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黃先生生活社會說
這個問題能拆成三個問題,說起來很複雜,我儘量簡單的總結說說:
一、《老子》書中的「道」
先說「道」的本義:直達終點的大路。《老子》書中用的是兩個引申義,但並沒有後世常用的引申義「言說」。
第乙個引申義:法則、規律。所謂萬物有道,就是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如天道,就是天執行的規律;人道,就是民眾生生的規律。
第二個引申義:引導、指導。畢竟本義是路,引路嘛。
比如【道可道也】的第二個「道」。這個用法比較少,卻也常常被誤解為「言說」義。
二、《老子》書中的「德」
也先說「德」的本義:正確的選擇。「德」字的雙人旁,本是乙個路口,代表選擇;中間是乙隻眼睛和一豎。
常見的解讀為目光所向,這顯然是不對的,不過本義太玄不說也罷。就用常見解讀也能說的通。
當然《老子》書中的「德」也有引申義。此書本是為君王領主撰寫的治國哲學,所以書中的「德」一般是指君王領主能做出正確選擇的優秀品質。
三、關於如今通俗的「道德」
顯然如今通俗的「道德」,涵蓋了更多的義項,這也是很多字詞發展到如今共有的通病。不過索性其根本卻沒有太過改變。若按本義,「道德」就是「選擇萬事萬物最正確的規律而為」,也是很好的義項吧。
其實如果不去研究先秦典籍,也沒必要對此多有關注。畢竟寫給領導者的哲學,和民眾也沒多大關係。但如果真想琢磨琢磨,就必須要按照先秦語義訓詁,切不可用後世義項釋義。
總結:時代的更替,字的意思也在變更,不過還有大道理是相同的,看這個問題,最緊要是乙個「悟」!
2樓:你好甜甜圈呀呀
道指的就是道家的知識,德指的是,我們必須要有品德。其實今天的道德指的就是我們必須要對他人好,不能夠違背社會習俗。
3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其實道指的就是道家,德指的就是我們對每個人是不是真誠。是有關係的。因為道家也是講究品德。
4樓:無能為力大蒜
道指的就是仁義,而德指的就是人心中的標準,與今天的道德是不太一樣的,因為今天的道德就是要遵從法律。
在老子的《道德經》裡,道與德是什麼關係?道德還是德道?
5樓:興熙結他
道德經是「老子」所著,五千言囊括宇宙自然萬物之奧理;道德經「學理思想」,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經久指引世界文化潮流,歷來被中西(全球)文化界所尊崇,經久不衰,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今天「道德經」再次掀起中西文化求索熱,由此可見「道德經」對世界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影響之大。
道德經典籍,思想內涵豐富,包藏宇宙自然萬物之奧義,其理多端,義關自然,實難備細盡釋,這正是「道德經」的精妙所在。
就現象而言:宇宙自然萬物,凡具有現象的一切物體,盡屬道的執行呈現。這就是人們能所看到的「道(道的現象)」。
就本質(或本性)而言:以萬物現象為據、可辨證產生、呈現萬物的意識形態就是「德(天地宇宙萬物的根本為德)」。
道與德!備細釋義,當如是認識:道德本一體,一物不分離,道德的道等同於道內涵德,德外明(名)道,混為一物是真諦。
道德內外相生關係輔證:《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證明無德不生。由此可知!
德」為泛指,是銜接宇宙萬物「道」的根本內容,同時證明:道是德的外延可辨現象。進一步由「無德無能」證明:
無德道不可執行,不足以呈現,可知德為宇宙自然萬物的「能量源」,才有一切自然現象事實。
道德經》與今天通俗的「道德」有關係嗎?上文已講明:道德經內涵囊括萬物。因此,所謂今天通俗的「道德」,自然包括其中,至於關係是不言而喻的密切了。
至於《道德經》與今天通俗「道德」有關係嗎?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認為:《道德經》是統轄宇宙自然萬物的集大成宗法;而通俗「道德」是從《道德經》分支出的一脈,專論人文思想具體的總則,稱為道德。
歸根結底《道德經》與通俗道德,這是乙個宗法與分支的關係,僅此而已。
歷史事實證明:通俗道德,對人們思想所起到的規範,規避,約束作用,影響是較大的。
6樓:愛仕達各色
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不同的道代表著不同的德,理念是有一定差距的,裡面包含了道德也包含了德道,有著不同的解釋,有著不同的理念。
7樓:春季的風啊
道和德是互相牽連的關係。道德,首先道,後來才有德,道德兩個字是非常重要的。
8樓:結婚發的
二者不可分割,是可以混為一物的。二者具有同等的地位,是一體的。
9樓:道學書院
道是源,德是果,是道德,先有道才有德。
《道德經》中的「道」與「德」到底是什麼?
10樓:戀愛中的煩心事
道德經》中的「道」指的是世界萬物都是有規律的,隨著事物的發展,每個人的思想也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而自然界的萬物又是自發的一種狀態,並不是人為能夠控制的,所以老子也就會用「道」來進行總結。「德」則指的是某一種事物具有的特性,每一種事物包括人類都是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徵和個性,之所以有因為有這樣的差距,所以才存在著「德」。
道德經》的著作人是老子,其中的內容分為道經和德經兩大模組,道德經全文只有5000多字,但是卻非常深刻的講解了天地萬物的執行規律要求人們應該遵循相應的法則,這樣才能夠根據事物的發展去面對世界以及正確的看待自我。老子罩判在這篇文章當中主要提出了自己的倫理主張及自己的價值觀,就是德行的存在,也確定了人的大方向,要求人可以追求道,在追求到的情況下也提出了道和人的關係。所以後人看完道德經之後,就能夠體會到老子給到眾人的人生目標,能枯悶纖夠看看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有了目標才可以向前。
讀《道德經》是非常有意義的,你的首先是可以理解世間萬物的執行法則,因為老子的道德經當中也明確的說到了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則說於一切的物體最開始都是**於道,所以在看懂這一點之後,再面對一些重大問題以及抉擇的時候,也就不會僅僅的只看於眼前的利益,而是會去理解事物的本質。其次也會理解到為人處事的原則,因為老子在文章當中也明確的告訴人要少思寡慾,在思考的過程中儘可能的保持樸素自然的心態,這樣才能夠讓整個人的狀態保持住平衡,不會因為外界而變得氣憤和怨恨。
最後學習《道德經》是需沒仿要長期的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夠幫助自己認識到真實的世界,也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11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道指的是道教,而德指的是品德,其實這兩者本來都是存在於儒家學說裡面的,後來融合到一起去了。
12樓:路邊的風兒
德通得,意思是普通眾生貪得,是人生過程中的得失,道指的就是人生活中堅守的正義和道德底線。
《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德又是什麼?
13樓:依雲小鎮
道德經畢差謹》
中的手基道就是規律和法則,德就是慶亂做事情應該遵循的規矩。
14樓:瀰瀰吖學姐
道是道理,德是德行。
15樓:調皮的詩詩
他認為道是世界的終極根源,是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自生自化、永恆存在的宇宙本體,否認有超越於道的任何主宰。
他還認為不可能給道提出明確的規定,「道不當名」,「道昭而不道」,即使取名為道,也是「所假而行」。
所以只能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凱陪碧於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
對於莊子的道,當前學術界有人認為是獨立自存、超越時空的絕對精神,並以《莊子》書中「物物者非物」之語為根據,證明道是非物質性的造物主;
也有人認為道是指具有無限性和永恆性的、產生了天地萬物並存在於其中的物質本體,並以亂爛《莊子》書中「通天下一氣」之語為根據,說明道就是物質性的氣。
大多數學者認為莊子誇大了世界本原的神秘性,並把事物的相對性絕對化了,否定事物之間的差別,表現為相對主義,他的道論具有明顯的唯心主義傾問。
韓非汲取並發展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提出了關於道、德、理三者互相關係的學說,辯證地處理了它們的關係。
他認為,「道者,萬物之始,……萬物之源」,是「萬物之所然」、「萬物之所以成」。
把道視為物質世界的普遍規律,天地萬物存在與發展的總依據。
他還認為,「道」是終極範疇,是萬物的普遍規律,而萬物的特殊本盯舉質就是「德」,「德者,道之功」;
萬物的特殊規律就是「理」,道是「萬物之所稽」,「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
把道、德、理的關係視為物質世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無限性與有限性的辯證統一。
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所著《易傳》也提出關於道的學說,認為道就是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普遍規律。
16樓:我是乙隻皮皮鴨
德篇。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亮好鄭。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
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jué)。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榖(gǔ)。
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故致數輿(yú)無輿。
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夷道敬頌若纇(lèi)。
上德若谷襪卜;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真若渝(yú)。
大方無隅(yú);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7樓:yuan志
道德經裡面的智慧深不可測,並且雅俗共賞。只要你能看懂文言文,你就能從裡面悟出道理;但你知識再深邃,你也看不透它。無論你是想修道、養生、治國、用兵、權謀、修心,抑或是單純從裡面學點與人相處的智慧,你都能讀出很多有益的東西來。
並且讀一遍有一緩卜遍的感悟。有人說,南懷瑾也說過,道家的東西弄通了,政治鬥爭就是小意思了。
我就舉幾個例子,看看道德經是不是對普通人也有很深的指導作用。以下引用馬王堆版道德經。
知其雄,守其雌,為消侍天下溪。〗
平常人都好叫你低調,低調的好處說也說不完。但太上老君告訴你,低調是要先有不低調的資本的,知雄了,才能守雌。如果你要本事沒本事,要地位沒地位,你見了人再畢恭畢敬,人也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不覺得你有多低調。
只有你能混得一定資本(知雄),然後你再低調(守雌),別人才覺得你平易近人,願意接近你,支援你(為天下溪)。
古之貴此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歟。〗
乙個人地位尊貴,別人願意尊重他,聽他的命令,為啥呢;或者說為啥乙個人有權力,別人肯聽他的?只要能做到兩件事:一是「求以得」,二是」有罪以拿哪吵免」。
即別人想實現點啥,比如公升個職,發個財,包個工程,上個學,找你你都能給解決了;犯點啥事,找你你都能給擺平了;人肯定願意跟你混,都聽你的。至於其他的,什麼人格魅力啦,籠絡人心啦,共同志向拉,都是虛的,只有這兩件事才是實的。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歐慶稱嘉惠 道德經裡面已經說了,大道無形,大音希聲,所以是講不清楚的,它可以是你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自然地理解,對社會的理解,甚至是對宇宙的理解,道一直都在,你體悟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你所認為的道,僅此而已! 哲學鼎端 嫵媚永恆的春天 統御世界的美奐 一文的 百分之一 之摘錄 永恆的 道 之略論 耿閣...
《道德經》裡的道和德,分別是什麼
文史有一樂 道 一般指的是天道自然,德 則是指的人道。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 常 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 第一章 道經 開篇第一章就講了 道 道是不可言說的,無法定名的。天地從無到有,從有到萬物,...
何為道?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首先,強調一點,道德經 不是哲學,至少不是通常所謂的哲學。其次,說明一下,對不同的人而言,道德經 可以讀出不同的內容,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並不是說,你讀出來的就是 道德經 而只是你自己的理解而已。最後,指出一點,道德經 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悟,用來修,用來證的。老子說得很清楚了,必須要行 不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