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與哪一則寓言大意略同

時間 2025-02-05 21:30:15

兩小兒辯日是通過什麼的寓言故事

1樓:得書文化

《兩小兒辯日》是通過兩個小孩子辯論有關於太陽而引發的寓言故事。

兩小兒辯日》為古文名,選自《列子湯問》,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文章通過兩小兒辯日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說明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

表現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闡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有何寓意?

2樓:成大文化

兩小兒辯日》是《列子·湯問》中的一則故事,作者是列御冦,又稱列子。

列子寫這則故事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到底是想讚揚孔子還是想貶損孔子?

有啟櫻的人說列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道家是反對儒家學說的,所以列子寫這則故事,目的是要貶損孔子。

又有的人說,列子寫這則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訴世人,所有世俗的知識都是對世界的虛假的描述,是無用的,不要把心思浪費在世俗的知識上——孔子對這些世俗的知識枝數一無所知,但並不影響他可以成為聖人。

眾說紛紜,我竟也不知到底應悄搭叢該相信誰!

小兒辯日是什麼寓言故事

3樓:速蛻慚菊治

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慎差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寬梁皮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

說明渣寬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讚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並能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全文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故事情節,人物語言極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則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兩小兒辯日》閱讀答案

4樓:北冥揚之水

1.其中二個小兒可以從日常的現象中仔細觀察,並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身就是具有一種鑽研的精神。

2.他們能夠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不輕易的動搖自己的觀點,是一種堅持己見的行為。

3.而從孔子身上,可以看出,雖然當時的孔子已經是聲名赫赫,可是依就敢於承認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無知,可以說是謙虛的表現,這是作為大家的風範。

4.就問題本身而言,從不同的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就是說事物具有二重性,而要得到真理的話,就必須認知其中的規律,這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必要過程。

5樓:無奈究成傷

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概括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的主要內容

6樓:之昊

兩小兒辯日。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乙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乙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兩小兒辯日的閱讀答案

7樓:蓮音殿下酷酷

(1)遊:遊學,遊歷。 (2)辯鬥:

辯論,爭辯。 (3)故:原因,緣故。

4)以:以為,認為。 (5)去:

距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

到。 (9)則:就。

1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

圓的盤子,盂:古代盛飲食的圓口器皿。 (11)為:

是。 (12)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 (14)決:

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你。

孔子到東方遊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乙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公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乙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公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乙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公升起時大得像乙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乙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乙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

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8樓:張婷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本段]註釋。

日:太陽。東:到東方。

遊:遊歷,遊學。

辯鬥:爭辯。 辯:辯論;鬥:爭鬥。

其:指代兩小兒。

故:原因,緣故。

以:認為。去:距離。

初:剛剛。日中:正午。

車蓋:車篷,用來遮陽擋雨。

及:到。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者:……的太陽。

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伸手`伸出。

湯:熱水。決:判定,判斷。

孰:誰,哪乙個。

汝:你。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智慧多呢?(誰說你見多識廣呢?)孰:誰。為:通「謂」。「知」通「智」,智慧。

乎:呢探湯:把手伸進熱水裡。意思是天氣很熱。

滄滄涼涼:比喻太陽剛公升出來時十分涼爽。

知:知識。智慧。

翻譯:孔子到東方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辯論,(就過去)問他們在辯什麼。

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離人遠。」

另)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近。」

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馬車的車頂那麼大。等到中午,就像盤子一樣大,這不就是遠的(看起來)

小而近的(看起來)大嗎?」

另)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涼快,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進入了澡塘,這不就是越近。

感覺)越熱越遠(感覺)越涼嗎?」

孔子也無法決斷(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話孔子說:「誰說你懂得很多啊?」

感想:孔子確實不愧為聖人: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難做到他這樣,遇到以上這樣的情況,也多半是顧左右而言他,以掩飾自己的無知。聖人的風采的確永遠值得我們景仰和佩服!

9樓:忘憂

與二者都有關的只有楊萬里的詩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0樓:網友

1.去:距離 及:

到 2.太陽早上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 3.太陽剛公升起時大得像乙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乙個盤盂這是遠小近大的道理 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是近熱遠涼的道理。

11樓:手機使用者

把《兩小兒辯日》改編成乙個小故事。

12樓:網友

額~就是解釋還有詞的意思對吧?

兩小兒辯日的閱讀答案

13樓:fly風

⒈你怎麼看待兩小兒對孔子的譏笑?

兩小兒譏笑孔子固然不對,但從另一方面,博學多聞的孔子尚且不能解答,側面反映了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所以要活到老學到老。

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同上問題意義大致相同,說明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1.兩個通假字,都在最後一句:為——謂——說,知——智——智慧。

2.其——指代兩小兒辯日這件事 及——等到 決——決斷,判斷,決定滄滄——天氣寒涼的感覺。

3.我認為太陽剛出時距離人近,而太陽到中午時距離人遠。

4.這篇短文寫兩個小孩兒對太陽在早上和中午時離地球上人的遠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以此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這篇短文還反映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14樓:紫色風鈴

孔子到東方遊學,看見兩個小孩子在爭辯,問他們爭辯的原因。乙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公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然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乙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公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然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乙個小孩子說:「太陽剛剛公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篷,等到正午的時候太陽就像乙個盛放物體的器皿那麼大,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而近的東西看起來大嗎?

乙個小孩子說:「太陽剛剛公升起的時候陰涼,略帶寒意,等到正午的時候就像把手伸到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距離近的東西讓人感覺熱,而距離遠的東西讓人感覺涼嗎?」孔子不能決斷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嘲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呢?」

東:到東方。

遊:遊歷、遊學。

見:看見。辯鬥:辯論,爭論。

其:代詞,他們。

故:緣故,原因。

以:認為。始:剛剛,才。

去:距離。日中:正午。

初:剛剛。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滄滄涼涼:清涼,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進熱水裡。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太陽在中午時很熱。

決:決斷,判定。

孰:誰。為:同「謂」,說。

汝: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

笑:嘲笑選我啊。

15樓:匿名使用者

(1)遠小近大 早近午遠 近熱遠涼 早遠午近 (2)爭辯 遠 你(3)孔子不能決也 (4)……

16樓:happy寒心冰沫

(1)東:到東方 (2)遊:遊學(3)辯鬥:

爭辯(4)故:爭辯的原因(5)以:認為(6)去:

距離(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8)及:到(9)盤盂:

盛放物體的器皿(10)為:是(11)滄滄涼涼:清涼,略帶寒意(12)滄滄:

陰涼的意思(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14)湯:熱水(15)決:

判斷,決斷(16)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見多識廣呢?(17)孰:

誰(18)為:認為,以為(19)汝:你(20)知:

通"智"智慧。

17樓:一豹

自己想 不能依賴別人 養成習慣對將來很不好。

《兩小兒辯日的啟發, 兩小兒辯日 給人的啟示是

我換個角度來分析 我們是不是有那兩小孩的勇敢的分析自己不懂的東西?我們是否大膽的說出來?我們還小 錯誤了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沒有爭辯的信心和勇氣 孔子是思想家,不是科學家 這是一道開放題,主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思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學生可以從不同方面談自己的體會。例如,對於兩小兒的 辯鬥 學生可以...

《兩小兒辯日》的全文翻譯,《兩小兒辯日》原文和翻譯

這是詞義 東遊 到東方遊學。辯鬥 辯論,爭勝負。故 原因,緣故。以 以為,認為。去 距離。車蓋 車篷,用來遮陽擋雨。日中 正午。及 至,到。則 就。盤盂 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為 同 謂 說。滄滄涼涼 清涼而略帶寒意。滄滄 寒冷的意思。探湯 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湯,熱水。決 判定。孰 誰。汝...

課文兩小兒辯日的翻譯,《兩小兒辯日》原文和翻譯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 孰為汝多知乎?翻譯 孔子向東遊歷,見到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