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當初在《百家講壇》那麼火,為什麼現在幾乎不出現了?

時間 2025-04-08 01:15:17

1樓:和你談談感情

易中天。當初在《百家講壇》

那麼火,為什麼現在幾乎不出現了?

73歲的易中天,從百家講壇起家,吃了《品三國》饅頭後,名聲大噪。但口無遮掩的演講風格,等於自踩鞋帶,摔落神壇。

從乙個普通老師成為乙個文化名人,易中天這一路走來,爭議頗多。

有人說易中天沒有本科學歷;有人說易中天是從文化群寵淪落為譁眾取寵。

而且現在百家講壇的熱度也不像當時剛播出的那幾年那樣火了,現在學術問題在社會上被討論的範圍減少了,百家講壇的收視率。

開始逐漸下降,而且他的歷史由於缺乏獨特的觀點,也使人們感覺到乏味,並不是很願意去聽他的歷史課。

百家講壇》當年之所以火,是因為國學熱、學者明星、文化通俗化等元素的合力造成的。但時間久了,新鮮感過去,節目又沒有創新,就出現了疲勞期,遭遇了瓶頸。

像易中天善於演講的學者可遇而不可求,可謂鳳毛麟角。有的學者即便很能講,但學術界對這種通俗化的表達評價不高,甚至引來爭議,不利於學術地位的提公升。

我們知道乙個作家要想寫作品,必然對自己的作品十分喜愛,一部長篇**,寫作歷程長達數年,要是沒有充分的愛,是無法堅持的。

而易中天對這段歷史的早期十分熱愛,以至於到了最後一本書的時候,還在用半本書的篇幅講述帝國的傳承和形成,秦漢。

是奠基時代,魏晉南北朝是轉型時代,唐宋是巔峰時代,元明清是定型時代,也是衰落時代。

然而,易中天早期對於作品的愛蕩然無存,既然沒有愛了,易中天就悍然拋棄了這本書,哪怕相處了8年之久。

所以易中天漸漸的沒落了。

2樓:啥地方

因為很多人認為他只是武漢大學的乙個普通講師,身價並不是很高,和大學教授沒法比,而且有很多人總是指責他,所以他決定隱退。

3樓:金牛愛仕達

花無百樣紅,關注的人變少了,現在的年輕人各段時間都花在娛樂八卦社會熱點話題,不太願意注重文學歷史方面。

4樓:it達人小劉

因為現在人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了,現在的人工作很忙碌,有時間了會玩遊戲,不去關注這個了。

百家講臺近兩年走下神壇,和易中天有關麼?

5樓:gin且聽風吟

我認為百家講壇的發展和之前的幾年比起來,有下降的趨勢,也不是易中天乙個人的原因。我們也不能說,就是因為易中天離開了百家講壇,就導致百家講壇跌下神壇,導致他的收視率直線下降。但我覺得相對而言應該也有一定的關係。

就我個人而言的話,我是通過易中天才知道百家講壇這個欄目的。本來我是不怎麼特別喜歡看這些關於講解歷史文化故事類的節目。但是機緣巧合之下,在之前的乙個無聊的下午我覺得看電視的時候沒有發現什麼好看的節目,於是就抱著試一試的心裡看了一下易中天當時的百家講壇。

我迅速的就被易中天那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所吸引了。從那以後我就開始關注百家講壇,開始關注易中天。但其實後來我發現了,百家講壇其他的那些人講的故事和易中天的相比,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怎麼說呢,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風格,其實每個人講的都是不錯的。

所以我覺得之所以最近百家講壇沒有之前那麼火熱的,主要原因還是年輕一代的人不願意去看這些有關歷史文學方面的故事,他們整天都是抱著手機去刷一刷微博聊聊天什麼的,打打遊戲。不知道去****失傳的那些文化。主要還是缺乏宣傳,沒有多少的人去真正的瞭解和關注喜愛這些東西。

我認為這才是導致百家講壇不再興盛的原因,而不是因為易中天的離開。即使易中天離開了百家講壇,也還是有很多的其他的優秀的講師依舊在堅守著,所以百家講壇值得我們一看。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尊重歷史,向百家講壇致敬。

6樓:河南省高考諮詢杜老師

百家講臺近兩年走下神壇跟易中天關係並不大,是因為他們的模式只能火一段,沒有長久火下去的素材。

7樓:井妍說事

我覺得和易中天沒有關係吧,因為近兩年人們可能對於文化類節目的關注度不夠多,反而娛樂類的節目層出不窮,把人們的目光都吸引走了。

8樓:高中陳老師

關係應該不大,主要這兩年網路發展太快,人們一般都在手機上打發時間,電視節目會直線下降。

9樓:淘淘愛文化

這個並不是易中天乙個人的原因,而是這個節目的原因不可能每次都是乙個人去講,要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行。

10樓:小huitai狼

我認為百家講壇走下神壇和易中天沒關係,易中天講解歷史還是非常厲害的,走下神壇肯定另有原因。

11樓:一口養樂多

我感覺應該有些關係,畢竟易中天演講已經影響了百家講壇的播出,所以應該是有關係的。

12樓:我沒在時你有他

肯定和易中天有部分的關係,易中天有了一些不好的新聞,這必然導致**人數減少。還有就是現在網路發展過快,人們已經無法靜心看下去了。

13樓:啦咯

我覺得和易中天也有部分的關係,因為現在生活一直在發展。任何事物都需與時俱進不能一直停滯不前。

14樓:超有錢

關係肯定有一點,現在是網路時代,畢竟有一點不好的訊息就會廣泛傳播出來,人們已經沒有心思看他的講解了。

15樓:網友

我覺得關係不大,像現在這個時代年輕人我喜歡偏向娛樂化的東西,而老年人則對他講課不著調的形式不感興趣。

16樓:職場解惑七七

和易中天有關,但也不是全是因為易中天,事情的發生往往與很多事情有關。資訊越來越發達,90後逐漸走上當今社會主角,看百家講壇的人也就更少。

17樓:kk職場經驗談

百家講壇又不是隻有易中天,走下神壇也不是一兩次的結果,沒有創新默守陳規逐漸就走了下坡路。

央視的<百家講壇>中,除了易中天先生品三國外還有什麼節目?越多越詳細越好,謝啦

18樓:匿名使用者

1、不停息的旋律。

2、傳承的神韻。

3、當茶遇到咖啡。

4、地球成長史(上)

5、地球成長史(中)

6、地球成長史(下)

7、風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華夏春秋志。

10、建築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熱點。

12、女人說話(上)

13、女人說話(下)

14、品讀水滸。

15、人的生與活。

16、生命的奧秘。

17、時代的加速器——數字。

18、探尋宇宙。

19、文明的發動機。

20、文學的個性。

21、物理的挑戰。

22、相識數學。

23、與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論爭象牙塔。

27、繆斯女神。

28、企業的方向盤——管理。

29、社會的源動力——經濟。

30、新解《紅樓夢》

31、語言的方程。

32、身邊的禮儀。

33、孔慶東看武俠**。

34、明亡清興六十年。

35、易中天品三國。

36、于丹《論語》心得。

37、于丹《莊子》心得。

38、王立群讀《史記》

39、我讀經典。

40、玄奘西遊記。

41、我心中的陳嘉庚。

42、新解三十六計。

43、武則天。

44、馬未都說傢俱收藏。

45、詩歌唐朝。

46、李連英。

47、唐高宗真相。

48、于丹《論語》感悟。

49、李清照。

50、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

51、《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第一部》

52、易中天品三國-歷史回眸。

53、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揭秘林黛玉與薛寶釵54、劉心武揭秘紅樓夢-賈寶玉與史湘雲。

55、漢代風雲人物。

56、易中天品三國1-魏武揮鞭。

57、易中天品三國2-孫劉聯盟。

58、易中天品三國之重歸一統。

59、錢文忠解讀〈三字經〉

60、玄奘西遊記。

61、李斯。

19樓:匿名使用者

鮑鵬山新說水滸,·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 新解紅樓夢 · 周思源也說秦可卿 百家。

講壇—王立群讀史記百家講壇胡雪巖的啟示紅樓六家談 漢代風雲人物 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 王立群漢代風雲人物 正說三國人物明亡清興六十年 清十二帝疑案 ..

20樓:匿名使用者

于丹 教授的(《論語》心得) 王立群教授的讀史記等想知道可以聯絡我。

易中天、百家講壇誰的水平更高?

21樓:過去

個人感覺各有特色 不可否認易中天最火。

細思主要有一部分是佔了名著的光 《三國演義》太家喻戶曉了 老師以這本書為梗概抽絲剝繭對照三國志為我們去偽存真 相對較為輕鬆些 我最喜歡王立群老師項羽劉邦秦始皇那是滔滔不絕 我希望他能再把史記詳細的講一遍 如今想來也確實沒必要了耳熟能詳的名將他都說過了只是不像紀連海老師那樣說到乙個人會有那麼多的奇聞逸事 畢竟年代久遠 缺乏史料又不能像于丹那樣可以以論語為公式變出很多例題因為他只負責講道理 於是她句句在理上 進而讓我感覺他跟論語是一棟高塔 是我難以企及的 還好不是牆……

再有最讓人漲姿勢的就是紅樓夢了 劉心武,周汝昌 要把**裡的隻言片語跟史實對照上而且有理有據 只是對於我這個普通觀眾不夠精彩 ——畢竟觀眾裡沒幾個搞研究的 再說閻崇年 的我沒怎麼看 記不清是誰講的張居正了我也沒怎麼看過只是鄰居老提 ……好吧我承認上學時都不知道戚繼光是何許人也,我喜歡王立群主要是因為對史記 對項羽 對劉邦的好奇 人王教授開講就是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講到飛將軍李廣那種遺憾 還有吉龍(名字錯別字正確的不好找)唱的大風歌 (其實這首歌app也不好找只能搜到講壇**聽)悲壯的**響起真的是完美 。

百家講壇易中天講述對不起一詞**

22樓:周斐戟

先從個笑話講起。

在1916年竊國大盜袁世凱一命嗚呼之後,全國人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聲言要去北京為袁世凱送輓聯。鄉人聽後,驚愕不解,開啟他撰寫好的對聯一看,寫著: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人們看後,不禁啞然失笑。文人故意問道:「笑什麼?

一位心直口快的小夥子說:「上聯的『袁世凱 』三字,怎麼能對得住下聯的『中國人民』四個字呢?」這個文人聽了「哧」的一聲笑了起來,說:

對了,袁世凱就是 對 不 住 中國人民!」

與剛剛的笑話一樣,古人喜歡對對聯來顯示自己的學問,常有被難住的對下聯者,為了表示自己學不如人,會說聲:對不起。以後慢慢流傳開來,如果自己得罪了別人,無論有學問還是沒學問,為了顯示自己知書達理,都會謙虛的說一聲。

這就是對不起的乙個由來。

說法二:而我認為,【對不起】應為一種常見古漢語(文言)句式在被長期口頭使用後訛變而成的省略句:

該句式本體為【主謂賓+而+狀語】

如【(餘)登高而招】或【(荊軻)倚柱而笑】等屢見不鮮。

與本題相應的形式為【(吾)對之而不起】,意思就是「(我)面對誰誰抬不起頭/挺不起身板」。

原句「吾對之而不起」解析:

對】為謂語,表示語境中的主賓兩人面對面的動作;

之】代詞,指主體「吾」所要面對的賓者,「其」、「汝」、「ta」皆可通換。

起】動詞,原意抬高、立直,活用做狀語,引申表示「(問心無愧地)挺胸抬頭」。

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之一易中天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23樓:尤拉的小窩

《新週刊》對易中天的評價是「一方面,他到**都是講課,改寫了老師的定義;另一方面,他點燃了公眾的求知慾,提公升了電視的傳播品質」,而易中天老師發表的狗尾巴感言僅僅十個字「傳統變新銳,不知對不對?」

百家講壇是紀連海,還是易中天講的好

我認為是紀連海,他的話帶有激情,有時完全把自己完全融入講壇中.而且非常認真,每一個細節都翻閱大量資料.有人問紀連海,你講的那些歷史人物中哪個歷史人物你傾注的心血最多?紀連海回答說 閻應元,他雖是個小人物,但能在民族最危機的時刻主動站出來,保衛自己的家鄉.中華民族就需要這樣的人,多些這樣的人,中華民族...

百家講壇哪個節目講過晉朝歷史,百家講壇歷史節目有哪些

清史 閻崇年 清十二帝疑案 康熙大帝 紀連海 多爾袞 和珅 紀曉嵐 劉墉 李蓮英 吳三桂 鰲拜 喻大華 道光與鴉片戰爭 評說嘉慶王朝 隋麗君 慈禧 王曉秋 甲午風雲 曾仕強 胡雪巖的啟示 清史中我推薦閻崇年和隋麗娟的節目 明史 毛佩琦 明十七帝疑案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 孫丹林 唐...

這個百家講壇的人是誰,百家講壇中的成員都是有誰?都是誰上過百家講壇。

你好!是康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3 2004年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2004 2006年 1989年 2000年,先後在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及文學研究所獲得文學學士 碩士 博士學位。2000年 2002年,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