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s向隅姑娘
二者沒有區別,挺而走險也寫作鋌而走險。
拼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釋義: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鋌而走險是指無路可走時採取冒險行為。
出處: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意思是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淵源:新朝時期,巨埜(巨野)大旱,流民遍野,王莽鋌而走險,讓人民群眾吃蝗蟲充飢,方才渡過難關。
典故: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
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
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歷史背景
春秋時期,晉靈公為擴大實力爭當霸主,在扈地會合諸侯,他不願與小國鄭穆公見面,懷疑他對付自己。為緩和矛盾,鄭國執政大夫子家給晉國執政大夫趙盾寫信,信中表示願意友好,國與國之間得以禮相待,而沒必要造成雙方鋌而走險去打仗。
近義詞見義勇為:見義勇為是一種明心見性的行為。見到義、勇而為之。義,比小我更高尚的真善美;勇,從頭到腳(穿)有堅硬的盔甲的蟲、在充滿力氣推動下的行為。所以,見義勇為核心便是勇敢
孤注一擲:意思是拿出所有的力量作最後一搏,出自《宋史·寇準傳》。
無路可走:表示處於極限的成語。表示人到了毫無辦法的境地,帶著濃厚的悲觀色彩。
反義詞畏縮不前:是指因為害怕或有顧慮而退縮的意思。出自宋·魏泰《東軒筆錄》。
參考資
2樓:匿名使用者
鋌而走險【解釋】: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示例】:碰了荒年,也少不了這班人,不然,鬧出那~的,更是不得了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
挺而走險【解釋】: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示例】:不要把他逼上絕路,否則他會~的。
【近義詞】:鋌而走險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乙個更加險吧在危機的時候只能採取冒險的行動,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4樓:耐鼶
無路可走,已經絕望而採取冒險的行動
5樓:比佛
360問答
lm201022 lv12
2013-05-15
滿意答案
jing318
lv8推薦於2019-08-07
二者沒有區別,挺而走險也寫作鋌而走險。
拼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釋義: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鋌而走險是指無路可走時採取冒險行為。
出處: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意思是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淵源:新朝時期,巨埜(巨野)大旱,流民遍野,王莽鋌而走險,讓人民群眾吃蝗蟲充飢,方才渡過難關。
典故: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
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
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挺而走險挺是什麼意思
6樓:魍魎心月
挺而走險釋義: 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7樓:江親月
挺而走險,謂被迫走冒險的道路。挺,本作「鋌」。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時,鋌而走險和挺而走險都可使用。
中文名挺而走險
拼 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注 音
ㄊㄧㄥˇ ㄦˊ ㄗㄡˇ ㄒㄧㄢˇ
出 處
《左傳·文公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