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永芷煙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繩,用煣的工藝把它製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乾越夷貉之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後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詩經》上說:
「你這個君子啊,不要總是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並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借助外物罷了。
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作窩,還用毛髮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繫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
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裡,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裡,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起因的,榮辱的降臨也與德行相應。肉腐了生蛆,魚枯了生蟲,懈怠疏忽忘記了做人準則就會招禍。太堅硬物體易斷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縛,與人不善會惹來怨恨,乾柴易燃,低窪易濕,草木叢生,野獸成群,萬物皆以類聚。
所以靶子設定好了就會射來弓箭,樹長成了森林就會引來斧頭砍伐,樹林繁茂蔭涼眾鳥就會來投宿,醋變酸了就會惹來蚊蟲,所以言語可能招禍,行為可能受辱,君子為人處世不能不保持謹慎。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裡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
(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
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沒有刻苦鑽研的心志,學習上就不會有顯著成績;沒有埋頭苦幹的實踐,事業上就不會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達不到目的地,同時事奉兩個君主的人,兩方都不會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時看兩樣東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而聽清楚。
螣蛇沒有腳但能飛,鼫鼠有五種本領卻還是沒有辦法。《詩》上說:「布穀鳥築巢在桑樹上,它的幼鳥兒有七隻。
善良的君子們,行為要專一不偏邪。行為專一不偏邪,意志才會如磐石堅。」所以君子的意志堅定專一。
古有瓠巴彈瑟,水中魚兒也浮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拉車的馬會停食仰頭而聽。所以聲音不會因為微弱而不被聽見,行為不會因為隱秘而不被發現。寶玉埋在深山,草木就會很潤澤,珍珠掉進深淵,崖岸就不會乾枯。
行善可以積累,哪有積善成德而不被廣為傳誦的呢?
學習究竟應從何入手又從何結束呢?答:按其途徑而言,應該從誦讀《詩》、《書》等經典入手到《禮經》結束;就其意義而言,則從做書生入手到成為聖人結束。
真誠力行,這樣長期積累,必能深入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學到方能後已。所以學習的教程雖有盡頭,但進取之願望卻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畢生好學才成其為人,反之又與禽獸何異?
《尚書》是政事的記錄;《詩經》是心聲之歸結;《禮經》是法制的前提、各種條例的總綱,所以要學到《禮經》才算結束,才算達到了道德之頂峰。《禮經》敬重禮儀,《樂經》講述中和之聲,《詩經》《尚書》博大廣闊,《春秋》微言大義,它們已經將天地間的大學問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學習,是聽在耳裡,記在心裡,表現在威儀的舉止和符合禮儀的行動上。一舉一動,哪怕是極細微的言行,都可以垂範於人。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已,怎麼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
古人學習是自身道德修養的需求,現在的人學習則只是為了炫耀於人。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賣弄和譁眾取寵,將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所以,沒人求教你而去教導別人叫做浮躁;問一答二的叫羅嗦;浮躁羅嗦都是不對的,君子答問應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禮經》、《樂經》有法度但嫌疏略;《詩經》、《尚書》古樸但不切近現實;《春秋》隱微但不夠周詳;仿效良師學習君子的學問,既崇高又全面,還可以通達世理。所以說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其次就是崇尚禮儀了。若上不崇師,下不尚禮,僅讀些雜書,解釋一下《詩經》《尚書》之類,那麼盡其一生也不過是一介淺陋的書生而已。要窮究聖人的智慧型,尋求仁義的根本,從禮法入手才是能夠融會貫通的捷徑。
就像彎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領子,向下一頓,毛就完全順了。如果不究禮法,僅憑《詩經》《尚書》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測量河水,用戈舂黍公尺,用錐子到飯壺裡取東西吃一樣,是辦不到的。所以,尊崇禮儀,即使對學問不能透徹明了,不失為有道德有修養之士;不尚禮儀,即使明察善辯,也不過是身心散漫無真實修養的淺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來向你請教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回答;前來訴說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追問;在你面前談論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參與;態度野蠻好爭意氣的,別與他爭辯。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禮義之道的,才給予接待;不合乎禮義之道的,就迴避他;因此,對於恭敬有禮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宗旨;對於言辭和順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內容;態度誠懇的,才可與之論及道的精深義蘊。所以,跟不可與之交談的交談,那叫做浮躁;跟可與交談的不談那叫怠慢;不看對方回應而隨便談話的叫盲目。
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謹慎地對待每位前來求教的人。《詩經》說:「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讚許的。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駕馭車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沒能走完,這也不能算是善駕;對倫理規範不能融會貫通、對仁義之道不能堅守如一,當然也不能算是善學。學習本是件很需要專心至致的事情,學一陣又停一陣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為少而壞的行為多,桀、紂、拓就是那樣的人。
能夠全面徹底地把握所學的知識,才算得上是個學者。
君子知道學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誦讀群書以求融會貫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師益友來實踐,去掉自己錯誤的習慣性情來保持養護。使眼不是正確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確的就不想聽,嘴不是正確的就不想說,心不是正確的就不願去思慮。等達到完全醉心於學習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聲,嘴好五味那樣,心裡貪圖擁有天下一樣。
如果做到了這般地步,那麼,在權利私慾面前就不會有邪念,人多勢眾也不會屈服的,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活著是如此,到也不變。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
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堅定不移,有堅定不移然後才有隨機應對。能做到堅定不移和隨機應對,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時天顯現出它的光明,大地顯現出它的廣闊,君子的可貴則在於他德行的完美無缺。
請幫助翻譯一句話,翻譯成古文,文言文。
2樓:
它的意思是說,宇宙中的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慾望」是指一種自然的潛在規律,宇宙是乙個舞台,那自然,宇宙中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視為歌舞了。「姓名可以忽略」的意思應該是說我沒有必要知道它具體的規律是什麼,而只要適應它就夠了。
3樓:醉臥沙場哎
天地不輟,欲以舞者為常,慾望之名,不可名狀。
4樓:匿名使用者
問得莫名其妙,答得也是胡思亂想,莫非二位午飯吃多了沒事幹?
中文翻譯成古文
5樓:匿名使用者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余今雖居煌煌學堂上、立悠悠學子間,而嬉戲其中,雖為師所止,仍心懷惴惴,沉思之,此等行於己學業有害、於人學業無益,輕則荒廢學業,重則亂同窗之上進,此等不思進取於前,有負師恩於後,實心下驚悚無安。今乃立書為證,若再有此等行徑,願奉手機於恩師之前。
6樓:勾貞焉微
郭原平,字長泰,宋朝會稽郡永興縣人。他生性孝順,為人正直寬厚,樂於行善,總是處處先人後己,不貪圖計較個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順,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侍養父母。
他會做木工,常靠給人做工供養雙親。他生性謙虛,每次給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錢。雇主招待他吃飯時,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鹹菜下飯就算了。
家裡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幹活,和家裡人一同挨餓;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錢回家,在村里買公尺,然後燒火做飯。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嚐鹽漬的蔬菜,這樣過了一冬一夏,連覺都沒躺下睡過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場賣東西,別人問多少錢,他總是栽減成市價的一半,這樣時間長了,城裡的人都認識他,於是加還本價給他,賣者買者彼此總要互相推讓。
郭原平總想使買的人稍稍減價,等價錢低廉然後才收錢。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濕,他便繞著宅基挖了條水溝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邊種了一些竹子,春季夜裡有人來偷竹筍,有一次,郭原平偶爾起來撞見了,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
郭原平認為自己不能廣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於是在種竹筍地方的水溝上搭一座小橋,使偷者行走方便,又採了些竹筍放在籬笆外面。偷筍人感到很慚愧,從此再也沒有人去他家偷筍。郭原平以種瓜為業。
宋世祖大明七年發生大旱災,他的運瓜水道不再能通船,縣令劉僧秀憐惜他貧窮年老,放其他溝渠的水給他。郭原平說:"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難,怎麼能減少灌溉稻田的水,用來通行運瓜的船呢?
"於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錢塘賣貨。每次行船來錢塘,看見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壩下還沒有牽過去,就迅速操槳過去幫助,自己的船自己牽引,不要旁人的幫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經通過了水壩,後面的人還沒趕上來,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這樣已成了習慣。
因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欽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舉他為"孝廉",郭原平沒有接受。太守蔡興宗來到該郡,對郭原平的為人行事也很欽佩,感到驚異,於是便把自己的公尺饋贈給郭原平和山陰縣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堅決的一再推讓,誓死不受。
有人問他說:"府君嘉獎你淳厚的德行,憐憫你年老貧窮,所以才有贍養之贈,豈能苦苦推辭呢?"郭原平回答說:
"府君如果因我的孝義行為而給以賞賜,則不止我乙個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隨便承受這種賞賜;如果因我貧窮衰老而饋贈,而**十歲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貧困,並非只是我乙個罷了。"他始終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辭不接受。
如何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這個世界
暖暖啊莫斯 我們要時刻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這個世界,去對待他人,別人也會以感恩的心回報我們。無論別人對你做出多麼刁難的事,我們對別人都要溫柔以待。這讓我想去前兩天我看過的電影叫做暖春,裡面的情節真的是讓我從頭哭到了尾。裡面的小女孩從小的時候父母就雙亡,於是就寄養在別人家,但是卻只知道打她,不給她飯吃,...
善良正直的人常吃虧如何去改變呢,善良正直的人應該適合什麼職業不吃虧
霍霍 樓上各位煲的一手好雞湯 你可以正直,善良 但你不傻,學會在吃虧這件事情發生之前用圓滑的方式避免才是生存之道!什麼淡薄什麼寡欲那都是已經吃了虧之後的事了,同時每次吃虧了就要總結,想想下次怎麼圓滑的處理,有些真正違反三觀的事圓滑不掉。那就不要覺得吃虧,因為你覺得人格比那個值錢。而不是指望好的人格在...
幫助別人的心理意義在於,幫助人是出於什麼心理,愛嗎
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不是到了一定的年紀,而是到了一定的思想境界了!年紀大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看得通透,想得清楚,活得明白!大多數人的思想,都像浮萍一樣,沒有根!我在年紀小的時候,穿在身上的漂亮衣服,我認為是我自己的!揣在包包裡的錢,我認為是我自己的!卷子上的100分,我認為是我自己的!所有屬於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