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只是個短語吧.好象並沒有什麼出處
以前不知道什麼叫做「近情情怯」,
慢慢的,
深深的體會到了個中的滋味。
還記得以前聽到老師說乙個故事,
是在跟我們說明「近鄉情怯」的情境。
當時舉了兩首詩當背景,
王維寫的那一首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還有賀知章的那一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那個故事描述了乙個很久沒回故鄉的人,
在回到故鄉前夕時,
心裡的那種感受。
想想小學生,
那裡知道這種心情,
當時連「床前明月光」都不太清楚呢!
不過那時卻記住了這故事,
每一年多長大一點點,
就多體會了一點點當時背的那些詩的心境。
我的老師一定想不到,
當初那個自閉的小子,
上課一點反映都沒有的怪小孩,
也許是十多年後,
唯一還牢牢記住她當初講過那麼多事情的人∼
如果她知道了,
不知該要難過?
還是會有一點點的感動?
對我來說「近情情怯」的意思,
有點類似「近鄉情怯」。
只是那個「鄉」,
改成了可以替代許多東西的「情」。
對物品的感情、
對家人的感情、
對情人的愛情、
對朋友的友情、
對生命的熱情∼
通通都讓人感到有一點點害怕跟不知所措。
越是接近,
就越不知所措,
心中百感交集的心情,
大概就是這樣。
2樓:匿名使用者
宋之問在從瀧州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時寫的《渡漢江》中說:"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所寫的是乙個客居異鄉,久無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鄉時所產生的特殊心理狀態:急切想知道家人的音信,但有怕聽到由於自己的緣故家人遭到不幸的矛盾心理.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當時強自抑制的急切願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真切.富於情致有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