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愛學習
1、吃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2、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3、吃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清明節飲食細則。
1、飲食宜清淡少吃發物。這時候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的話,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的發生,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這些食物要適當少吃。
2、飲菊花茶散冬季寒邪。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髮,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乙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2樓:勞益
這個你要看情況了,看看你說的那個「說話直」的女生是那種本性上的耿直還是把沒教養沒腦子當成直的。
前者我認為是本性耿直本來就不喜歡繞彎子搞花花腸子,我就是這種的,我說話也直,但不會說話直到那種不管不顧別人感受什麼都說,通常我覺得對方最好是那種「不要總是唯唯諾諾遮遮掩掩」,有什麼話什麼感想說出來直著來就行了,也不要總是顧忌這兒顧忌那兒,沒什麼意思,想幹啥就幹啥,這樣相處起來比較開心。
至於後者也是要分情況的,我高中遇到過這樣的乙個女生,學習不錯家境不充裕情商比較低,但其實她只是說話太過直的沒腦子容易讓人生氣,可我知道她本人其實是很好的,所以後來和她做同桌我也學會了包容她,很多事也就當做沒發生不去在意,於是我和她相處的也挺好,她也會給我講題借我筆記看,所以對於這種的,你不要太在意她的有些話就好了,因為她可能根本意識不到自己說的話不好聽。
而另外一種連人都不怎麼樣的,那就別考慮相處了吧,遠離最好,不然會氣著自己。
3樓:生活之書
1、艾粄。艾粄是廣東省客家地區清明時節特有的的應節小吃,屬於客家菜,「粄」為客家方言裡各類糯公尺、粘公尺糕點的通稱,如蘿蔔粄、仙人粄、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用粘公尺粉、糯公尺粉、艾草等做成。
2、葉兒粑。
葉兒粑,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川西農家清明節、川南春節的傳統食品。葉兒粑在不同的地區有不跡頌同的叫法和特點。
在崇州等地也叫艾饃。在川南自貢、宜賓、瀘州以及雲貴的昭通、遵義等地則叫做豬兒粑。
3、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清明節傳統美食,乙個重約一斤,用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工具,以及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姿握鄭精心捏製出「子推饃」,裡面包著雞蛋或紅棗,上面捏製有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用旺火蒸出。
4、暖菇包。
暖菇包是將樂縣、泰寧縣民間每年在傳統的「清明」這一天,農村家家戶戶大做的美食,以敬土地神,祈求五穀豐登。這天遠近的親朋好友都相互往來品嚐,這種習俗流傳至今。
5、青團。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公尺皮拆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清香。
江南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4樓:小青清愛生活
青糰子(清香軟糯):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習慣,綠綠的糯罩枯彎公尺團,軟糯香甜,清香撲鼻。青糰子之所以呈現綠色就是因為其中的艾草,將其搗爛擠汁,再和糯公尺拌勻做成。
北方沒有新鮮艾草,可用敗拿黃公尺麵或糯公尺麵做糰子,裡面夾點棗泥餡,香甜可口。青糰子好吃但不好消化,一次不要吃太多。
清明節的介紹: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物悶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江南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5樓:健身達人小俊
江南清明節吃的食物有:青團、艾餃、焐熟藕、清明果、艾粄等。
1、青團。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公尺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清香。
2、艾餃。艾餃是浙江省傳統節令小吃之一。屬於浙江清明節民俗,清明食艾餃,能驅邪禳毒。
此餃用鮮嫩艾葉和公尺粉和勻作皮,包入白糖芝麻屑餡,捏成海燕狀餃子,蒸制而成。其色澤翠綠,味道清香而略帶苦味,食之別有風味。
3、焐熟藕。
焐熟藕酥中帶糯,風味獨特,也是蘇州叢橡手人清明的節令食品。據介紹,每到清明節前,人們從藕池中採摘隔年老藕,去節去梢,兩頭切下一薄片,用糯公尺灌實,再把薄片用牙籤蓋上釘牢。
4、清明果。
清明果作為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清明果最初是寒食節的食俗,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最初的寒食節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麥粥,後來才慢慢多樣化,青團的歷史記載僅以現有材料來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
5、艾粄。艾粄是廣東省客家地區清明時節特有的的應節小吃,屬於客家菜,「粄」為客家方言裡各類糯公尺、粘公尺糕點的通稱,如蘿蔔粄、仙人粄如洞、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用滲嫌粘公尺粉、糯公尺粉、艾草等做成。
清明時節江南吃什麼?
6樓:鯊魚星小遊戲
清明節江南一帶會製作青團吃。
青團是江南人家在清明節吃的一道傳統點心,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於唐代至今已有賀並櫻1000多年的歷史,每逢清明幾乎都要蒸青團,古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雖然青團流禪叢傳千百年,外形一直沒有變化,但現在它作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時令性很強的小吃。
青團的原料: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公尺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蔽蔽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蒸熟以後綠綠的鬆軟的皮兒,豆沙餡心甜而不膩,帶有清淡艾草香氣,香糯可口。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青團。
清明節起因,清明節起因
清明節由來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 581至907年 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乙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
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清明節什麼時候清明節
2008年04月04日 農曆二月二十八 星期五 清明 清明節 建國59年 農曆 戊子年 鼠年 萬年曆 清明節通常在陽曆4月4日或5日,具體是在春分後15天。清明節固定在陽曆四月四日.若遇閏年就在四月五日.清明節什麼時候清明節 2018年的清明節是在4月5日 放假時間安排 4月5日至4月7日共放假3天...
幾號清明節,清明節是幾號?
每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或5日或6日。這是清明節的第五個節氣。與清明節 春節 端午節和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是乙個法定節日。擴充套件資訊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 踏青節 三月節 祭祖節等。在仲春和晚春之交舉行。清明節這種源於遠古的祖先信仰和春季祭祀習俗,兼具自然和人文內涵,既是自然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