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如此焦慮,現代社會,為什麼人們如此「焦慮」?

時間 2021-05-02 07:22:29

1樓:手機使用者

文萬超兩個看似無關的事情,在我看來,卻指向了同樣的乙個問題一一我們該如何對待知識?

1.我們為何這麼焦慮?

如果你看過《體制內的人,你正在不知不覺中被淘汰》那篇文章,你應該知道,作者是聽完羅胖2023年跨年演講後有感而發的。說實話,我當時聽完也有一肚子話,但墨水不多,生生憋回去了。經過這麼久的醞釀,這幾天我突然回味到了當時聽完演講後的感覺。

有意思的是,這樣乙個比喻,讓我腦中浮現出乙個神情焦慮,行色匆匆的人,每天口袋裡裝著十多個藥瓶子,沒事就把紅黃藍綠各種小膠囊往嘴裡塞。

他怎麼了?是生病了嗎?還是營養不良?顯然,乙個健康人,這樣亂服藥,是要出事的。

如果你是90年代前生人的,我們不妨回憶一下,當初自己是怎樣獲取知識的?那種感覺什麼樣?

我們沉浸在金庸的**中,不會去搜尋金庸武俠世界的方**。

我們看了一部電影,不會立刻找到北大公開課,聽戴錦華的影片賞析。

那時的我們並沒有感覺到這種汲取知識的方法有什麼不對,雖然進展有些慢,但身心愉悅。而如今機不離手的時代,我們突然發現,認真地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細細地品味一部電影、一首歌是那麼的困難。

因為不知什麼時候起,我們對知識的汲取變得浮躁而怯懦,敷衍而功利。

設想一下,如果在地鐵進站的擁擠**裡以2公尺每秒的速度向前移動,你是否會感到緊張、急迫?而當你在空曠的進站口同樣以2公尺每秒的速度向前行走,你還會有這種感覺嗎?

顯然,你的焦慮感並不**於能否趕上地鐵,而**於你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你的感知領域越擁擠,你便越焦慮。

2.我們在知識共享的道路上是不是走的太遠了?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我們有限的時間和眼界忽然迎面撞上了無限的網路世界。套用莊子的一句話,真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就是疲了,掛了。

不知道莊老師在知識大**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不是也產生過這樣的困惑,為啥我這麼牛,偏偏周圍還有這麼多更牛的人?為啥我學的東西他們不care?為啥法家那幫人能掌權?

儒家那幫人有那麼多粉絲?臣妾做不到啊!

你除了默念一句mmp外,有沒有過悵然所失的感覺,有沒有覺得空虛、寂寞,覺得冷?

如果這時,你再點開一篇雞湯文想暖暖心。豁然看見"如果再不努力你將被淘汰!」這樣的字眼,會不會把手裡的安卓千元機砸老遠?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你到底前生修的什麼,才有幸來到這個時代?你到底今生要怎麼修煉,才配得上這個時代?但回過頭,發現好好享受這個時代,就是對這個時代最好的註解。

3.我們該如何學習?

林語堂曾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解釋為通過知識的習得培養一種領悟的本領。這種解釋與當下流行的"知識工具論」、「知識商品論"有著截然的反差。後者認為,知識就像個取之不盡的超市,你應該竭盡所能到裡面採購、消費,強壯自己的大腦和精神,「羅胖」們只是剛好站在收銀台那裡收取一點點酬勞。

而像我這麼傳統的人,到現在也難以接受這樣的高論。我更願意將知識當作一本隨身攜帶的「書」,你的所學所見所聞儲存於腦中只是目錄,目錄本身不是知識。只有當你有一天在感悟某個現象或使用某項技能需要媒介的時候,自然而然地調閱到這個目錄,通過這個目錄尋找到相關章節,然後進一步學習和領悟得到新的屬於自己的知識。

就比如我們孩提時代背誦的古詩,散文,牢記的方程、公式,當時對我們是沒有意義的,但當你老了回到許久未歸的故鄉,一句「少小離家老大回"便脫口而出了。

所以說,獲取知識的方法無外乎學習和實踐,學習是為了儲存,實踐是為了讀取和創造。如果說兒時的學習更多出於無意識,**之後的學習則是本能需要了。但我們堅持,儲存的過程應該是自然的,循序漸進的,就像泥土吸收雨水,樹葉沐浴陽光,以最愜意的方式學習,哪怕慢一點,笨一些,都沒關係。

學習不是人前炫耀的資本,也不是謀求生路的捷徑,而是自己安放靈魂的森林。

還記得當年我們為高考拼搏的日子嗎?那時候是誰信誓旦旦的說「以後誰也別想逼我學習!」?是時候給那時的自己乙個交代了。

2樓:傅踢踢

前二十年的生命裡,我都保持著沾枕即睡的豬頭體質。縱情的時候,滿腦子都是「老子樂意,你管我」。惆悵的當口,呼朋引伴喝點大酒,天塌下來明天再說。

無憂無慮,或者沒心沒肺,萬丈豪情平地起。

說句不太要臉的,世俗意義上對乙個孩子的要求,於我都沒什麼困難。上學就溫書聽講,作業壓根不必拖延,因為太過簡單。實在懶得做了,就和鄰座同學分工,你負責填空我包辦解答,草根低配版「中國合夥人」。

再刻意錯個幾道,老師也未必能看出端倪。等到考試,**不離十,也是年級前列。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人生信條都是「今日事,今日畢」。因為與其放任功課成為一樁心事,不如三下五除二做掉,然後盡情玩耍。

那種狀態,假如要做乙個具象描述,大概就是《美人魚》裡的鄧超,掛著賤賤的表情,跳著擰巴的舞步,背景**響起: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

一想起當年無恥的樣子,我這張老臉上就泛起微笑。

曾經我認真地以為,所有的任務都可以當天收工,所有的未來都彷彿大路朝天。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一次努力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次。

後來的故事,你們應該猜到了。

現在看來,這壓根算不得什麼衝擊。可在當時,儼然是驚醒夢中人:一旦脫離讀書這種單薄的維度,開始探索繁複的人生,那點求學考試的小聰明,不過是汪洋大海裡一塊求生的浮板。

就連鐵達尼號,也未必沒有傾覆之虞。

那一年,我體會到失眠的滋味。當白天的喧囂歸於沉寂,連守夜的街燈都無力地打起瞌睡,原本心無掛礙的人,卻要面臨輾轉反側。閉上雙眼,糾結的一切像幻燈片一頁頁閃過,再睜開,等待著的又是無邊黑暗。

宋冬野寫「終於丟失了睡眠」,特別準確。沒有「終於」,「丟失」的似乎不夠沉重。少了「丟失」,「終於」又顯得過分突兀。

「終於丟失了睡眠」,像是開啟了乙個黑洞,把光明與美好瞬間吸收,只留下心跳和呼吸的聲音。

如今,我當然不會再因為錯過乙份工作失眠。我甚至主動辭掉了穩定的「鐵飯碗」,選擇自由職業,投身一種更浩大的不可知。

很多人誇我有勇氣。也許吧。但坦白說,更真實的狀況是,在長期的焦慮裡,我學會了接受不完美,擁抱不確定。

我不會再苛刻地逼迫自己把事情都做完再休息,因為日程表永無盡時,刪去遠遠跟不上新增的速度。我不會再把惶恐與煩躁視作洪水猛獸,因為明天比今天更具可能,未知比已知更豐富。我不會再強求乙個明確的答案,因為比起結局,人生的過程才是記憶的寶藏。

而構成我們生命實體的,恰恰是記憶。

只要此刻是進取而自知的,我就不害怕隨波逐流。

**的生活的確有很多不願提起卻避之不及的東西。

乙個女生和異地幾個月的男朋友住到了乙個城市。身邊的朋友都恭喜祝福,她卻說,之前擔心距離導致疏遠和分手。現在朝夕相對了,忽然又不太適應,從遠距離的熟悉變成了近距離的陌生。

另乙個男生,在廣告行業苦熬了2年多,終於有機會晉公升了。可他憂心的卻是,提職之後,面對的客戶更多,壓力能不能承受。

人各有異,但變動不居,禍福難料,卻是共通的恐懼之源。為了擺脫恐懼,我們會訴諸對確定性的追求。

可是這兩年,我卻越來越意識到,時代在急劇變化,計畫往往填不滿迭代產生的巨大縫隙。想要一切盡在掌握,已經成為某種過度的執念。小乘佛法說「我執」,心中梗著碩大的「我」,握得愈緊,或許愈徒然。

這種關頭,是不是可以反過來審視一下對既往的判斷,放棄什麼都要得到、什麼都得最好的貪圖,去接納錯誤,承受失敗,然後在不圓滿裡找到自己一生的價值所繫?

昨天看到朋友分享李笑來的話,覺得很有意思:「那些真正能夠做對、做好的人,絕不會隨意嘲弄、打擊別人,因為他們是做對過、做好過的人,他們一路走過來,心裡非常清楚做對、做好有多麼不易,所以他們會不吝一切機會去鼓勵那些嘗試做事情的人……儘管那些真正能夠做對、做好的人有時也會給出負面評價,但這些評價通常是『建設性的負面評價』,並不是為了獲得優越感而發出的嘲弄。」

做對做好的人,絕不是春風得意一馬平川,而是在光榮的荊棘路上試探著,蹣跚著,挨到了最後。想通這一點,我們反倒能夠卸下包袱,更開放,更堅定,更勇敢,朝向人生的順流逆流。

所謂長大,應該就是這樣吧。

上週的北海道之行,最後一站定在支笏湖。臨近傍晚,鄉村小道的堆雪已和人差不多高。濃重的灰雲從四面聚攏,湖面澄清,遠處的雪山靜默而莊嚴。

此情此景,我慣性地思考起人生。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宇宙廣闊,我們縈懷難祛的不安,壓根不值一提。

也正因為無從確定的玄之又玄,世界才會如此精彩。

如果這樣說還有點繞,我想鼓勵每乙個和我一樣焦慮、惶恐、失措的你,學會體驗失敗,接受不確定,再在起起落落裡站穩腳跟。

萊昂納德·科恩說:「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不畏懼裂痕,才能抱緊陽光。

現代社會,為什麼人們如此「焦慮」?

3樓:媛媛聊影視

現在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了,沒有以前那種慢節奏和舒適感。而且總感覺現代社會的人沒有了以前的那種心平氣靜,身上多了一種浮躁的感覺,內心多了一些焦慮。

第一壓力大。現在社會人之所以這麼焦慮,可能是由於壓力太大的原因,很多人無論是在工作或者是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壓力。

在工作中事事不順心,比如有小人作梗或者是上司看自己不順眼,這些都是由於焦慮的原因。生活中可能和自己的老婆家人吵架,由於自己的家人不理解自己。反是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內心都是挺焦慮的,而且不會及時地找問題來解決。

第二心境已經改變。以前的老一輩兒他們吃苦耐勞,即使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會心平氣靜地去解決。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沒有吃過什麼苦,一旦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就不知所措。

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只會抱怨只會焦慮。

第三無人訴說。現在總感覺身邊的朋友很多,但是每當自己傷心難過的時候,卻找不到乙個真正可以傾訴的人。因為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窘迫,總覺得把自己的窘迫告訴別人,別人會笑話自己。

但是以前的人就不一樣的,他們的內心都是特別淳樸的,從來沒有考慮到這麼多。當自己傷心難過的時候,就可以跟自己的鄰居訴說,當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找自己的朋友解決。

所以現在的人的內心並沒有那麼單純,而且思想複雜了以後內心的焦慮也就更多了。

現代社會有很多“偽合群”的年輕人,我們為什麼不能享受孤獨呢

大路五點一刻 現在的很多人都是在假裝的自己很合群,假設與朋友一起吃飯的話,明明你不喜歡吃這個菜,但是別人點了你卻要硬撐著去吃,明明你不想幹這件事情,但是別人喊你了你去要去做,為了不落單,我們有多少人在試著在努力著去合群呢?其實在我看來完全沒有必要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不能讓別人左右了自己的活法,孤獨...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平庸讀後感,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平庸

彭氏虐人 讀書少,作業多,沒時間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平庸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600字 使用者名稱用 人為什麼活著 的作者是日本 經營四聖 之一的稻盛和夫,也是目前 經營四聖 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他一生建立了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可謂是一個奇蹟。一個人一生建立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我想如果僅僅擁有技術 能力是...

我們為什麼需要社會保障,為什麼要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比如吧繳納了養老保險,退休以後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實現 老有所養 比如你繳納了醫療保險,到醫保中心定點醫院看病的時候就可以實現醫療費同步報銷的優惠政策,自己只要支付一部分醫療費,比如你繳納了失業保險,你失業期間就可以領取兩年的失業保險金,維持失業期間的生活需要,所以,社保,一定要繳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