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龐太師
東和冬真和文寒和刪魚和虞支和齊這幾個韻部都是古人按照古代漢語發音區分的,在古代他們之間是有差別的,有的有陰陽清濁之別,有的有輕重公升降之分。經過長時間的演變之後讀音才變得一樣了而已。
我想你說的學習作詩應該是指律詩,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學習用字譴詞、描摹意境以及平仄格律等等實際創作的技巧,古韻及今韻這些發音上的差別你可以依靠韻書來解決。
啟功先生的書我個人覺得長處是深入淺出、簡單明瞭,適合入門。但是短處也很明顯,在一些理論比如拗救等知識上明顯不如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專業。既然你可以看懂《詩詞格律》的內容,自然沒必要再去看啟功先生的書了。
如果你覺得王力先生的這本書介紹得仍然不夠詳細的話,建議你去找找他的另外兩本書:《漢語詩律學》《漢語音韻學》,這兩本看完絕對可以解決你的任何問題了。
2樓:頭馱
因為現在通行的普通話和老早的官話發音有區別,而韻書裡遵循的讀音還都停留在從前非普通話的情況下。而大家都知道,漢字的讀音是隨時而遷,不斷變化的。如「平水韻」,是由唐韻而來的,遵循著唐朝語言的發音方法。
這顯然與今天的發音有很大區別。你所說的問題就是如此。
用韻書的話我推薦《詩韻新編》,他是按普通話發音方法編的,比較適合當前,畢竟我們現在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寫詩和讀詩的時候用古代的發音
至於格律,還是要遵循從前的(你那本就可以)。
3樓:
古詩詞所用的韻是古人按照古四聲(平上去入)積累下來的,不是按照今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所以王力說「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
把王力那本看全看仔細就行了。
4樓:句尋章
如果你要用 就在詞牌後面 或者 詩題的後面寫上新韻就可以!不用就不需要寫
十四寒、十五刪是什麼回事?『詩韻』
5樓:匿名使用者
補充一下,把《增廣詩韻整合》中的十四寒、十五刪的韻字給你,可能對你有用。 上平十四寒韻
上平十五刪韻
6樓:匿名使用者
你所說的是詩律的問題。意思是說第十四韻是「寒」韻,第十五韻是「刪」韻。具體內容見王力的《詩詞格律》: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6],所以我們在這一節裡只談平聲韻;至於仄聲韻,留待下文講古體詩時再行討論。
在韻書裡,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等於說平聲上捲,平聲下卷,沒有別的意思。
上平聲15韻: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15韻:
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鹽十五鹹
東冬等字都只是韻的代表字,它們只表示韻母的種類。至於東冬這兩個韻(以及其它相近似的韻)在讀音上有甚麼分別,現在我們不需要追究它。我們只須知道:
它們在最初的時候可能是有區別的。後來混而為一了,但是古代詩人們依照韻書,在寫律詩時還不能把它們混用。起初是限於功令,在科舉應試的時候不能不遵守它;後來成為風氣,平常寫律詩的時候也遵守它了。
在《紅樓夢》裡,有這樣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寫一首詠月的律詩,指定用寒韻。香菱正在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的時候,探春隔窗笑說道:
「菱姑娘,你閒閒吧。」香菱怔怔答道:「閒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
」這一段故事可以說明近體詩用韻的嚴格。
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寬韻如支韻、真韻、先韻、陽韻、庚韻、尤韻等,窄韻如江韻、佳韵、餚韻、覃韻、鹽韻、鹹韻等。
窄韻的律詩是比較少見的。有些韻,如微韻、刪韻、侵韻,字數雖不多,但是比較合用,詩人們也很喜歡它們。
聲律啟蒙中的一東,二冬等是什麼意思
上平聲和下平聲是怎麼分的,《平水韻》中上下平聲是怎樣劃分的?是不是上平聲相當於一聲,下平聲是二聲?
林喳喳 實質上來說上平聲和下平聲,並不是發音上的區別而只是為了類別上的一個區分而已,到了 現代漢語當中 這種區別變成了這樣一個發音上的區別,所以上平聲和下平聲區別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的它與發音沒有必然的關係,它與字的類別有較大的關係。在漢語的發音當中都有關於聲的這樣一個區別,上平聲和下平聲是在古代的這...
聲母韻母是如何拼在一起的,聲母和韻母連在一起怎麼讀
小歐豆 最近在教一年級,現在學三拼音,有學生也是不會念。讀快點是個方法,其實就是b a ba,爸爸的爸。這樣子,分開念,但是要連起來來,然後速度加快就可以了。 守護辛蘇州萢萢 請問你幾年級了?小學學拼音是會背乙個表 就按那個讀音,那就可以把兩個聲母和韻母拼在一起了你學過英語音標嗎?這個可以和語文拼音...
請簡要回答聲母和子音 韻母和母音之間的關係
1 聲母和子音的關係 作為音節開頭部分的聲母,都是由子音充當的。凡不是子音音素的,都不能作聲母。在普通話語音結構中,除了n和ng以外,其它的20個子音全部可以作聲母,並且也只能作聲母。n既可以作聲母,也可以作韻母中的韻尾,ng只能作韻尾。2 韻母和母音之間的關係 普通話音系中的母音音素都可以單獨做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