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王昌齡的詩是風骨,怎麼證明?

時間 2025-02-15 08:15:22

1樓:匿名使用者

出塞二首 其一》(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的譯文其實很簡單:邊關和明月依舊是秦漢時期的邊關和明月,沒什麼變化,但是出征萬里抵禦強敵的徵人卻沒有回來。如果當年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在的話,也不會讓南下的匈奴馬蹄度過陰山。

王昌齡出生在盛唐之時,作為一名讀書人,王昌齡並沒有一味地埋頭苦讀,自小對於盛世的信仰讓他在二十多歲便離開家鄉,到長安希望一展抱負,但是並沒有如願,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西出長安,投筆從戎,遠去塞外,而他一生中所做的邊塞詩頗多,也大抵是受這個時期去邊塞經歷的影響。

王昌齡的邊塞詩不同於那些作為「士大夫」的詩人所做,很多都是靠自己的臆想,頗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尷尬,王昌齡的邊塞詩都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於邊塞。就像在這首《出塞二首其一》中,前兩句寫了邊關的悠久歷史,更有萬里長征徵人未還的壯懷激烈,讀來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後兩句卻頗有慨嘆之意,暗諷當時沒有名將鎮守邊關,將帥無能。

王昌齡生在盛唐,而在這個年代,唐國國力尤為強盛,對外戰爭基本都是大獲全勝,版圖不斷擴張,那個時候唐人都極具民族自豪感,整體精神狀態都是鬥志昂揚充滿自信。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斷發生的邊塞戰爭也是勞民傷財,使老百姓不堪重負,希望能夠平靜一段時間,而王昌齡的《出塞》就是表達了這樣一種願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那陰山關內的百姓也自然不用受到戰火的波及,可以安穩的生活。

2樓:秦魂始皇

風骨"是中國古代文論中一種審美理想的概括。唐代風骨盛行,盛唐時已成為詩歌創作的主流和共同的美學標準。

王昌齡的盛唐邊塞詩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盛唐蓬勃酣暢的時代精神和美學風貌,說明邊塞詩在唐代是最富於盛唐詩歌所煥發的魅力,閃爍著"風骨美"的光華。

3樓:彩色的白雨

王昌齡的詩可以分為三個題材,乙個是一邊塞為主,乙個是閨情宮怨,乙個是送別題材。其中以邊塞詩最負盛名,而且以七言絕句最為突出,七絕聖手這個美譽就是這麼來。

王昌齡的邊塞詩流暢通脫,激昂向上,被後人所鍾愛。尤其到唐朝時期,邊塞詩氾濫,數量達到了兩千多首,其中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人的邊塞詩最為有名,併成一派,這個邊塞詩派還成為了乙個重要流派。

從王昌齡的邊塞詩中可以看出融在詩中的愛國主義,從詩中可以看出英雄主義精神,飽含深情。王昌齡的邊塞詩將詩人的視野和胸懷體現的淋漓盡致,而且在寫作上,王昌齡最擅長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喻情,這是王昌齡的詩的常用結構。不得不說王昌齡在寫作手法上很厲害,他將最簡練的技巧運用的爐火純青,然後在框定的情景中展現另外乙個開闊的視野,在最樸實無華的主題中衍生出更深一層的情感,這就是王昌齡的詩的精髓。

王昌齡是什麼派詩人?

4樓:ray聊教育

王昌齡是邊塞派詩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巨集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

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

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

高適、王維。

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

「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

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並高適、岑參而三,四傑以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

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遊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王昌齡是什麼題材的詩人

5樓:好人好報的吧

王昌齡是邊塞詩人。

邊塞詩人是指古代以邊疆則賣早地區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寫作的詩人。邊塞詩人多以詩歌描寫遍地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反映塞上戰爭和軍旅生活。

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有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王之渙、王翰等。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光及配碰邊關戰場場景進行細緻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其詩歌意境孫雀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抒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

王昌齡擅長的詩體是什麼

6樓:星恩文化

a. 五律。

b. 七律。

c. 五絕。

d. 七絕。

檢視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王昌齡性格豪爽,故七言長於五言;而恩致縝密,螞亮講究作法,又宜於短章而不宜長篇。

迅盯

“王昌齡”在《出塞(其一)》中哪句詩是寫李廣的

小獅希裡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是寫李廣的。具體原文如下 出塞二首 其一 唐代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翻譯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

《清明》杜牧是一首什麼詩,有人說杜牧的《清明》是一首鬼詩,有誰能給我詳細解析。

清明 杜牧 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評析 這首小詩,運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出一幅真切的春景圖。首句用 清明 點出時令,用 雨 寫出環境和氣氛。紛紛 二字既描繪了春雨的意境,又寫出了雨中行 人的煩鬱心情。雨紛紛 境界迷茫,令人惆悵。詩人在...

有人說,國外著名的科學家都信宗教,如何證明

如果你要去證明每乙個扯淡,那麼你這一輩子就有得忙咯。呵呵 牛頓最後去學 神學了 愛因斯坦說過 自己一輩子也在證明上帝存不存在,培根的 知識就是力量 後面還有兩句 知識少點就接觸到了科學 知識多了就接觸到神學了 在這並不是說 宗教怎麼樣怎麼樣了 平衡 平衡 不要偏袒任何一方 要想知道 清楚 得自己去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