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小孩子處理打架的事情,如何處理小學生打架問題

時間 2021-09-13 18:23:00

1樓:翰林學庫

「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要不要還手?該不該還手?」

這是乙個一直有爭議的問題。

小孩子打架,這本來是常有的事。過去,做父母的對這類事並不大關心。偶爾被別的孩子打了幾下,認為不必過於叫真兒。

現在可不同以往了,這事可成了年輕父母們特別關注的乙個「重大的原則問題」。說要是總被人打,不敢還擊,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怯懦,將來不能適應社會的競爭。於是,便鼓動孩子與打人的孩子「針鋒相對,毫不忍讓」,要打回去,不能手軟!

現在的父母之所以如此關注,一定是有原因的。對產生這種教育觀念的原因要做乙個分析,原因找到了,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我想,大約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物以稀為貴」, 孩子少,就更珍貴。

現在的孩子,在家長眼裡都視為珍寶,「頂在頭上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就是有錯也捨不得打罵,孩子養得太嬌。

有時候,家長氣急了,打幾下也不心疼;要是別人,不用說打,就是動乙個手指頭,甚至說一句都不行。就像古代《小兒語》中所說的:「自打一下偏疼,人說一句偏怨;口噙乙個嬌兒,斷送壞了幹看。」

過去,人們孩子比較多,生活拮据,家長不得不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成天忙於解決一家大小衣食住行、吃喝穿戴等生計問題,沒有閒工夫、也沒有那個閒心,根本顧不上孩子讓人打了幾下,是還手還是不還手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

現在孩子少,條件也好了,用不著為孩子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穿戴問題操心奔波了,有了閒工夫,也有了閒心,從早到晚,心無旁騖,兩隻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這「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寶貝疙瘩。於是,就把這種小小不言的事無限「放大」,看成是「天大」的事了。

其實,小孩子之間發生摩擦、衝突,今天你的孩子被比他大一點兒的孩子打了幾下,沒準兒明天你的孩子也有可能打了比他小的孩子幾下。這種事,誰也不敢「打保票」。

其實,小孩子之間的衝突,就像是足球比賽場上足球運動員的「合理衝撞」,只要不是「惡意」,是足球「比賽規則」允許的,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小孩子本來就是在「摸爬滾打」中長大的,你推我一下,我搡你一下,沒什麼了不起的。

有乙個孩子在玩滑梯的時候被別的孩子推到旁邊,媽媽看在眼裡覺得孩子吃了天大的虧,心裡很不是滋味,雖沒當中發作,回家後就劈頭蓋腦地訓斥孩子窩囊;第二天,她的孩子在玩滑梯的時候,把乙個比他小的孩子推倒在地上,媽媽只好趕緊跟人家賠禮道歉。這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情景。

我想,小孩子之間的事,別看得過重。在這事兒上,過於「斤斤計較」,會讓人笑話你小肚雞腸,護犢子,沒有度量,被人看不起。

二、認為孩子打架如何對待和處理,這可是關係到孩子將來能不能「適應競爭社會」的「大是大非」問題。

認為總是忍讓,會磨滅孩子的競爭意識,消磨孩子的競爭能力。主張一點兒也不能忍讓,一定要「針鋒相對」,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就是不能吃虧。

有的家長還給孩子制訂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大政方針」。

說心裡話,我是不大贊成這種「戰略方針」的。這種態度有點兒偏激。

市場經濟社會的競爭是激烈的,殘酷的,「市場是不同情弱者」,不具備競爭意識和能力,就不能生存。

但是,必須明白,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要在競爭中取勝,不是靠「單槍匹馬」去玩命,還要靠合作。而合作者之間,也不可能沒有任何的利益矛盾或衝突。即或有矛盾、衝突,如果有共同追求的利益的話,也還是首先要合作的,做到「求同存異,共謀發展」。

如果毫不退讓,連「一點兒虧也不能吃」,那就不可能有合作者,必然成為「孤家寡人」,競爭也就很難取勝。

在有的時候,為了根本的長遠的利益,必須在非原則問題上「忍耐」。常言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事上不忍讓就會壞了大事。要知道,「忍讓」不是軟弱的同義詞。孩子小時候有過這種忍讓的體驗,這不見得是壞事。

市場經濟社會的競爭,並不是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是靠拳頭,靠耍胳膊根,靠玩命。「一介武夫」、「亡命之徒」在市場經濟社會競爭中並不具有優勢,還很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市場經濟社會的知識經濟社會,也可以說是「高文化社會」。社會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的競爭。對個人來說,就是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素養的競爭,而不是「武夫」的競技。

不在孩子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素養上下功夫,在被打「要不要還手」的問題斤斤計較,這是「捨本逐末」。

說孩子被打了不還手會影響孩子的競爭意識和能力,是誇大其詞、言過其實。

三、誤認為市場經濟社會的唯一希望準則就是「競爭」二字。

市場經濟社會是存在競爭,但並不是所有生活領域都是存在競爭,競爭意識和能力也並不是所有範疇都適用的。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見誰就把誰當成競爭對手。處處樹敵,就會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也不能不分場合,事事、處處都以競爭為行為準則。

比如,人們上公共汽車,要是各自都發揮「競爭意識和能力」的優勢,互不相讓。那麼,搶到座位的,恐怕都是膀大腰圓、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站在車上的都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小孩子和孕婦。要是在車廂裡別人不慎踩了你一腳,你馬上又踩別人一腳;別人不留神碰了你一下,你接著又還擊一下……你說,這公共汽車不就成了相互廝殺的「戰場」,還有「安全感」嗎?

還怎麼乘座?

再比如,在家庭生活中,一家人在吃喝穿戴方面,不是互盡互讓,而是你爭我搶,你花500元買衣服,我就花1000元買衣服;你瞪我一眼,我瞪你一眼;你說我一句,我還你一句,各不相讓,成天「窩裡鬥」,家庭再也不是什麼「避風港」和「安樂窩」了,而是名符其實的「戰鬥堡壘」了。你說,這日子還怎麼過?

在公共場合,人們都要互相謙讓;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總要互相體諒、幫扶;在社會生活中,面對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和兒童,總是要關心、愛護、幫助他們。

我們國家是聞名世界的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人們向來以謙讓、大度、寬容為美德。如果沒有這種美德,處處、事事、時時都是「競爭」、「針鋒相對」的話,那將「國不將國」,社會將不成為社會了。

鼓動孩子一點兒虧也不能吃,事事都得佔便宜,這並不是明智的態度。難道不怕把孩子培養造就成為「亡命之徒」?

一位媽媽教育孩子說,誰要是打你,你就打誰,要「針鋒相對」,不能吃虧。孩子把媽媽的「諄諄教導」牢牢記在心裡。

有一次,孩子在家裡胡鬧,一不小心把媽媽乙個心愛的花瓶打碎了,媽媽急了,揚手就打了孩子一巴掌,把孩子打哭了。

那孩子剛哭了兩聲不哭了,似乎想起了什麼。他抬起手來,毫不猶豫地「啪」地一聲,給了媽媽乙個響亮的耳光。媽媽一下子愣住了,氣急敗壞地質問道:

「你怎麼敢打我?」

孩子理直氣壯地回應說:「你不是教我說,誰打我就打誰嗎?」那位媽媽好半天才醒過「悶兒」來,只好吞下自己釀就的苦果。

在市場經濟社會,不能把「競爭」看成是日常社會生活中獨唯一的行為準則。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還是要提倡謙讓、寬容、大度。

四、無限「放大」小孩子之間的衝突,「猛上綱」。

對於小孩子之間的摩擦和衝突,做父母的必須首先有個總體的分析。孩子們之間,一般還不是有什麼原則性的重大的分歧和矛盾,無非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小孩子中是有故意欺負人或欺負人「成性」的,但畢竟是極個別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提醒孩子躲著點兒就是了。

孩子之間發生摩擦或衝突,一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能自己解決,還是由他們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就找老師解決。家長最好不要摻和。家長一摻和,可能會把簡單的問題認為地複雜化。

常看到這種情形:小孩子打架,家長都攙和進去了,吵吵嚷嚷,互相指責,各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沒準兒,過不了一會兒,兩個孩子就和好如初,又一起玩耍了。小孩子不記仇,大人反倒記仇。

在這一點兒上,小孩子有資格當大人的老師,大人得向孩子學習。

我的大外孫子在北京一所外國人開辦的幼兒園上學。有一天,外孫子回家,女兒看到他臉上有被人抓傷的痕跡。女兒問:

「你這臉上是怎麼回事?是誰抓的?」外孫子說:

「媽媽,我不想告訴您,我們倆會自己解決的。」女兒便不再提這件事。我猜想,外國幼兒園老師是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解決孩子之間的衝突,不主張家長攙和。

別的孩子打了你的孩子是不對,可你不能教孩子用「不對」的手段去對付「不對」。要是各不相讓,真的「對打」了起來,很有可能是「兩敗俱傷」。還是要採取文明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解決。

小孩子之間發生動手打人的現象,一般並不是像家長所想象的「嚴重侵權」的惡劣行為,不要「猛上綱」。

有乙個小孩子回家對媽媽說:「今天,小朋友打我了。」媽媽一聽就火了:「是誰打你了,告訴媽媽,明天我找他家長算賬去!」

媽媽蹲下身,問孩子:「他打你哪兒啦?寶寶。

」孩子指了指小屁股。媽媽趕緊給孩子撫摸撫摸,以為安撫。然後,關切地問:

「他打你疼嗎?你哭了嗎?」孩子說:

「我沒哭。不疼,一點兒也不疼。」

虛驚一場。「當事人」——孩子的心態倒很平和,家長的心態卻浮躁得很,大驚小怪,顯得很不沉穩。

由於小孩子還不大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要求,往往就會使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其實,一般情況並不是家長所說的「故意欺負人」。更何況小孩子用稚嫩的小手「打人」能有多疼?

從小教育孩子學會正確對待、妥善處理矛盾與衝突問題,遇到**要學會自我保護,這也是一種生存能力,要及早培養。

如何處理小學生打架問題

2樓:中顧法律網

小孩子難免因為爭吵,矛盾就打起來了,教師處理學生的打架事件是很平常的事情,如何處理好學生的打架事件,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方法/步驟

1、冷靜下來再及時處理:

教師處理打架事情時不能意氣用事,帶著火氣去處理,要克制自己的脾氣火氣,在自己冷靜下來後,再詢問事件的緣由,這樣才能保證處理公平些。

2、不可以各打三十大板:

教師處理事情不能怕麻煩,什麼都不問,就各打三十大板了事,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不負責任,學生也不知道錯在什麼地方,還會留下隱患。

3、不可以不分青紅皂白:

教師的心裡難免對打架雙方中的一方心存偏見,特別是學習好的學生打架時,老師會認為都是學習差的學生的錯,而冤枉了人家,所以不可以心存偏見,處理不公平,讓人不服。

4、讓打架雙方心悅誠服:

教師處理打架事情時要心平氣和的給雙方講道理,打架本身就是雙方都已經有了錯,告訴雙方以後再遇到矛盾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問題,打架是解決不了任何事情的,只會讓事情更嚴重,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讓孩子感覺到教師說的是對的,都從心裡佩服教師。

5、寫好檢查以儆效尤:

學生犯錯了就應該給以警告,寫檢查是乙個不錯的方法,實際上也是看看學生對自己犯的錯認識清楚了沒有,是不是還只怨恨對方,而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6、打架雙方握手言和:

教師處理打架事情的最好解決就是不留下隱患,很多教師往往是給打架的學生批評了,講道理了就認為事情解決了,其實還沒有做到位,讓他們彼此承認錯誤,互相道歉,握手言和才是事情的終結。

喜歡打架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小孩愛打架怎麼教育

我認為家長應該採取嚴厲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應該及時制止,然後多去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態,了解他們打架的原因,告訴他們這樣做會產生的後果 多給他們一些關愛,一般愛打架的孩子都是因為缺乏關懷導致的。喜歡打架的孩子,父母應該及時的制止,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找出他打架的原...

怎麼樣教小孩子正確的握筆寫字?如何教幼兒握筆寫字?

1 在寫字時小孩一定要坐端正,肩膀放平,身體保持輕鬆狀態。用拇指 食指和中指來控制筆,距離筆尖三厘公尺,輕輕靠,前三指帶筆走,後兩指要穩定。2 可借助一根橡皮經來糾正小孩錯誤的握筆姿勢,皮筋的大小則根據小孩手的大小進行選擇。將皮筋套在手掌上,筆尖向下,由手掌方向伸入手指方向,然後再纏繞皮筋一圈,調整...

小孩子起名怎麼起啊,小孩子如何取名?

張豫宛愚頑 一 四書五經起名法 其中許多字詞寓意深遠,非常適合用作起名,例如 詩經 適合給女孩起名,楚辭 適合給男孩起名 二 文武起名法 男孩起名可以多用武起名,女孩起名可以多用文起名 三 寫生寄意起名法 男孩起名可以選擇波瀾壯闊的景色,女孩起名可以選擇柔美秀麗的景色 四書五經起名法 四書五經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