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出自哪部史書

時間 2025-04-21 21:06:02

1樓:生活達人曉丹

這句話出自《鶴林玉露·一錢斬吏》。在這部史書當中記錄了有關水滴石穿的內容。

2樓:小長學姐

鶴林玉露·一錢斬吏》就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這句話的歷史。

3樓:蓉淼經驗之窗

主要是出自於鐵羊傳,分別講述的是李白和王羲之的典故,意思就是說只要堅持,那麼就一定會有所成就。

4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出自於史記。其實現在也是流行於世間的,我們通常都是用這句話來證明我們的能力和毅力。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這是出自哪部史書?

5樓:蛋蛋獸影視娛樂

這首詩是出自於宋朝的羅大經的《鶴林玉露》第十卷裡面的一句話,原文是: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這句話的乙個意思就是一天一文錢,那麼1000天,就是1000錢了。

如果說用繩子不斷的去鋸木頭的話,那麼木頭始終都是會斷的,小水滴雖然說比較小,但是如果用它來不斷的滴石頭,石頭也終究會被滴穿。

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有毅力,一定要勤快一點,如果說你足夠的勤快的話,就一定能夠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成功。可能會花很多的時間,可能會花很多的精力,但是隻要你堅持,只要你有毅力,那麼假以時日,你期盼的事情就一定會成功,一定能夠得到你想要的。

《鶴林玉露》這本書是宋代的羅大經他所創作的一部文言軼事**,這本書一共分為甲乙丙三篇,一共有18卷,而我們提到的這一句話就是第十卷裡面的內容。這本書主要都是記錄了一些宋代的詩文和宋代的文人軼事,乙個非常重要的乙個史學價值。

這本書作為乙個宋代的文人筆記的話,它在這個文學批評史上面是佔據了非常重要的第乙個地位的,作者羅大經在接受而且還很好的發展了文學思想的乙個創作方法,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了朱熹在宋代文壇上面的乙個歷史地位。作者對於朱熹的乙個文學思想的弘揚和接受,其實是跟當時南宋日益高漲的理學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大家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不管是面對什麼事情,不能夠半途而廢,一定要有恆心。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不懈的去做,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千萬不可以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6樓:多啦還有夢

出自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意思是隻要天長日久,用繩子也能把木頭鋸斷。用水滴也能把石頭滴穿。多用來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力量再小也終究會有大的成就。

7樓:創作者

出自《鶴林玉露》意思就是隻要堅持不懈,繩子也是可以把木頭鋸斷的,日久天長水也是可以把石頭滴穿的。

8樓:微風的暖星

鶴林玉露,這句話的意思是水經常一滴一滴的往下掉,可以把石頭滴穿,用繩子據木頭,只要堅持就可以鋸掉。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出處

9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出自——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

原文:乖崖援筆判雲: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譯文:張乖崖拿過筆來,上面判他說:一天偷一錢,一千天就是一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意為水不斷下滴,可以洞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繩鋸木斷指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是誰說的?

10樓:安時芳真書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漢書·枚乘傳》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人只要有毅力,「勤」字當頭,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漢書·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你站在河塘邊,與其急切地期盼著、幻想著魚兒到手,還不如回去下功夫結好漁網,這樣就不愁得不到魚。

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過於清澈,魚就難以生存。現實社會里,人太精明而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天偷一文錢,一千天就偷一千文錢,用繩子去鋸木頭鋸到最後木頭也會斷,水滴一滴一滴也能把石頭滴穿。出自宋代羅大經 鶴林玉露 中的一個故事。說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縣擔任縣令。有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行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結果,在庫吏的頭巾裡搜到一枚銅錢。庫...

成語故事水滴石穿,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故事

拼音 shu d sh chu n 釋義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出處 漢書 枚乘傳 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故事 和水滴石穿相似的成語故事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

水滴石穿的梗概,水滴石穿的故事梗概及寓意

典故 漢書 枚乘傳 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故事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 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乖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