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皓凌
李白《蜀道難》中體現蜀道之高令人窒息的名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成為歷史的真實寫照。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迴腸盪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巨集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
從「噫籲嚱」到「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為乙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以下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詠歎反覆出現,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盪著讀者的心弦。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2樓:田雨地暖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四川、重慶兩地在三國時代隸屬蜀國,境內四面高山,圍住一塊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國。北面大巴山,東面巫山,南有大涼山,西面是雪山高原,把這盆地圍得個嚴嚴實實。陸路崎嶇難行,水路險灘重重,自古以來對外交通都極為不便。
古時候,長江可說是走出四川盆地的稍微便利的唯一通道,但長江流經四川東部形成了一系列峽谷,江底硬岩橫梗,水流湍急不利航行;長江上游三峽之險;危崖千尺,河槽深陷,險灘錯雜,礁石林立,水流起伏迴轉,航道彎曲狹窄,也是障礙重重,極有風險;南部又有烏江「天險」阻隔,兩岸山勢峭立,水勢洶湧,多險灘,視為水上交通的畏途。盆地北部僅有棧道(在懸崖峭壁上鋪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險象環生。西南高山深谷間以索橋相聯,西北多高原雪山,更是茫然。
因此,李白留下的進蜀名詩「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成為歷史的真實寫照。
3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四川、重慶兩地在三國時代隸屬蜀國,境內四面高山,圍住一塊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國。北面大巴山,東面巫山,南有大涼山,西面是雪山高原,把這盆地圍得個嚴嚴實實。陸路崎嶇難行,水路險灘重重,自古以來對外交通都極為不便。
古時候,長江可說是走出四川盆地的稍微便利的唯一通道,但長江流經四川東部形成了一系列峽谷,江底硬岩橫梗,水流湍急不利航行;長江上游三峽之險;危崖千尺,河槽深陷,險灘錯雜,礁石林立,水流起伏迴轉,航道彎曲狹窄,也是障礙重重,極有風險;南部又有烏江「天險」阻隔,兩岸山勢峭立,水勢洶湧,多險灘,視為水上交通的畏途。盆地北部僅有棧道(在懸崖峭壁上鋪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險象環生。西南高山深谷間以索橋相聯,西北多高原雪山,更是茫然。
因此,李白留下的進蜀名詩「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成為歷史的真實寫照。
參考資料:http://zhidao.
蜀道難中的名句是什麼
4樓:北島無夢丷
《蜀道難》中的名句是: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原文如下: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譯文如下:
更不消說那崢嶸而崔嵬的劍閣了,在這裡一夫當關,萬夫冥開。如果在這裡把守關隘的人不是朝廷的親臣忠士,他們就會據險作亂,化為豺狼一般的匪徒。他們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人們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那樣地躲避他們的侵害。
錦城那個地方雖然是個使人快樂的城市,但是依我看來,你還是趕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難,真是比登天還難啊,我側身西望,只好發出長長的慨嘆囉。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創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
1、此詩系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
2、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
3、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
4、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
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
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5樓:空木為舟
噫籲嚱(yī xū xī),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sài)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6樓:樊廣中
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7樓:傷心淚無鈺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詩文名句填空。(1)《蜀道難》中,詩人李白在嘆蜀道之高時,用襯托手法,生動暗示行人入蜀艱難的詩句是
8樓:自殺
(1)黃鶴之飛尚不得抄過 猿猱欲度愁攀援bai(du2)一去紫台zhi連朔漠 獨留青塚向黃昏(3)別dao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4)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5)你盡可把它消滅掉 可就是打不敗他
蜀道難名句默寫
9樓:淨淨心靈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樣的名句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都熟悉,多好的詩啊。
10樓:質本潔來還潔去
那個默寫的話其實還是比較好的,因為那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11樓:摯愛翡冷翠
應該就是李白的那首詩了吧?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12樓:情感實時解答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13樓: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14樓:匿名使用者
蜀道難名句默寫,比如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為徒餐飲,不可攀這些都是蜀道難的名句。
15樓:課文與閱讀
《蜀道難》名句賞析
1、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直譯為:蠶叢和魚鳧等遠古蜀王開國的事蹟是完全不知道了!
解釋為:「茫然」的意思是「模糊不清的樣子」.由於年代久遠,有關蠶叢和魚鳧等遠古蜀王是如何開國的,已經沒辦法知曉了。
2、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直譯為:(長安)西面有太白山擋住了入蜀的道路,只有一條鳥兒飛行的路線可以通過峨眉山的頂峰。
解釋為:這兩句詩是說由秦入蜀十分困難。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
3、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直譯為:(太白山)山崩地裂,五位壯士犧牲了生命,這以後才有了一條由高峻的山路與鑿石架木而成的的棧道相連而成的蜀道。
解釋為:這裡以「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烘托了蜀道開闢的艱險。
4、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直譯為:(蜀道的)上面有迫使太陽神的車子繞道而行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濤滾滾的迴旋的急流。
解釋為:兩個「之」字,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結構助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這兩句詩分別通過對山高、水險的刻畫,從側面烘托出了蜀道的艱險。
16樓:風月老師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而來四萬八千里,不與秦塞通人煙。
17樓:匿名使用者
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蜀道難》中運用誇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3.《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4.運用誇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5.虛寫映襯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噫籲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
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說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一神話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1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誇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賀知章李白蜀道難的故事,蜀道難 賀知章和李白解金龜換酒的故事
初入長安時,曾任太子賓客的賀知章,慕名到客棧訪李白,二人一見如故,李白把剛寫的 蜀道難 拿給賀知章看,只見開篇寫道 噫籲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隨著這震撼千古的一聲長嘆,李白用他那神奇莫測之毛,把實地景物與歷史神話熔為一爐,揮灑出一幅壯麗奇險的蜀道山水圖卷,驚風雨,泣鬼神 賀知章尚未讀完,...
李白如何表現蜀道難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就明顯表現了蜀道之難 全詩可分三層來理解 第一層 自開頭至 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主要從側面來進描寫蜀道之難。開首四句是全文的總綱。開篇即連用三個嘆詞,強烈的詠歎憑空而起,震驚人心,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切入正題。蠶叢及魚鳧 以下六句,詩人講述了蜀國 蜀道的...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道在古代為什麼這麼重要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 蜀道難 原句是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意思是 四川一帶的山路,非常地難以攀爬,走這樣的道路,比上天還難。接下來為你帶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原因,希望對你有幫助。川陝之間的棧道始建於戰國時代,拓展於秦漢兩代。公尺倉山古棧道,北起陝南南鄭縣,南至四川巴中縣,因穿越公尺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