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雞取
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指暗中進行破壞。
出處:漢 董卓《上何進書》:「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意思是如果用把水揚起的辦法制止水的沸騰,不如把下面的柴火去掉。
例子:如果不把根本問題解決就只能是釜底抽薪了。
《釜底抽薪》選自《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2樓:
釜底抽薪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英文翻譯: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釋義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常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釜底抽薪」使預防事件爆發或爆發後尋求徹底整頓的一種手段,是一種治本的辦法。在鬥爭中,釜底抽薪又是一種「兜底戰術」,主要是從對方的幕後去下功夫,側面暗算,扯其後腿,拆其後台,使它不知不覺間變成乙個洩氣的皮球。不管在戰場、商場或政治舞台上,此計大用大效,小用小效,即使在情場中也不乏其例。
所以說,釜底抽薪之術,是最陰險毒辣的陰謀。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把柴火從鍋底抽掉。常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自己已經沒有後路!不顧一切的向前衝
釜底抽薪是什麼意思?怎麼用?
5樓:匿名使用者
釜底抽薪,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語出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還說:「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
」 在《三十六計》位列第十九計。
實際運用:
西元前154年,吳王劉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漢等七個諸侯國,聯合發兵叛亂。他們首先攻打忠於漢朝的梁國。漢景帝派周亞夫率三十萬大軍平叛。
這時,梁國派人向朝廷求援,說劉濞大軍攻打梁國,我們已損失數萬人馬,已經抵檔不住了,請朝廷急速發兵救援。
漢景帝命令周亞夫發兵去梁國解危。周亞夫說,劉濞率領的吳楚大軍,素來強悍,如今士氣正旺。我與他們正面交鋒,一下恐怕難以取勝。
漢景帝問周亞夫準備用什麼計謀擊退敵軍。周亞夫說,他們出兵征討,糧草**特別困難,我們如能斷其糧道,敵軍定會不戰自退。
滎陽是扼守東西二路的要衝,必須搶先控制。周亞夫派重兵控制滎陽後,分兩路襲擊敵軍後方:派乙隻部隊襲擊吳、楚**線,斷其糧道;自己親自率領大軍襲擊敵軍後方重鎮冒邑。
周亞夫佔據冒邑,下令加固營寨,準備堅守。劉濞聞報大驚,想不到周亞夫根本不與自己正面交鋒,卻迅速抄了自己的後路。他立即下令部隊迅速往冒邑前進,攻下冒邑,打通糧道。
劉濞數十萬大軍氣勢洶洶,撲向冒邑。周亞夫避其鋒芒,堅守城池,拒不出戰。
敵軍數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亂箭射回。劉濞無計可施,數十萬大軍駐紮城外,糧草已經斷絕。雙方對峙了幾天,周亞夫見敵軍已數天飢餓,士氣衰弱,已經毫無戰鬥力了。
他見時機已到,調集部隊,突然發起猛攻。精疲力竭、軟弱無力的叛軍不戰自亂。叛軍大敗,劉濞落荒而逃,在東越被殺。
擴充套件資料: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
尉繚子曰:「氣實則鬥,氣奪則走。」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
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
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
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
」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
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解析水涼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要使鍋中的水沸騰,在鍋底生火並加柴草即可。若不想讓水沸騰,可以加進一些涼水,即揚湯止沸,也可以抽掉鍋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
揚湯止沸,水一時涼了,很快又會再沸。沒有從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從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礎或依靠物。
世間很多事物的初始與發展,和水涼水沸形式相似,生生變化之理相同。對立勢力便是如此,與對立勢力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擊,等於熱水止沸,可能勞而無功;消除對立勢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古今戰爭中,糧草為部隊生存之根本,為部隊戰鬥力的本源,因此,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操與袁紹征戰,正面交鋒,曹可能永遠也無法擊敗袁,曹很聰明,燒了袁軍的糧屯,斷了袁軍之根本與能源,因而大敗了袁軍。這是極為高明的釜底抽薪。
在現代經商賺錢中,經營者不論實力強大的一方,還是實力微弱的一方,都可以使用此計,以削弱對手勢力而使之不攻自破。
探源釜底抽薪,語出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還說:「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
這個比喻很淺顯,道理卻說得十分清楚。水燒開了,再兌開水進去是不能讓水溫降下來的,根本的辦法是把火退掉,水溫自然就降下來了。此計用於軍事,是指對強故不可用正面作戰取勝,而應該避其鋒芒,削減敵人的氣勢,再乘機取勝的謀略。
釜底抽薪的關鍵是關於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時做,一些影響戰爭全域性約關鍵點,恰恰是敵人的弱點。指揮員要準確判斷,抓住時機,攻敵之弱點。比如糧草輜重,如能乘機奪得,敵軍就會不戰自亂。
三國時的官渡之戰即是乙個有名戰例。
6樓:sunny柔石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 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釜底抽薪:[ fǔ dǐ chōu xīn ]詳細解釋
1. 【解釋】: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
2. 【出自】:漢·董卓《上何進書》:「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3. 【示例】:如今有個道理,是「~」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狀的安撫住了,眾人遞個攔詞便歇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1、這個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難免養癰成患。
2、我們應該想乙個釜底抽薪的辦法永絕後患,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3、上游廠商這一招釜底抽薪的辦法,真把下游急需原料的客戶搞慘了。
4、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用釜底抽薪的辦法。
5、惟有釜底抽薪的消滅髒亂,才能積極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7樓:夢裡藍藍
釜底抽薪 發音
fǔ dǐ chōu xīn
釋義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英語翻譯
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出處漢·董卓《上何進書》:「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近義詞抽薪止沸
反義詞火上澆油、沸湯沸止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做事非常徹底。
示例如今有個道理,是「~」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狀的安撫住了,眾人遞個攔詞便歇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典故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河北袁紹乘勢崛起。公元199年,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打許昌。當時,曹操據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萬多人。
兩軍離河對峙。袁紹仗著人馬眾多,派兵攻打白馬。曹操表面上放棄白馬,命令主力開向延津渡口,擺開渡河架勢。
袁紹怕後方受敵,迅速率主力西進,阻擋曹軍渡河。誰知曹操虛晃一槍之後,突派精銳回襲白馬,斬殺顏良,初戰告捷。
由於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雙方糧草供給成了關鍵。袁紹從河北調集了一萬多車糧草,屯集在大本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曹操探聽烏巢井無重兵防守,決定偷襲烏巢,斷其**。
他親自率五千精兵打著袁紹的旗號,銜枚疾走,夜襲烏巢,烏巢袁軍還沒有弄清真相,曹軍已經包圍了糧倉。一把大火點燃,頓時濃煙四起。曹軍乘勢消滅了守糧袁軍,袁軍的一萬車糧草,頓時化為灰燼,袁紹大軍聞訊,驚恐萬狀,**斷絕,軍心浮動,袁紹一時沒了主意。
曹操此時,發動全線進攻,袁軍士兵已喪失戰鬥力,十萬大軍四散潰逃。袁軍大敗,袁紹帶領八百親兵,艱難地殺出重圍,回到河北,從此一蹶不振。
【其他】
西元前154年,吳王劉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漢等七個諸侯國,聯合發兵叛亂。他們首先攻打忠於漢朝的梁國。漢景帝派周亞夫率三十萬大軍平叛。
這時,梁國派人向朝廷求援,說劉濞大軍攻打梁國,我們已損失數萬人馬,已經抵檔不住了,請朝廷急速發兵救援。漢景帝命令周亞夫發兵去梁國解危。周亞夫說,劉濞率領的吳楚大軍,素來強悍,如今士氣正旺。
我與他們正面交鋒,一下恐怕難以取勝。漢景帝問周亞夫準備用什麼計謀擊退敵軍。周亞夫說,他們出兵征討,糧草**特別困難,我們如能斷其糧道,敵軍定會不戰自退。
滎陽是扼守東西二路的要衝,必須搶先控制。周亞夫派重兵控制滎陽後,分兩路襲擊敵軍後方:派乙隻部隊襲擊吳、楚**線,斷其糧道;自己親自率領大軍襲擊敵軍後方重鎮冒邑。
周亞夫佔據冒邑,下令加固營寨,準備堅守。劉濞聞報大驚,想不到周亞夫根本不與自己正面交鋒,卻迅速抄了自己的後路。他立即下令部隊迅速往冒邑前進,攻下冒邑,打通糧道。
劉濞數十萬大軍氣勢洶洶,撲向冒邑。周亞夫避其鋒芒,堅守城池,拒不出戰。敵軍數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亂箭射回。
劉濞無計可施,數十萬大軍駐紮城外,糧草已經斷絕。雙方對峙了幾天,周亞夫見敵軍已數天飢餓,士氣衰弱,已經毫無戰鬥力了。他見時機已到,調集部隊,突然發起猛攻。
精疲力竭、軟弱無力的叛軍不戰自亂。叛軍大敗,劉濞落荒而逃,在東越被殺。
三十六計之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幹上之象③。
【注釋】
①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力,最堅強的部位。
②而消其勢:勢,氣勢—。
③兌下幹上之象:《易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 「兌下幹上」,上卦為幹為天.下卦為兌為澤。又,兌為 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
兌在下,從迴圈關係和規律上說,下必衝上,於是出現「柔克剛」之象。此計正是 運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計可勝強敵。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鬥,氣奪則走。
」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
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
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
」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
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解析】
水涼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要使鍋中的水沸騰,在鍋底生火並加柴草即可。若不想讓水沸騰,可以加進一些涼水,即揚湯止沸,也可以抽掉鍋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
揚湯止沸,水一時涼了,很快又會再沸。沒有從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從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礎或依靠物。
世間很多事物的初始與發展,和水涼水沸形式相似,生生變化之理相同。對立勢力便是如此,與對立勢力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擊,等於熱水止沸,可能勞而無功;消除對立勢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古今戰爭中,糧草為部隊生存之根本,為部隊戰鬥力的本源,因此,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操與袁紹征戰,正面交鋒,曹可能永遠也無法擊敗袁,曹很聰明,燒了袁軍的糧屯,斷了袁軍之根本與能源,因而大敗了袁軍。這是極為高明的釜底抽薪。
在現代經商賺錢中,經營者不論實力強大的一方,還是實力微弱的一方,都可以使用此計,以削弱對手勢力而使之不攻自破。
【探源】
釜底抽薪,語出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還說:
「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這個比喻很淺顯,道理卻說得十分清楚。水燒開了,再兌開水進去是不能讓水溫降下來的,根本的辦法是把火退掉,水溫自然就降下來了。
此計用於軍事,是指對強故不可用正面作戰取勝,而應該避其鋒芒,削減敵人的氣勢,再乘機取勝的謀略。釜底抽薪的關鍵是關於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時做,一些影響戰爭全域性約關鍵點,恰恰是敵人的弱點。指揮員要準確判斷,抓住時機,攻敵之弱點。
比如糧草輜重,如能乘機奪得,敵軍就會不戰自亂。三國時的官渡之戰即是乙個有名戰例。
生活中常有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說法。揚湯止沸是指把鍋裡的沸水舀起來在倒回去
心 答案c 揚湯止沸 由於散熱,水的溫度達不到沸點,所以不沸騰,但繼續加熱溫度還是能達到沸點的,所以還能沸騰,故 揚湯止沸 只能暫時使水停止沸騰 釜底抽薪 水不能繼續吸熱,所以能徹底地使水停止沸騰 選c呀,當將把沸水滔起的時候,鍋內的水就不夠100c,但鍋下的火繼續加熱,水溫最終還是會達到沸點。而將...
意恐遲遲歸意恐是什麼意思,「意恐」是什麼意思?
意思 害怕。一 全文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二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三 賞析...
人窮志不窮的意思是什麼,人窮志不窮是什麼意思
人窮志不窮的意思是 一個人雖然生活上貧窮,但是在生活態度上 人生觀上和麵對人生的道路上,態度積極,不屈不撓,不輕易的低頭,志向遠大。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註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與之相反的就是人窮志短。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