其他工作機會.這樣,新的村鎮也會因大量人口外出,尤其是最有活力的青年人的外出而失去新村繼續發展的動力.因此,要保護西南少數民族村寨,就需要保護這些村寨的巨集觀結構,保護這些村寨賴以生存的土地,改善這些村寨土地與人口的比例關係.
西南地區山重水複,除了少數地區外,多數地區的人們生活相對貧困.這些貧困地區的少數民族村寨,過去因交通困難,原生態儲存較好,是外地區人們參觀考察和旅遊觀光的理想物件.作為外來者來說,他們都希望這些村寨永遠保持目前的狀態,使這個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但隨著公路交通和電訊電視的發展,外面各種資訊大量湧人這些原先相對閉塞的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們也迫切希望改善原先居住條件,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這樣,當地的村寨居民與外地的過客,他們對西南少數民族村寨保護的認識就會發生分歧:當地居民希望改變自己村寨的狀況,外地過客則希望保持原村寨的現狀.對於這種認識分歧,我們文物系統的從業人員很容易站在外來者的立場上,因為不改變義物原狀,是文物保護的重要原則.
不過,村寨遺產畢竟不等同於文物,村寨是人們社群的聚居場所,村寨中的人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村寨本身也不會凝固,它總在不斷發生變化.我們不能用對待遺址這種古代城市和村鎮廢墟的方一式,來對待仍然在生存的村寨.我們是沒有居住在這些村寨的外來者,我們即使到這些村寨去參觀考察,也只是這此村寨居民的客人,我們作為客人沒有權力要求主人應當怎樣或不應當怎樣.
許多少數民族對於自己的文化和傳統都是相當看重的,對自己村寨房屋的建築工藝、房屋樣式和房屋風格都不願意輕易改變.去過藏、羌、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區的人都會深切地感到,這些民族對於他們建築傳統是非常鍾愛的.即使是像雲南大理一帶的白族,他們居住在城市或交通便利的城郊,已經使用新材料來修建房屋,但他們也要保留自身傳統建築的最基本的元素三顆印式的三合院布局、典雅的照壁、古色古香的門樓等.
這種保持自己傳統的民族自覺,是保護少數民族村寨,延續這些村寨文脈的內在動力.有了這些動力,就可以通過鄉土教育等方式,使這些村寨的人們能夠更加了解自己的村寨,充
少數民族有哪些族,少數民族都有哪些
中國的少數民族現在正式確定民族成分的有55個。他們是 1蒙古族,2回族,3藏族,4維吾爾族,5苗族,6彝族,7壯族,8布依族,9朝鮮族,10滿族,11侗族,12瑤族,13白族,14土家族,15哈尼族,16哈薩克族,17傣族,18黎族,19傈僳族,20佤族,21畲族,22高山族,23拉祜族,24水族,...
西南地區有什麼少數民族
彝族民歌可分為敘事歌 情歌 苦歌 勞動歌 兒歌 風俗歌 酒歌等種類,曲調各異 委婉動聽。民間傳統樂器有牛角 胡琴 巴烏 馬布 口琴 口 月琴 銅鼓 克拉蒙等。1155815 彝族諺語曰 歌多多不過彝家,跳舞扭不過彝家,天上的星星能數盡,彝家的歌舞數不完,要問彝家歌舞有多少?請用海斗量一量 彝族生來會...
各個少數民族都有哪些節日,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都有什麼風俗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一 壯族 壯族是生活在中國廣西的少數民族,他是所有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乙個民族,原先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 布壯 布土 布儂 布雅依 等20餘種自稱。在新中國成立後,統稱 僮族 後來改為 壯族 壯族人信仰比較原始的宗教,有祭祀祖先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