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 是儀胡綜傳
1樓:開飛機的江大
三國志-魏書-陳留王紀》蓸奐傳。
請對三國志有點研究的大神幫下忙
2樓:活著的三國
您的這個問題問得有水平。本人才疏學淺,但看過幾遍《三國志》,不妨說說個人的想法:凡紀傳體史書,其所要寫的人物,都是「以類相從」,就是把作者認為經歷、性格、職務等等比較相似的人物放在乙個傳中,這樣寫起來順,談起來也不彆扭。
司馬遷《史記》開創了這樣的寫法,於是後代一直效仿。《三國志》也是如此,如關、張、趙、馬、黃五人同傳,就是最明顯的例子。賈詡與二荀同傳,應該與這三人出眾的謀略有關。
在曹魏集團中,能與這三人謀略並列者,恐怕只有你提到的郭嘉。但郭嘉在建安十二年(207)就去世了,在經歷上與上述三人有較大區別。可能陳壽認為同傳者既要謀略相當,又要經歷相仿,便把郭嘉放在了另乙個傳中;另乙個問題:
太史慈與劉繇同傳,是因為早年太史慈是劉繇手下的一員部將,將二人放在一起,便於敘述。但甘寧與這幾個人毫無關係,把甘寧與太史慈放在一起,似可突出二人之勇,但總不如將他與周泰等勇將放在一起舒服。當然,史書中將誰放在哪個傳中,的確也有一定的隨意性,其實並沒有極端嚴格控制的界線。
也許陳壽理解的與我們有差異,他只是簡單一想便將幾個合為一傳,也不一定。
3樓:絕對可憐
首先,賈詡的官位與二荀比較接近,而且跟二荀一樣活躍的時間也比較長,都是在其他勢力投靠曹操方的,三人都是始終受到曹操比較大的猜忌。賈詡的計策總體上來說都屬於高階別的,雖然品德上不如二荀。郭嘉英年早逝,與二荀的共通點不及賈詡多。
太史慈和劉繇剛開始是從屬關係,劉繇是主公,由於鐵面清廉而深受好評,是孫策前期非常強勁的敵人,太史慈是劉繇的猛將,代表事蹟在「大戰孫策一節」,發生在劉繇時期。劉繇品德上是比較仁義廉明,太史慈是天義凜然,兩人的基調比較搭,所以放在同一列傳中。再說,劉繇被孫策擊敗後不久死亡,太史慈在赤壁之戰之前就死了,時期比較吻合。
4樓:匿名使用者
在作者看來,賈詡與二荀同屬謀士一級,對於他們的計策操並沒有特別的重視,雖然有過很大的貢獻,但在操心中是不能與郭嘉與程昱軍師級別的人相比的,再者郭等早亡,也是乙個原因;太史慈雖然降吳,卻無重大功績,與寧能難以相比,劉繇雖被吳滅,名聲卻佳,加之太史慈護劉甚切,二人同傳,信然!!!個人淺見)
5樓:夢梅道爺
你的第乙個問題,就連裴松之也覺得不正常。(抱歉哈,手邊沒有《三國志》,不能引據原文。)可能是因為賈詡在曹丕一朝官至太尉吧(個人猜測)。
至於郭嘉與程昱同傳,因為他活躍時間太短,曹操平定河北後郭嘉便逝世。
太史慈的活躍時期也是在前期,而且本屬於劉繇帳下,歸附孫氏後也沒有再力多少新功(程普等老將自不必說,周泰、甘寧等也是在平定江東以及赤壁等戰場上立下大功的)。
6樓:橫曰斜月射天狼
賈詡跟二荀郭嘉他們3人都是曹操倚重的謀士 差別在於 賈詡跟二荀都跟隨曹操時間比郭嘉時間長, 郭嘉病死在征討二袁的路上。而賈詡活了80多歲。二荀皆被曹操棄用鬱鬱而終。
太史慈跟劉繇就好解釋了, 劉繇是太史慈主公 後來太史慈才歸順孫策。。而且劉繇跟太史慈都是英年早逝。。
三國志 周瑜,三國志周瑜傳
這麼多,建議你直接看三國志和資治通鑑吧,只有你最了解自己想要什麼,這樣才好有所取捨。三國志周瑜傳 三國志中周瑜到底怎麼死的?三國志中周瑜為病死。周瑜 175年 210年 字公瑾,廬江 今安徽廬江縣西南 1 2 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 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 精音律,江...
《三國志 鄧艾傳》翻譯,《三國志 姜維傳》翻譯
可可可樂 鄧艾傳,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縣人。從小就失去父親。魏武帝攻破荊州後,他也遷移到汝南,為當地農民放牛。十二歲那年,鄧艾隨著母親來到潁川,讀到故太丘長陳萛的碑文,其中有兩句話,叫 做的文章成為世人所推崇的典範,做人的準則為士大夫所效法。鄧艾深受感動,於是自己取名叫 範 字士則。他的宗族親戚中...
三國志 關羽傳的翻譯 三國志, 關羽傳 翻譯。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關於 遠遠得 望見了顏良的軍旗,於是騎著赤兔馬在萬軍之中刺殺了顏良,把顏良的首級斬下來安然而返。袁紹手下的諸多將領沒有人能夠擋得住他,這才解了白馬 之戰 的危難。三國志,關羽傳 翻譯。關羽傳的翻譯問題 即是說關羽素來喜歡女人,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