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修習止觀是修定的同時見慧。戒、定、慧互相配合,彼此聯絡,不可或缺。以戒得定,以定生慧,以慧得定,以慧知戒。
2樓:加內沙
比丘們!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克服愁嘆、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盤,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
(4)是哪四個念住呢?
比丘們!比丘持續地就身體觀察身體,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持續地就感受觀察感受,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持續地就心觀察心,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持續地就諸法觀察諸法,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
3樓:釋歡顏
參見:《實修禪定的重要性》。
4樓:匿名使用者
參禪和普渡,缺一不可成佛
什麼是止觀法門,怎樣修習止觀法呢
5樓:覺正淨
止觀是在因講的,修止觀成就了得到的果就是定慧,就是佛法三無漏學裡戒定慧的定跟慧。
止觀法門是禪修的法門,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乙個是止,乙個是觀,所謂止就是練習制心一處,乃至得九次第定,而觀則是得定之後,於定中起觀,觀什麼呢?也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乃至觀一切諸法畢竟空。舉個例子,心經一開始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其中的「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觀。
又比方金剛經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實也都是觀一切法空的修法,而不是拿來嘴上說說而已。
以上是次第禪觀(次第就是循序漸進),也就是漢傳佛教所說如來禪的修法,祖師禪也就是禪宗是另外一種修法,不講次第,止觀雙運。
止觀法門一開始最好找懂的法師學最基礎的入門方法,然後你再看書或其他資料輔助,雖然法師說的跟書上說的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因為你完全沒經驗也不懂,光看書自己學可能會出問題。
6樓:霖然飄乎
止者,簡單說就是詮定學,觀者,詮慧學
在中國佛教,一般止觀,就是指天台止觀
最基礎的入門是《小止觀》(也名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寶靜法師曾經有過講解,不妨一看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我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最好從三十二身分修起
勿忘勿助,不離實際
以免將來坐成枯禪
8樓:匿名使用者
天台智者大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一者修止,自有三種。一者繫緣守境止,所謂系心鼻端、臍間等處,令心不散故。經云:
繫心不放逸,亦如猿著鎖。二者制心止,所謂隨心所起,即便制之,不令馳散故。經云:
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止心。此二種皆是事相,不須分別。三者體真止,所謂隨心所念,一切諸法,悉知從因緣生,無有自性,則心不取,若心不取,則妄念心息,故名為止。
如經中說雲:『一切諸法中,因緣空無主,息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
二者修觀,有二種。一者對治觀,如不淨觀,對治貪欲;慈心觀,對治嗔恚;界分別觀,對治著我;數息觀,對治多尋思等。二者正觀,觀諸法無相,並是因緣所生,因緣無性,即是實相。
先了所觀之境,一切皆空,能觀之心,自然不起。」
智者大師《摩訶止觀》:
「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
禪宗要修止觀嗎?不是無我麼還要止觀幹什麼
9樓:放下吧執著
止觀應該是天台教觀,禪宗近代以後應該是看話頭。沒有到阿羅漢怎麼能說無我,理和事要圓融對待,不要執理廢事,那樣就不好了。
10樓:
首先,隨喜讚嘆《六祖壇經》。
然後,禪宗雖然是「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但是,要知道,禪宗只接引上根人。所謂上根人,就是在佛門已經摸索修行了很久,有了很好的基本功夫。然後才談「見性」。
然後,談「止觀」。是指思維修的含義。就是要讓自己具備思索真理的功夫。換句話說,浮躁的凡夫,輕佻的凡夫,喜歡亂yy 的凡夫是不具備思維真理的「條件」的。因為妄想雜念太多了。
最後談「無我」,不要依文解意呀,這是學佛大忌。無我不是什麼都沒有。「無我」指的是五陰十八界的「體性」,是不斷在生滅的,無住的,沒有乙個能做主的的「我」存在。
總結: 不要依文解義,不要想當然的理解佛法。多看經書,多實際體驗。 如果要深入學佛知見,就再問。
止觀止什麼 觀什麼
11樓:火之勢
止不是停止,不是掃除,觀不是定格,不是觀想,不是停留某個事物。
那麼止觀是要幹嘛?好好的幹嘛止觀?止什麼?觀什麼?止觀什麼?
這需要乙個條件,好好的止什麼啊: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看來什麼都不能著相啊,動也不是,止也不是,觀也不是,那麼是什麼呢?
當下即是。所以這裡說的止,不是暫停,不是切斷,不是掃除,也不是強迫自己如何如何,而是當下的想法,如如不動。內心再翻湧,乙個念頭乙個念頭,這個沒停息,那邊又來了.....
來就來嗎,隨它去,你來不悲喜,你走部悲喜,內心如如不動,就是止。觀是相對止來講的,好像管住自己的心念了,好像不隨心念亂紛飛了,這個時候就有點香乙個東西代替了很多東西(如如不動)這就用「觀」這個字來代替前面n多個念頭。
止觀止了什麼嗎?沒有,觀了什麼嗎?沒有。沒有?有?管它有沒有,如如不動,阿彌陀佛。
12樓:匿名使用者
止就是止其意念,觀就是觀其真如!止就是使心安住在一處,不使妄動!譬如心繫臍下,安住使其不動!
佛教的『止』通常通過觀察出入息,謂之安若般若,也稱之為「六妙法門」通過觀察呼吸,使心安住,謂之止!所謂觀,即毗婆舍那,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此觀需要定心才有力量,定心非修止不能成就,故曰「止觀法門」。
止通於外道,凡聖皆可得之,觀則佛門獨有,修能了斷生死。佛法與外道一切法不同之處,在於「無我」。有我即是凡夫,無我堪學聖道,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皆指有我,有為之法也。
有我、有為即是魔道,輪迴種子,與佛法毫不相干,批佛法外衣,成天魔事業!無我、無為才是佛法聖道,解脫資糧!
13樓:空洞的風
《古文觀止》吧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2023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著了《綱鑑易知錄》。
《古文觀止》由清代吳興祚審定並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康熙三十四年(2023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本書亦有入選不當者,因為選編主要是著眼於考科舉時做策論,但作為一種古代散文的入門書,仍有其存在價值。
14樓:煩惱即菩提
舉個例子,比如修止,可以看乙個物體、聽一種聲音,並止在上面。
觀是觀想,比如觀想乙個佛理,觀想乙個佛境,觀想佛像等等。
《觀無量壽經》就是觀想西方極樂世界。
止觀的目標首要是開悟。
15樓:太乙真人
止觀是佛教(梵語buddha-sasana)重要修行法門之一,其所代表之意義,在經論皆有所闡述之。止為(梵語samatha奢摩他),觀為(梵語vipasyana毗婆舍那)之譯;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貫注於特定之物件(止),並生起正智慧型,以觀此一物件,內心歷歷分明(觀),故稱為止觀。
16樓:優秀輿情員
念念相繼則心不止,心不止則觀有間斷
17樓:十色光之歌
全息理論·····觀宇宙
18樓:匿名使用者
不止什麼,也沒什麼需得觀。
文憑的重要性,學歷的重要性
深圳旗訓拓展 這一直是乙個倍受爭議的問題,因為很多人都不重視學歷,因而放棄學業進入社會。其實,學歷就是一塊敲門磚。有她,你的起點就相對要高,要好。現在一些崗位都要求一定的學歷,而且以後會更加重視,為什麼?如果你是乙個平民,文憑對你很重要,是一塊敲門磚。如果你是有錢有權的人,那文憑不重要,需要的話也只...
關於專利的重要性,專利的重要性?
商標註冊服務 一是有效地保護發明創造,發明人把其發明申請專利,專利局依法將發明創造向社會公開,授予專利權,給予發明人在一定期限內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獨占權,把發明創造作為一種財產權予以法律保護 二是可以鼓勵公民 法人搞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全民族的聰明才智,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三是有利於發明...
會計英語的重要性,會計重要性舉例
1.根據重要性原則,將購買的辦公用品支出直接計入管理費用。2.因安排專門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如果金額較小,根據重要性原則,可以在發生當期確認為財務費用,記入當期損益。3.根據重要性原則,在借款費用暫停資本化期間,不必考慮輔助費用,繼續資本化。4.為特別指明的現金流量,應根據重要性原則判斷某項交易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