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前兩句寫了詩人從什麼不同的角度

時間 2023-02-20 07:35:06

1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從橫、側 ,處在遠、近、高、低不同的角度。

2樓:匿名使用者

前兩句寫了詩人從正面、側面不同的角度,處在遠、近、高、低不同位置**的感覺。

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3樓:心明心誠

詩人從橫、側兩個角度看的。

處在遠、近、高、低的角度**。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4樓:水很亮

《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

題西林壁的前兩句寫了詩人從那個的角度、處在什麼不同的位置**什麼的感覺。這首詩使我明白了什麼?

5樓:板扎

從正、側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都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6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前兩句詩人從正面和側面、遠處、近處、高處、低處這些不同的位置**廬山,不同角度**廬山感覺也就不同,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這首詩使我明白了: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7樓:學習快樂公主

橫、側、遠、近、高、低處來**廬山。讓我們明白了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8樓:匿名使用者

?六二路的時候在!這。

9樓:匿名使用者

橫:連綿起伏的山嶺。

側:危崖險峻的山峰。

遠:遮天蔽日。

近:雄偉、壯觀。

高:深溝幽幽。

低:重巒疊嶂。

1 題西林壁 中前兩句寫了詩人從?,?不同的角度,處在 ????不同的角度**?的感覺,這句詩是的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請兩句寫的是任重亨特不同角度出來很測,遠近不同位置**廬山的感受。

11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中間兩句寫了詩人從橫、側不同的角度,處在遠處、近處、高處、低處不同的角度**廬山的感覺。

12樓:嘅葛

《題西林壁》中前兩句寫了詩人從前面、側面不同的角度,處在遠處、近處、高處、低處不同的角度**廬山的感覺。 ok?

題西林壁的作者是什麼代詩人什麼前兩句寫了詩人從什麼什麼不同的角度出戰有四個什麼**什麼的感覺

13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的作者是__宋__代詩人__蘇軾_,前兩句寫了詩人從___正面_、_側面_不同的角度,處在_遠 、近 、高 、低__ 不同位置**廬山的感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一日卜一時娥口測八剛的。

《題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蘇軾。前兩句是,寫了詩人從哪幾個不同的角度寫在什麼地方不同**什麼感覺

15樓:99人間百科百曉生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個很明顯呀:從橫、側、遠、近、高、低各個角度進行了描寫!

16樓:匿名使用者

考的快上課代課哦人擠人哦到哪仍然你讓你。

題西林壁前兩句寫了詩人從遠近,橫側不同的角度,處在什麼、什麼、和什麼

17樓:手機使用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是這兩句嗎?

《題西林壁》前兩句寫了詩人從那些不同角度來看的廬山的景色?

題西林壁前兩句寫了詩人從 不同角度

18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前兩句寫了詩人從橫、側不同的角度,處在遠處、近處、高處、低處不同的角度**廬山的感覺。望採納 謝謝您。

19樓:匿名使用者

答: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題西林壁後兩句的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意

貝貝愛 宋 蘇軾 題西林壁 後兩句的是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表達的意思為 認識為人處事的乙個哲理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

江雪這首古詩前兩句寫了什麼?後兩句寫了什麼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寫出了孤寂蕭條的意境。後兩句寫出了漁翁獨自垂釣的情景,寄寓了作者隱居山林的志向。前兩句寫了當時的周邊的環境,後兩句寫了獨釣的老翁!前兩句凸顯寂靜,沒有生氣 下兩句描寫蓑笠翁的孤獨。江雪 前兩句詩和後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江雪 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

別董大前兩句描寫了什麼,別董大中前兩句寫景用了什麼描寫的手法所描寫的景物有何特點

王禛祺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悽清纏綿 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 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 別董大 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這兩首送別詩作於公元747年 天寶六年 當時高適在睢陽,送別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