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現代節俗,元宵節的民風民俗

時間 2022-03-24 16:35:09

1樓:痴迷護膚的老蕎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 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日「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 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公尺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元宵節的民風民俗

2樓:薄荷

在中國部分地區、日本、朝鮮半島都有燒塔的習俗,其中中國山西省的稱為旺火,陝西省榆林地區神木縣的稱為點火塔塔,朝鮮半島的稱為燒月屋,日本的稱為左義長。閩南、廣東、台灣等地在元宵節前後祝賀添丁的開燈儀式,也有些地區在元宵節前由娘家送花燈給新嫁的女兒或親友送給不育之家祈求添丁。也有不少地區有放天燈祈求平安的習俗。

朝鮮半島又有稱為鼠火戲的習俗。

(1)走橋

走橋也是不同地區皆可見的元宵節習俗,又稱踩橋、踏橋、過吉祥橋、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朝鮮半島稱為다리 밟기,也有些地區會冠以當地橋名,如廣東佛山稱為「過通濟橋」,浙江稱為「走太平」(「太平」是指太平橋),以祈求健康、驅除百病。在古代,這天是婦女少有可以外出四處走動、出遊的日子。

(2)盜褔

也有地區有在田裡偷農作物或泥土的習俗陸廣東稱為「偷青」,即偷人家菜園裡的蔬菜,而且偷到了的人挨了罵是最吉利的,台灣是偷蔥,朝鮮則是偷泥土,稱為「盜福土」。 在台灣是有俗語要未婚女子在晚上去採別家的蔥,以祈求今年能結婚,而男子則是要偷菜園裡植物旁的溝。

(3)跳繩

中國和朝鮮都有小孩在元宵節跳繩的習俗,作為祛病延年的娛樂活動,並有歌聲鼓聲伴奏。中國元宵節的跳繩活動可以追溯至南北朝。

(4)石戰

有些地區如福建南部、朝鮮半島的人們會石戰(互擲石子)。

3樓:匿名使用者

1.迎紫姑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乙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2.走百病也叫遊百病,度百厄,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3.四川、廣東、海南等地都有「偷青」的習俗,在元宵節的晚上可以去偷 一點別人菜園裡的蔬菜。據說,如果偷菜挨菜園主人詛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

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則寓意「生財」,有蘿蔔菜頭則寓意「彩頭」,有青蔥則寓意「人聰明」,有大蒜則寓意「好打算」。宵夜偷青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4樓:匿名使用者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乙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

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

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

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5樓:

元宵節家裡人一起團聚在一起,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6樓:強平真

1.元宵節吃「元宵」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7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的習俗有吃元宵,鬧花燈,猜謎語,耍龍燈系們幾乎豬。

8樓:果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呢?

9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的小一張臉發現實

北宋人過元宵節的那些習俗

10樓:立軒

農曆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因其主要風俗是張燈、觀燈、賽燈,故又別稱為「燈節」。古代北宋元宵最熱鬧、「燈」最「多」最「亮」。

北宋如此重視元宵節這跟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的推動有關。史載,宋初上元燈展為三天,即正月十

四、十五、十六。至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朝廷無事,國家安定,年谷豐登,因令開封府續放十

七、十八兩夜燈,自此有宋一代,上元五夜燈形成一種制度。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到了北宋中期,元宵節不僅連放五夜燈,而且全國放三天假,以便官民同賞同樂。即便到了經濟衰敗的北宋末年,官方依然非常重視元宵節的燈展。

為了辦好燈展,自頭年臘月十五日就開始「預演」、「預賞」。即像現在的春節晚會一樣,正式登場前對所有節目都進行「預審」和「帶妝彩排」……

元宵的「燈」也成為宋代人施展才華的舞台。

11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的元宵節

最長放假七天

現代人過元宵節,通常不放假,就是放假,也只有一天假期,宋朝卻是每逢元宵必放假,而且假期還挺長。 據宋人龐元英《文昌雜錄》記載:「休假歲凡七十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同。

」意思是一年官定假期七十六天,其中春節放假七天,寒食放假七天,冬至放假七天,皇帝過生日(天慶節)和元宵節(上元節)同樣放假七天。 但是這樣的放假安排僅限於行政機關,像太學和武學等高等學府在元宵節期間卻只有很短的假期。當年李清照的老公趙明誠在太學念書,每逢元宵就只放假一天,他利用這天假期回家團聚,白天陪李清照去相國寺地攤淘古玩,晚上小兩口上街觀燈。

民辦學校的假期就比較長了。據宋人王闢之《澠水燕談錄》記載,北宋私塾通常在祭灶以前放寒假,塾師們紛紛回家過年,等到過了正月十五以後才「開館」。可見在民辦學校那裡,祭灶是寒假的開端,元宵節是寒假的結尾。

南方吃元宵,北方吃糖塠

現代人過元宵節,一般都要吃元宵。宋朝也有元宵,加工方法跟現在差不多,也是用糯公尺做皮兒,用豆沙做餡兒,團成小圓球,下鍋煮熟,時稱「湯糰」、「沙團」、「浮圓」、「浮圓子」、「乳糖圓子」、「澄沙糰子」。但是當時元宵尚未普及,只有江南一帶和北方大城市的居民才有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在北方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元宵節的主要食品不是元宵,而是蝌蚪粉和糖塠(dui)。

蝌蚪粉是用小麥粉或者綠豆粉加工的小吃。將小麥粉或綠豆粉加水和成很稀的麵糊,攪拌幾十遍,舀到漏勺裡,就著滾水鍋輕輕晃動,麵糊會順著窟窿眼兒往下漏,,啪嗒啪嗒掉入開水鍋,先沉底,再上浮,兩滾煮熟,笊籬撈出,沖涼,控水,拌上滷汁,拌上青菜,就可以吃了。鑑於漏勺的窟窿眼兒是圓的,所以漏下去的那一小團一小團的稀麵糊也是圓的,又因為它們漏下去的時候勢必受到一些阻力,藕斷絲連,拖泥帶水,所以每團麵糊又都拖著一條小尾巴。

圓腦袋,小尾巴,很像小蝌蚪,所以宋朝人管這種麵食叫蝌蚪粉。 糖塠是用麵粉和紅糖加工的小吃,做法也很簡單。將麵粉和紅糖拌勻,加水和成很稠的麵糰,然後搓成長條,掐成小段,搓成乙個個小圓球,入油鍋炸熟,用竹籤子串起來,即成糖塠。

從外觀上看,它很像今天的糖葫蘆。 糖塠又叫「焦塠」、「油塠」,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甜食小點心,早在南北朝時就已經流行,到了宋朝就成了北方人過元宵節時的主食。宋人鄭望說:

「汴中節食,上元油塠。」意思是北宋首都開封在正月十五有吃糖塠的習俗。

各式各樣的元宵花燈

元宵節放假,在宋朝又叫「放燈」,意思是開放城門,解除宵禁,允許城鄉居民自由進出,徹夜觀賞花燈。放燈的期限最短三天,最長則能延長到七天。宋徽宗剛即位時正是北宋商品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他曾宣布在京師開封放燈七日,金吾不禁,吸引得全國人民腳板發癢,都想去首都觀燈。

《水滸傳》裡描寫宋江和浪子燕青進京觀燈,與名妓李師師相會,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 宋朝元宵花燈的樣式各種各樣,以小孩子上街時手裡提的花燈為例,就有紗燈、紙燈、琉璃燈和塔燈四種材質。其中塔燈是用大塊青磚鏤空而成,由巧手工匠雕成七層寶塔形狀,每一層裡都燃著一根小蠟燭,造型非常別緻。

元宵節當晚,兒童上街玩耍,手裡提著塔燈,頭上戴著「鬧蛾兒」,一派歌舞昇平氣象。什麼是鬧蛾兒呢?就是用絲綢或者草紙紮製的裝飾品,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蜻蜓,有的像飛蛾,有的像蜜蜂…… 兒童手裡提燈,大街兩旁還要擺燈。

當時街上最氣派的燈展是龍燈和鰲山燈。 龍燈是用稻草和鐵絲捆紮成一條巨龍,稻草上插著幾萬盞花燈,從龍頭到龍尾長達一百多丈,彎彎曲曲綿延幾條街,光彩奪目,一眼望不到邊。 鰲山燈的製作工藝比龍燈複雜得多,需要幾十個工匠通力合作,先用巨木、竹子和鐵絲紮出層層疊疊的骨架,外面用青幕遮蓋,紮成蓬萊仙山的造型;然後再用彩色的絲綢紮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坐像,分別安放在兩側的山頭上,中間最高的山頭則要擺放乙個暗設機關的大木櫃,木櫃裡面貯滿清水;最後在這座假山上掛滿紗燈、琉璃燈以及可以旋轉的走馬燈。

到了晚上,所有花燈一起點亮,整座假山亮如白晝,山頂瀑布飛濺,山腰仙人浮現,宋朝市民一起觀賞,直玩到黎明時分才慢慢散去……

元宵節由來,元宵節的由來

望採納,謝謝!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 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乙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 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 太一 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

元宵節有什麼活動內容, 元宵節 有哪些民俗活動

一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

高分! 元宵節謎語!元宵節的謎語

於今好運到門前 來旺。矮 打一字 射。痴 打一字 保。顛三倒四 打一字 淚。熙熙攘攘 打一字 侈。彈丸之地 打一字 塵。計畫承包田 打孫子兵法裡一句 圍地而謀連聲應允 打孫子兵法裡一句 哥。脫粒機 打一成語 吞吞吐吐。情投意合 寧夏地名 同心。飛行員 打一成語 有機可乘。3個是在猜不到,給分。1.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