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個人餘樂
清明 唐代 ·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杜牧的《清明》全詩的意思是什麼?
2樓:乾萊資訊諮詢
杜牧的《清明》全詩的意思: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淒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援。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和酒的熱流之中。於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全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品出處:《全唐詩》。此詩首見於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註明出唐詩,後依次見於《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託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
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除了杜牧的《清明》,還有哪些關於清明節的詩歌(兩首即可)
3樓:嘟嘟寶貝92軒
清明 宋 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臨安春雨初霽。
宋]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
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死離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乙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按照廣西的習俗,晚上掃墓是禁忌。清明祭掃要按祖先的輩分進行,先掃祖墳,再掃家墳。按照習俗,祭掃的程式是先將墓園打掃乾淨,若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將墓地裡的雜草清除乾淨;然後是祭祀,過去人們都喜歡將攜帶的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供祭在親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後叩頭行禮祭拜,表達對先人的尊敬,寄託哀思。
在廣西,許多人會提早製作五色糯公尺飯,還有三牲(雞、豬肉、魚),寓意子孫衣食豐厚,年年有餘。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為「野餐」。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
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乾枝枯葉,保留可借鑑的新芽,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陽曆4月4-6日。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 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且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4樓:難搞的網癮少女
有《破陣子·春景》 ,蘇堤清明即事》
出自宋代晏殊的《破陣子·春景》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梨花落去之後又迎來了清明。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樹枝掩映下的黃鸝偶爾歌唱兩聲。白晝越來越長,隨處可見柳絮飄飛。
在採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正疑惑著她是不是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是今天鬥草獲得勝利了啊!雙頰不由的浮現出了笑意。
註釋
破陣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雙調六十二字,平韻。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豐收,有春秋兩社。新社即春社,時間在立春後、清明前。
碧苔:碧綠色的苔草。
飛絮:飄蕩著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頭,相逢。
疑怪:詫異、奇怪。這裡是「怪不得」的意思。
鬥草:古代婦女的一種遊戲,也叫「鬥百草」。
雙臉:指臉頰。
《蘇堤清明即事》
宋代: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譯文
風吹梨花的時候正是清明時節,遊人們為了尋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時分笙歌已歇,遊人歸去,被驚擾一天的流鶯回到楊柳叢中享受這靜謐時刻。
註釋蘇堤:元佑間蘇軾官杭州刺束時建於西湖。
梨花風:古代認為從小寒穀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為第十七番花信風。梨花風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樂聲、歌聲。
屬:歸於。
5樓:匿名使用者
寒食 韓翃的 清明 黃庭堅的。
6樓:乙隻湯姆
請說出你知道的字。
請問杜牧的《清明》詩寫了什麼?
7樓:緒良糜春
晚唐詩人杜牧,是一位為人剛直、情致豪邁、敢論列大事、指陳利弊核唸的文士,初年他有些懷才不遇,後遇宰相李德裕的賞識,才委他依次做了黃、池、睦、湖四州刺使,每任時間都不長。他活了年近五十(803—852),就快怏不平地過早去世了。下面再談有關他的《清明》詩。
杜牧《清明》詩與晚唐北方社會。
清明》詩顯然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出現了「荒草尺鄭千里」、「萬室空虛」的蕭條荒涼景象。
見翦伯贊《中國史綱改困困要》)直到晚唐,長期得不到恢復。杜牧《清明》詩中的「路上行人慾斷魂」,並非由於天陰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農村這種耕稼缺人的荒蕪現象。
同乙個時期,杜牧在《幷州道中》五律詩:
行役我方倦,苦吟誰復聞?
極目無人跡,回頭送雁群。
戍樓春帶雪,邊角暮吹雲。
如何遣公子,高臥醉醺醺。
這首詩與《清明》詩寫得是同樣一種景況,「極目無人跡」的荒村野店,與「路上行人慾斷魂」也都是當時幷州一帶的災情,並且是「戍樓春帶雪,邊角暮吹雲」的戰亂氣氛。因為晚唐統治階級腐敗,宦官專權,階級矛盾激化,農民義軍四起,在這種人跡稀少的戰亂環境,杜牧又是在細雨濛濛的清明節,想買一杯酒吃,卻不見乙個人影可以問路,幸遇牧童向他指出賣酒的村落,居然能找到好酒「汾清」,這不僅寫出了當時詩人的情懷,也寫出了晚唐北方農村苦難遭遇的生活縮影。杜牧在《幷州道中》的尾聯用「如何遣公子,高臥醉醺醺」點題,也就說明了在這種戰亂、荒涼的災難年月,遭災的只是農民等下層勞動人民,對達官貴胄來說,還是可以沉醉高臥無動於衷的。
詩作側面流露了杜牧對當時統治階級漠視人民疾苦的憤懣情緒。
清明杜牧的詩意?
8樓:大愚若智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
全詩的字面意思:在清明時節到來之際,在細雨紛紛飄落之時,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詩人一樣落拓斷魂。請教當地人何處買酒澆愁?
牧童笑而不答,遙指遠處的杏花山村。
全詩如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全詩賞析:
這首絕句,沒用乙個生僻字,沒用乙個典故,也沒有掩藏情緒,而是用直白的語言,寫出清明的時令特點與自己的人生落拓。
在清明時節到來之際,在細雨紛紛飄落之時,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詩人一樣落拓斷魂。這是寫「現實之落拓」。清明祭祖,乃民間習俗。
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和高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尺遲」。然而,詩人卻因被貶池州,不得回家祭祖,頗為愁苦。
人生種種不如意,匯聚成了乙個憂傷明麗的清明。這些落拓的情緒,彷彿就寫在細雨之間,寫在每個行人的臉上,沒有一絲掩藏,沒有一絲猶豫,所有的情緒,在這一刻噴薄而出,完成杜牧生命意義中的一次思想的昇華。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兩句是說,請教當地人何處買酒澆愁?
牧童笑而不答,遙指遠處的杏花山村。這是寫「未來之美好」。在落拓之外,詩人因想借酒澆愁,而派生出一片詩意陵棚李廣闊的天空。
這裡面有閒適、有逍遙、有狂放、還有無懼與凜然,壯闊與疏朗。
你能寫出李賀《馬詩》中採用比喻手法的兩句嗎
小周春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唐 李賀 馬詩二十三首 其五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首二句勾勒的是一幅遼闊雄渾的大景觀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是鋪上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彎刀般高懸。這 月似鉤 帶有思戰之意,而燕山也是要讓讀者想到戰鬥,不過,李賀當時面對的並...
寫出古詩中含 山 的連續兩句,古詩中含 雨 字的連續兩句 古詩中含 山 字的連續兩句
閒墨山水 山上風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雲屏。蓬萊枉覓瑤池路,不道人間有幔亭。遊 辛棄疾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繚繞斜吞鐵關樹,氛氳半掩交河戍。迢迢徵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火山雲歌送別 岑參 這一首的開頭兩句和最後兩句,都是兩...
清明古詩中的雨是怎樣的 又是怎樣的人
清 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 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 疾風甚雨 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 天街小雨潤如酥 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 雨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