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攻其不備 (gōng qí bù bèi)
解釋: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出處:《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示例:素知此處庶民都是正人君子,所以不肯~,暗下毒手取魚。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
兵貴神速 (bīng guì shén sù)
解釋: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出處:《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徵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
示例:~,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殺得他只輪不返。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七回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釋: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示例: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無動靜。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九回
所向無敵 (suǒ xiàng wú dí)
解釋: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士風勁勇,所向無敵。」
示例:我自起兵以來,~。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五回
聲東擊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知己知彼 (zhī jǐ zhī bǐ)
解釋: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出處:《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示例:對付敵人,一定要~,才能百戰百勝。 ★曲波《林海雪原》十一
百戰百勝 (bǎi zhàn bǎi shèng)
解釋: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示例:項籍唯不能忍,是以~而輕用其鋒。 ★宋·蘇軾《留侯論》
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解釋: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出處:《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示例: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須乘此時調兵圍住,~,方無走失。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突然襲擊 (tū rán xí jī)
解釋:指軍事上出其不意地攻擊。
出處:胡雪《驚人相似的一幕》:「使用的戰術差不多,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
示例:對同志不能搞~。
神出鬼沒 (shén chū guǐ mò)
解釋:出:出現;沒:消失。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示例:抗日游擊隊~,打得日本鬼子魂飛魄散。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在這~裡,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我弄的那麼詳細~~多給點分吧??~~~否則我不是白辛苦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詞 目 攻其不備
發 音 gōng qí bù bèi
釋 義 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出 處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成語 百戰百勝
發音 bǎi zhàn bǎi shèng
解釋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 《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詞 目 草木皆兵 〖成語典故〗
發 音 cǎo mù jiē bīng
釋 義 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 處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詞 目 所向無敵
發 音 suǒ xiàng wú dí
釋 義 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士風勁勇,所向無敵。」
詞 目 聲東擊西
發 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釋 義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 處 《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詞 目 圍魏救趙 〖成語典故〗
發 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釋 義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 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3樓:匿名使用者
知己知彼 (zhī jǐ zhī bǐ)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百戰百勝 (bǎi zhàn bǎi shèng)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突然襲擊 (tū rán xí jī)
原指軍事上出其不意地攻擊,現多比喻突然加於別人的行動使人感到意外而難應付。
神出鬼沒 (shén chū guǐ mò)出:出現;沒:消失。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4樓:
樓主你把分給saladbill吧!是蠻不容易的。不好意思呀,我可不是來賺這兩分的,我不在乎這些分。
我只是蠻喜歡歷史的,樓主我給你推薦一部超級棒的一部電視劇集《楚漢驕雄》,香港拍的,主要講的就是劉邦和項羽的故事,我看完超級有感覺,又比較貼近史實,又很喜劇,裡面有不少的成語典故都出自楚漢這個時期,**還會把這些成語註明,真的是又增長了知識,又大飽了眼福,又明白了一些道理,真是一部幾乎完美的好**。劉邦是鄭少秋演的,項羽是誰演的我一時想不起來了,也是香港很有名的演員,裡面好多演員都超級有名,真的好棒,想到這裡,我真想回去再看一遍,我是租***看的,好像40集左右。(注:
我三、四天就看完了,一天看10個小時以上,看這部**唯一不好的就是,會上癮,會有一種一天不看完,不罷休的感覺)。
5樓:硬核玫瑰
建議lz去查成語辭典...這些東西也可以在yahoo工具上查
把下列詞語寫上對應的成語: 知已知彼 運籌帷幄 神出鬼沒 四面楚歌 攻其不各 聲東擊西
6樓:匿名使用者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神出鬼沒 所向無敵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敵
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 圍魏救趙 聲東擊西
7樓:匿名使用者
百戰百勝
決勝千里
行蹤無定
八面玲瓏
出其不意
瞞天過海
8樓:匿名使用者
百戰百勝 決勝千里
知己知彼、運籌帷幄、神出鬼沒、四面楚歌、圍魏救趙、出其不意的對應詞是什麼?急急急 5
9樓:匿名使用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其它的都沒有對應詞。
知此知彼、百戰百勝、決勝千里、聲東擊西、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神出鬼沒的成語故事。乙個就夠!快!急需
10樓:52叮噹love藝
希望可以幫到你。
四面楚歌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占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占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百戰百勝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認為使敵人舉國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個國家就要差一些。要善於運用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百戰百勝還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只有不通過戰鬥而使敵人屈服才高明.
決勝千里
【故事】:劉邦當皇帝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問百官他與項羽的區別,百官紛紛誇讚他大仁大義。
劉邦說運籌帷幄與決勝千里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們三位俊傑,所以能得天下
聲東擊西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
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于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
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
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訊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
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
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于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
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事例,請舉例一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一些歷史事例故事,先發制人的那些故事,謝謝
圍魏救趙 西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 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 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是什麼意思
q王小年 對敵我雙方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每一次戰鬥都會獲得勝利。1 知己知彼 zh j zh b 對敵我雙方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後也用 知己知彼 泛指了解自己和對方。出處 春秋 孫武 孫子 謀攻 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翻譯 對敵我雙方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關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作文素材,關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作文素材
遊政興 崤山之戰 秦穆公不知己 秦軍跨越千里,勞師遠徵,鄭以逸待勞 曹劌列戰,魯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秋刀琅琊 有很多呀 最為熟知的 赤壁之戰就可以算是乙個例子。孔明知道魏軍不擅長水戰。用火攻大敗曹軍。有關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事例!急 官渡之戰就是啊,曹操很了解自己,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