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階級的政治屬性問題*
階級是乙個經濟範疇,但階級產生之後,就必然要有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特點。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多年存在著的諸如「肅反擴大化」、「階級鬥爭擴大化」之類的嚴重問題,特別是「*****」期間極「左」路線的代表人物對階級概念的濫用,都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四人幫」提出的「在社會主義歷史時期、階級已經主要是乙個政治範疇」的謬論是歷史唯心主義的,是種種「階級鬥爭擴大化」思潮的理論基礎,是與馬列主義的科學階級觀背道而馳的。
為了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必須在理論上解決問題。在「*****」結束以來,國內理論界之所以一直特別注意研究和宣傳堅持科學階級概念在我國的重要性,特別是始終強調階級概念、階級劃分與所有制狀況之間的內在關係,強調階級是乙個經濟範疇,而對階級的政治屬性問題持非常慎重的態度,其原因和現實意義也就在於此。但是,我們畢竟是在政治學,而不是在經濟學的學科領域內來研究階級概念問題。
所以,不論是從弄清理論問題,還是從避免歷史錯誤的角度,都應當給予階級概念的政治屬性問題以足夠的重視。從這個角度看,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重點加以研究:
第一、 在階級形成的過程中,「不成熟的階級」和「成熟的階級」是有區別的。所謂「不成熟的階級」,是指它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已經形成,作為乙個社會群體已經出現,但是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根本利益,或者是被社會的整體環境所一時抑制,而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階級組織。所謂「成熟的階級」,是指它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根本利益,衝破了社會的整體環境對自己的抑制,並且在政治上組織起來。
在現代社會,這一點表現為組織起了自己的政黨,從而能夠以階級整體的方式進行階級鬥爭。這才是完全意義上的階級。乙個「成熟的階級」必然有其政治屬性,但這種政治上的「成熟」,是以它在經濟上的成熟為條件的。
乙個階級的政治屬性,終究是以該階級的經濟特性為基礎的。
第二,社會成員「個體的階級劃分」與「群體階級歸屬」是有區別的。
「階級鬥爭擴大化」問題的形成和後果,都是出在把「階級是乙個政治範疇和思想範疇」的錯誤的理論結論錯誤地應用於階級劃分,也即應用於給社會成員確定所謂「出身」和「階級成分」。這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絕對錯誤的。乙個人的「出身」是客觀存在的,但劃分的唯一標準只能是乙個,這就是列寧階級定義的第二條。
事實上,今後是隨著社會機制的改變,需要討論乙個具體的工人的所謂「出身」問題的場合已經非常少見了,更不會也不必要再通過政治程式給社會成員個體「劃成分」,更不會讓「出身」對人的公民生活產生影響。可以說,對於社會成員個體來說,「階級鬥爭擴大化」的問題及其所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已經不復存在了。當然,作為一種巨集觀、中觀的分析,比如政治學中的「階級階層分析」,社會學中的「社會分層研究」等,都還要經常涉及到社會成員的階級階層屬性的確定問題,但分析這個問題的唯一理論基礎,是看有關社會成員和社會利益群體的社會經濟屬性,特別是其與特定所有制的關係,同時根據需要參考他們的勞動方式、收入方式、生活方式等經濟和社會因素。
顯然,對社會利益群體階級歸屬的分析必然要涉及到是大量的政治問題,包括作為了乙個階級的社會利益群體的政治屬性問題。在這裡階級的政治屬性是不該迴避,也無法迴避的。
第三,「階級劃分」與「階級分析」是有區別的。
階級劃分的唯一標準是它的經濟地位,而階級分析必須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這是因為,雖然階級是乙個經濟範疇,但其產生之後,其特徵就會在多個方面表現出來,就要求有相應的理論概括。
階級分析,作為一種思考政治問題的方法,包括經濟分析、政治分析、思想分析、社會心理分析等許多方面。顯然,對階級的經濟分析是基礎。但同時也要注意,沒有必要因為強調階級是乙個經濟範疇,因為強調對階級的經濟分析是基礎,就放棄對階級的政治、文化、思想、社會心理的分析。
只要有階級存在,就不能說這種分析沒有必要。總之,不同階級之間的一切差別,階級在形成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變化,階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不同特點,乃至尖銳的對立,階級分析所涉及的廣泛的方面,歸根到底,都是決定於階級的經濟地位或經濟地位的變化。
*階級關係*
人們的社會關係是很複雜的,有階級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家庭關係等等。但是,在階級社會,階級之間的利益關係和階級內部的各種利益關係,是人們之間的一種本質性的關係,它對人們之間的其它社會關係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這是由階級社會的經濟結構所決定的。
階級是乙個經濟範疇,但階級一經產生,就會產生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特點,產生與敵對階級和其它階級在多方面的聯絡甚至對立。階級分析和階級劃分不能相互代替,因為階級分析,不僅是對階級的分析,而且是對階級關係的分析。比如,在對複雜的階級關係中階級對立的一面做分析時,也不能忽視階級之間相互滲透的一面的分析,同時也要充分估計到各階級中非階級因素和階級內部的各種關係的分析的意義。
1.階級之間的對立關係
階級作為乙個整體,由於它同一定社會經濟結構相聯絡,它的本質總是在社會關係上對內表現為某種共同性,對外表現為顯著區別於其它階級和社會利益群體的特點:
(1)政治傾向上的對立
階級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決定了處於同一階級之中的人們根本利害關係的一致性,決定了這個階級對於與自己的利益有損益的事物,在思想上有一致的反映、一致的態度,相應地表現為敵對階級之間在政治傾向上的相互對立。經過組織和引導,乙個階級的多數成員往往能夠形成統一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行為。
這種政治上的傾向性,在它的代表人物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在階級矛盾特別尖銳的情況下,表現得尤其明顯。
(2)意識形態上差異
處於同一階級地位上的人,還會產生共同的意識形態和共同的文化觀念。不同的意識形態之間,可以共存,但有差異,有矛盾;敵對階級的意識形態之間在進行著尖銳的鬥爭的同時,也總是試圖相互影響。各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是該社會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3)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階級地位、不同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條件,都導致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由於人在生活方式的變化,要比他們在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上的變化緩慢一些,所以,階級之間在生活方式方面的差異,要比他們在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上的差別,還要廣泛、持久和穩定,它造成了社會在「表象上」的普遍**。
2.階級之間的相互滲透的關係
階級之間的界限不是絕對不變的。我們在看到階級之間的質的差別性的同時,也要看到階級之間還有相互滲透的一面。
階級內部有「主體部分」與「非主體部分」的差別。在另乙個階級的影響之下,乙個階級的「非主體部分」可以游離出去,歸附於對方,從而使階級之間的界限出現模糊性,出現各階級之間相互影響的複雜狀況。比如,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當在幾個階級在需要反對乙個共同的敵人時,就可能結成同盟,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第三等級」即是如此;又如在****比較尖銳的情況下,敵對階級就可能將階級對立暫時擱置起來,形成共同的利益和要求,結成同盟或「統一戰線」,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第二次合作」即是一例。
3.非階級關係
人們之間,除了有階級關係的一面以外,還有非階級關係的一面,即那些與階級關係有密切聯絡,但又不同於階級關係的社會關係。它主要表現在以下三種情形。
1) 階層
階級往往分為階層。一般而言,階層是指階級內部的更為細小的集團,比如現在的工人階級內部可以區分為「藍領工人」和「白領工人」兩個階層。階層也主要是經濟分析的產物,但在分析和劃分階層時,除重要依據所有制的因素外,還結合了他們的勞動方式、收入方式和收入水平等比較具體的經濟因素,有時也可能參考其它社會性因素。
階層屬於階級內部的「同中之異」。此外,一些新興的社會集團,在發展成熟起來之前,也可以稱之為階層;若干個階級相交叉的部分,一些過渡性的社會群體等,也可以被稱為階層。階層之間的矛盾是某一階級內部的「非階級矛盾」。
2)等級
與階層不同,等級是乙個政治概念。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階級和等級的關係也很複雜。等級,是指由於社會地位、政治地位的不同而形成的社會集團。
在當時,階級關係常常是以「等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等級不同於階級,乙個階級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比如封建社會中的貴族地主階級和中小地主階級;同一等級也可以包括來自不同階級的社會成員,比如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第三等級」。(3)非階級分子
在社會中,還有少數被拋到了社會底層,喪失了階級地位的分子,如娼妓、乞丐、遊民等等。他們也屬於「非階級關係」的範疇。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值得同情和需要教育的,但他們對社會生活有一定的破壞性。
食利者,是非階級分子中的另一種更複雜的型別。正確認識階級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滲透的關係和各種「非階級關係」,不論是在革命鬥爭的條件下,還是在和平建設的時候,都具有重要的策略意義。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階層是如何探索國家出路的? 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在近代史階段中國社會各階層如何探索國家出路的給我們的啟示
怎麼打動我女友的父母,我應該怎麼看待?我女朋友的父母為什麼這樣?
小夥子。加油。呵呵。我比你大一些。下面的回答只是從我解決事情的方法來回答的。若能被採納倍感榮幸 問題出在 就解決 現在比較明確的是女孩父親不同意。顯然你也明白了女孩父親不同意是因為不想自己的女兒太早出嫁。好的 既然這問題原因都明白了那還就簡單了。女孩父親不希望女兒太早是完全出於為 女兒考慮。父親希望...
女生怎麼看待分手以後的這問題,女生怎麼看待分手以後的這7個問題
楓林雨絲絲 1 會,但我會把它們放在一個永遠不再會去翻動的角落,畢竟過去就是過去了,錯過就是永遠。而且這也是在精神上保護現任男友的一種方式,現在,才是最重要,最美的!把握現在,才能展望未來。2 不會刻意關注,只是當別人提起他時,淡淡地問一句 他現在還好吧?3 懷念只是一段時間的,一旦放棄了,基本上上...
如何看待父母對我們的管教,怎麼看待中美父母的教育方式?
一直以來,教育說,孩子,你要理解父母。我倒覺得,孩子理解父母,應該比父母理解孩子要難,因為父母更多的人生經驗,而孩子沒有。那父母理解孩子嗎?很多孩子覺得,父母是不理解孩子的,因為他們既不讓自己做這,也不讓我們做那,一點都不理解我們。但這是真的嗎?反覆地問問自己,一定會知道這不是真的。父母沒有不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