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乙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
這裡指詩人自己。「遙夜」,長夜。「竟夕」,通宵。
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
滋」,沾溼。上句寫詩人徘徊於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
下句寫流連於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這就把徹夜難眠的形象傳神的描繪出來。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
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
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嫋嫋,令人回味不已。
2樓:南風知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樓:粽子媽媽愛教育
表達詩人思念故鄉,對遠方親友無限想念的思想感情。
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出自:唐代·張九齡《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釋義:茫茫的海上公升起一輪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卻共賞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張九齡《望月懷遠》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4樓:人設不能崩無限
表達了詩人一種思念之情,以及和遠方思念人共享清輝的感情。
名句賞析。「天涯共此時」的意思為:(你我)天各一方,共賞出海的月亮。
這首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前句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公升起一輪明月;後句即景生情: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
這與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卻脫口而出、自然渾成,意境也更加雄渾壯闊。前句寫「望月」,後句寫「懷遠」,緊扣詩題,但卻絲毫不露痕跡。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望月懷遠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冷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一輪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賞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長,徹夜不眠將你思念。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溼衣衫。不能手捧銀光贈給你,不如回床入夢鄉,或許夢境中還...
張九齡字什麼
字子壽張九齡 678年 740年 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 今廣東省韶關市 人,世稱 張曲江 或 文獻公 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朝的山西詩人有哪些,唐朝詩人有哪些?
王勃 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之渙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王昌齡 王維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居易 溫庭筠。 善珈藍疏 會不會耿耿於懷好吃的的都不吃常遇春火車那邊女孩別把vvvnbhvvvvjvhbh你不會寶寶不會 仵月天 我如果虎踞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