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盜王之盜
兩者都有,含有兩種意思。
一是褒義,謂這人有心機謀略,思想深邃,且不願意隨便吐露。
二是貶義,謂這人不坦率,讓人猜不透心思,不敢把他當朋友。
【髮短心長】:發短:指年老;心長:智謀深。頭髮稀少,心計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謀高。
【好謀無斷】:好:喜愛,喜好;謀:計謀,謀劃。愛用計謀,但缺少決斷。形容人空有心計而沒有膽略。
【花花腸子】:比喻奸詐的計謀或有奸詐心計之人。
【機心械腸】:機巧詐變的心計。
【鷗鳥忘機】:機:巧詐或權變之心。指像鷗鳥一樣,日與白沙雲天相伴,完全忘掉心計。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缺心眼兒】:缺乏心計或機智,尤指智力發育不健全。
【枉使心機】:枉:徒然。空用心計,白費力氣。形容毫無收效。
【小心眼兒】:指氣量狹小,或指有小心計。
【心術不定】:指心計令人難以捉摸。
【心長髮短】:心長:智謀深;發短:指年老。頭髮稀少,心計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謀高。
【用心竭力】:用盡心計和力量。
2樓:文曲塘
城府很深,含有兩種意思.
一是褒義,謂這人有心機謀略,思想深邃,且不願意隨便吐露.
二是貶義,謂這人不坦率,讓人猜不透心思,不敢把他當朋友有心機是指有心思,計謀.不能說好也不能說是不好,無論是有心機沒心機的人,本性都是好的,有可能只是因為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不同,也要看那個人究竟是在哪個方面耍心機,凡事沒有一個絕對的說法
比較善於謀劃對自己有力的事情,一般是貶義的,常用於算計別人的意思。
如何學習作詩詞
3樓:白色的明
掌握五言七言格律,最好熟背之。閱讀可以輔助,但不能代替格律學習。學會了格律知識後,再去讀古詩詞,要多讀多看多觀察以此來提高古文素養。
學習作詩詞,廣泛閱讀古詩詞是不可缺少的。不僅是多看詩,也要揣摩古人作詩詞的思維,學習其君子之氣。格律學習同樣不能取代閱讀,只有當有了閱讀的基礎,才能知道如何下筆。
沒有廣泛閱讀的功夫,只是憑藉著所謂“氣勢”、“深情”去寫作,也很難創作出好的作品。
在詩詞創作時第一步首先要做到語言通順,意思明白,然後進于格律。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利於養成氣格。凡詩詞以氣格為主,如其語言精細而氣格卑弱,毋寧語言粗陋而氣格高峻。
當然,文學首先是語言的藝術,氣格不能離開語言而獨存,而是要藉助語言以彰顯,但好的詩詞卻必須具備高的氣格,否則就不入品流。
4樓:看完就跑真刺激
學習詩詞的表現手法,多讀一些名家名作,細心觀察,感悟生活。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的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詞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我們在創作中應該掌握和運用的營造意境的三種表現手法――賦、比、興。所謂“賦” ,就是直接敘述、描寫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一般是以具體的事物來比喻抽象的事物。所謂“興”,就是即物起興,即一首詩詞想要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卻不是直奔主題,而是首先從別的事物寫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寫的物件上去。
交待事實,直抒胸臆,以賦為佳。變抽象為具體、形象,以比興為上。賦多陷於平板,比興多流於晦澀,所以在詩詞創作中多為結合起來用。
5樓:xhj北極星以北
第一步就是多
看,詩詞是一種美好的感覺,和美食一樣,無法用文字形容,只能去體驗。不僅是多看詩,也要多看那些時代的書,看他們的思維,學習君子之氣。
第二步就是觀察,無論是旅遊還是運動,最根本的一點是,放下心中的工作和學習,重新去認識世界。不依靠複雜的架構去認識,而是從最基本的情感去認識,看著月亮覺得寂寞,就是寂寞,別想為什麼。
第三步就是抓住最根本的感覺,寫詩,修正言辭句讀。
先有文筆,再找感情,不斷練習,終成大家。
6樓:du知道君
一個詩人或詞人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能感之”,“能寫之”。首先,你需要有豐富、細膩,且真誠的感情。“修辭立其誠”,沒有真誠的文學永遠不會成為好的文學。
具體到詩人詞人,那就是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鍾嶸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倘若沒有一顆善感的心靈,就不會受到任何感動,自然也就不會有寫詩的動機。詩詞是讓人的心靈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
永遠不能為了寫詩而寫詩,真的有所感才能寫出好詩。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讀多背,讓詩詞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寫得好。因此,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先背,然後才能自己創作。
詩詞中特殊的句法與詞語都是需要學的,生硬的背不會起什麼作用,因此多讀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詩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寫好了。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詩讀詞一定要有抑揚頓挫的讀誦,務必將自己的感情投入進去,否則對詩詞聲調之美是無法真正體會的。倘若對聲調的美沒有體會,寫出來的詩詞不是生硬就是彆扭。
詩詞的生命與感發之力量有一大半是來自聲調的,嚴滄浪說盛唐詩“興象高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聲調抑揚頓挫,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夠從聲音上直接打動人。詩詞當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寫好詩詞不是來自拼湊,而是來自自然的流露。詩的格律有平起與仄起兩種,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就往上再加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就變成仄起了。
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兩個字成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是平起。雖然理論上一三**論,但是三平與三仄在格律詩中都是不允許的,因此第五個字一定要論。
要是五言的話,只有第一個字才能論。五言的平起格式與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種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變成仄平仄。至於詞律,每一種詞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參考像《白香詞譜》之類的詞譜。
格律詩只能押平聲韻,古詩可以押仄聲和入聲,且可以換韻。詞有平聲韻、仄聲韻、亦可換韻。但是無論詩與詞,都一律不可四聲通押。
入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倘若不能讀準確入聲字,詩詞的聲調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說普通話的人都不知道入聲,因為從元朝開始入聲就被分入其他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南方很多方言儲存著入聲。
要是你不知道準確的讀法,那就把入聲字讀成短促的去聲。入聲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詩填詞都有入聲的,比如“黃河遠上白雲間”的“白”就是入聲,要是不讀成入聲這句就犯了三平了。
要是一首詩或詞押的韻四聲都有,而且聽起來好像不太押韻的時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聲韻。比如柳永的《江雪》:“絕”、“滅”、“雪”。
普通話的讀音一個是陽平,一個是去聲,一個是上聲,但是這些字都是入聲,因此要讀成短促的去聲。入聲在平水韻有專門的分類,一共有十七個韻部。一個一個的背當然是最保險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對詩詞的格律熟悉了,入聲辨別也就不難了。
比如,王維的“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應當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聲,否則按照普通話的讀音這句格律就完全不對了。
至於押韻的問題,相對來說不是很大,理論上說應該按照平水三十韻,但是有些韻部(比如一東二冬)是可以合併的。詞韻更為廣泛,《白香詞譜》的附錄應該有詞韻。
前面所說的格律、入聲等方面,只不過是詩詞的準則,真正要寫好詩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詩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個願意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對社會是否有關懷、有責任。一個詩人寫出什麼樣的詩要取決於他的學識、經歷、性格、最重要的是人格。杜甫之所以偉大,不還是因為他的忠愛纏綿是完全出於真摯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條嗎?
每一位詩人的風格不同,也是由於性格、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和詩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古人云“詩言志”,詩詞與人格是不可分開的,我相信秦檜之流的人物絕對寫不出好詩。
剛開始寫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能夠寫出來、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寫完之後要改好。最好的情況就是格律諳熟於心,寫出來的詩詞就自然合乎格律了。即使如此,寫完之後有必要的話還是要改的,比如不通順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詞語。
古人從小背詩,他們的語言也有入聲字,因此這些問題都不是他們擔心的。我們的時代雖然離古人很遠,但是古人創作的詩詞卻歷久常新,給予我們心靈的感動與提升是任何其他學問都無法代替的。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中,讓我們守住心靈的淨土,延續這優良的傳統吧!
7樓:憂鬱天使
先學習格律,這個是最基本的,建議買本《簡明詩詞格律》看看,還要有本《平水韻》這本是查韻腳的工具書,順便有本《笠翁對韻》這本是學習對仗的啟蒙書。這三本書你學差不多後你作詩的基本規則你就懂了,然後你就可以一邊大量的背誦、閱讀一些古詩詞,這時候你要有一本《古漢語詞典》一邊嘗試作詩,這是一個終生的過程,如果你想進階可以閱讀一些詩詞理論知識和古人的著作。
如過有興趣留下qq大家一塊交流,我從做第一首詩在校刊釋出到現在已經有6年多了,這其中的樂趣也許只有詩詞愛好者才能體會。
8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作詩詞的第一步首先需要學習格律,因為這是最基本的,可以買一本《簡明詩詞格律》看看,還要有本《平水韻》,因為這本是查韻腳的工具書,另外再買一本《笠翁對韻》,這本是學習對仗的啟蒙書,這樣差不多就能學會作詩詞了,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勤加練習。
ps:這三本書你基本吃透後你作詩的基本規則就懂了,然後就可以一邊大量的背誦、閱讀一些古詩詞,這時候要有一本《古漢語詞典》一邊嘗試作詩,這是一個終生的過程,如果想進階可以閱讀一些詩詞理論知識和古人的著作。
9樓:布金山李正立
律詩每兩句成一聯。首聯為破題(起),二聯為額聯(承)三聯為頸聯**)四聯為結句(合)。二.
三兩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兩副對子)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 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韻,限平聲韻(二四六八)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 有仄起與平起兩式。
五律首句不入韻 七律首句入韻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規定講究粘和對。每首中間兩聯必須用對偶.寫事景發情感”散中有整 常中有變”對仗工整內容充實。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之黛玉香菱論詩: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生的對仄聲;虛的對實(虛)的,實的對虛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到我常弄本舊詩偷空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時尚,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的上錯了,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聽你一所,原來這些規矩竟是沒事的,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
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辭害意’。
” 香菱笑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精明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精明是褒義還是貶義?
精明 一般情況都是褒義詞,特殊用法只能算中性詞,不能算貶義詞 我個人認為是褒義詞。因為 精明 代表聰明又能幹的意思。 認為精明本應於聰明類似,但比聰明多了些對細微處的關注能力,之後同 雷鋒精神 類似,本來是好的卻被別有用心的人加以曲解,牛卻了本意。助人不必追求回報,曲解為愛表現 得表揚扭曲了助人的本...
“意圖”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慫恿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中性詞意圖是比較清楚地意識到要爭取實現的目標和方法的需要,它通常以僅僅是設想而未付諸行動的企圖 願望 幻想 理想等方式存在。意圖作為動機是推動人去行動的現實力量。 中性詞,企圖是貶義詞。 飄零無痕 這隻能算作一箇中性的吧 這個是中性詞啊,也就是說,可以用於褒義詞,也可以用於貶義詞 慫恿是褒義詞還是貶...
與眾不同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還是中性詞
是褒義詞 與眾不同 拼音 y zh ng b t ng 解釋 表示和大家不一樣。出處 清 李汝珍 鏡花緣 這是今日令中第乙個古人,必須出類拔萃,與眾不同,才覺有趣。東漢 王充 論衡 故富貴之家,役使奴童,育養牛馬,必有與眾不同者矣。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還是中性詞 褒義詞 堅強 熱忱 超越 佩服 絡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