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剩餘價值的產生,既不在流通領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

時間 2021-09-10 04:08:59

1樓:我來跟你談談情

產生方式

勞動力成為商品和貨幣轉化為資本,這是勞動剩餘轉化為剩餘價值的社會經濟條件和過程。馬克思論證這個過程的理論是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剩餘價值理論。

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僱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僱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

不僅可解釋、解決經濟問題,而且可解釋、解決人生、社會等一系列問題,而使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學說更加完善,大大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剩餘價值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越發展,社會生產的剩餘價值也越大,社會越進步。在新經濟社會我們來分析剩餘價值生產,應該賦予剩餘一個更加寬泛和全新的概念,或者說應該從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剩餘價值的生產,這本身也是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的要求。

資本生產剩餘價值的基本方法有兩種: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擴充套件資料

剩餘價值在社會生活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高低,人生價值大小及國家財力強弱的重要標尺。

第一、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

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會生產力水平越低,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便越少;而社會生產力水平越高,則勞動者創造的剩餘 價值便越多。故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

以農業生產為例,一個勞動力一年的產出,原始社會,養活自己及家人尚感吃 力;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產出雖有所提高,也不過除養活自己及家人外還能多養活幾個而已;而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因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其產出養活幾

十、幾百 人也不成問題,現代發達國家,百分之幾的農業人口便能滿足全國人口的糧食**,便是明證。

在這裡,農業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不斷增長便標誌著農業生產力 的不斷髮展,由其數量的多少便可判明農業生產力發展到什麼水平。

第二、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重要標尺

什麼是人生價值?對其具體解釋雖紛紜不一,但人的貢獻大、影響顯,則人生價值便大,卻是人人都同意的觀點。而人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越多,則貢獻便越大, 影響便越顯著,故人生價值便也越大。

相反,如人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越少,則貢獻便越小,影響便越輕微,故人生價值也越小,如不能為社會創造任何剩餘價值,則人生便毫無價值。這樣,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便成了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重要標尺。

一個人創造的總價值包括自用價值和剩餘價值兩部分,人創造的總價值多,剩餘價值自然也多,在價值總量一定的情況下,自用價值多則剩餘價值少,自用價值少則剩餘價值多,二者成反比關係,人生價值的大 小便也隨剩餘價值的多少一同變化。

如,魏徵、包公、海瑞等歷史上的仁人志士及焦裕祿、孔繁森、***等大批人員,公而忘私,先人後己,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自己及家人生活卻非常儉約,其自用價值非常少而剩餘價值非常多,故其人生便很有價值,倍受人稱頌、敬仰。

而和珅、胡長清、成克傑等**汙吏,損公肥私,雖說自己也創造價值,但因其通過****把其創造的價值變為自用價值,剩餘價值的量便很小,甚至成為負數,故其人生便毫無價值,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被人唾罵。

有的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因擺脫不了傳統教條的束縛,認為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才創造剩餘價值,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 動者並不創造剩餘價值。

故強烈反對筆者的這一觀點,認為他們自己沒有創造剩餘價值,按筆者的觀點,他們的人生便沒有價值,其實他們沒有理解,價值不過是表示有用性,即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關係的範疇。

任何人創造了社會需要的東西就都創造了價值,創造的價值不光能滿足自己及家庭的需要,還能滿足其他人的需要,就都創造了價值,絕非因你不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就沒有創造價值、剩餘價值。

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工作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其效益遠大於自己所需,遠多於社會為自己支付的各類工資總額,怎麼能說自己沒有創造剩餘價值?

第三、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總量是衡量國家財力強弱的重要標尺

如何衡量國家財力(注意:這裡指國家財力,而非指綜合國力)的強弱?目前,往往是用國民生產總值或人均國民收人來衡量,這遠不如用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總量衡量準確。這是因為:

國民生產總值雖確實與國家財力強弱密切相關,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國家的大小,國家很大(如舊中國),即使經濟落後,國民生產總值也會相當多,但因國民消費量也大,國家財力實際十分弱小,根本辦不成什麼大事。

人均國民收入雖可準確反映國民的富裕程度,但如國家太小,即使人均國民收入很高,國家財力也不可能太強,辦不成什麼大事,仍會受制於人。如2023年海灣戰爭時,科威特雖人均國民收入很高,十分富有,但因是個彈丸小國, 故國家財力並不強,無力抵擋人均國民收入比自己低得多的伊拉克的侵略而一度亡國。

而剩餘價值總量實為國民生產總值減去國民消費總量所得之差,可準確反映國家掌握及可以排程的財富數量,可準確衡量國家財力的強弱。

綜上所述,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概念的準確解釋,便可使這一概念的理論價值大大提高,不僅適用於資本主義社會,而且適用於其他社會,可解釋、解決經濟問題,而且可解釋、解決人生、社會等一系列問題。

2樓:你說你

剩餘價值在生產中產生,但要以流通為條件。

3樓:匿名使用者

答:1在流通領域中,商品實行等價交換不會形成價值增值,即所說的不再流通領域中,2流通是商品實現價值的必要過程,離開流通領域就不能實現其價值,即不能產生剩餘價值。

4樓:生駿琛

回答:此觀點正確。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僱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與僱傭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剩餘價值不能在流通領域中產生,因為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等價交換只是價值形式的變換,不等價交換只是對既定的總價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產生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的產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只有在流通領域中商品生產者之間才能發生關係,貨幣才能轉化為資本。

資本家不把貨幣投入流通,購買勞動力商品,剩餘價值無法產生;凝結了勞動者剩餘勞動的商品不在市場上銷售出去,剩餘價值也不可能實現。

5樓:海上的月亮

剩餘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它是由僱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

剩餘價值不能在流通領域中產生,是因為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等價交換是價值形式的交換,不等價交換只是對既定的總價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產生新的價值。

但是,離開流通領域,價值也不能發生增殖。因為一方面,資本家需要把貨幣投入流通,用以購買勞動力商品,這是剩餘價值產生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凝結了勞動者剩餘勞動的商品需要在流通領域**,剩餘價值才能夠得以實現。  剩餘價值的產生,既不在流通領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

這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如何理解資本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瓊樓登高人為峰 資本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這一觀點是馬列經典作者提出的觀點。它的意思是說,資本是投入生產經營領域或資本運作領域,能夠從勞動者身上榨取剩餘價值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外在形式可以是資金和非貨幣資產。資本的一般性是價值增值 無限迴圈運動和周轉 資本的特殊性是資本家所特別占有的。其本質是榨取剩餘...

剩餘價值是怎麼進行分配的

傅行雲時代 剩餘價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它決定著資本主義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發展的全部過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高漲和危機,決定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滅亡。1 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利潤和剩餘價值本來是乙個東西,...

如何理解資本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資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麼

拻姑娘 這裡所說的資本不是物,而是一種生產關係。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前的生產方式中,人們的勞動是為了使用價值而存在的,物與物之間實行等價交換,尤其是勞動力之間的等價交換。而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資本成為了價值,一種可以使自己增殖的價值,所以資本要尋找一種可以創造價值的商品,這就是勞動力。勞動力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