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秋交季之時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時間 2023-01-02 23:00:08

1樓:贛南臍橙

1、主動飲水防秋燥。

夏天出汗多人們往往注意補充水分,到了初秋對水分的補充就開始有所忽略,這是不正確的。人體脫水是夏秋之際易發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喝水就是很好的預防措施。入秋之後氣候越來越乾燥,每天需喝1000毫公升以上的水才能滿足身體需要。

要多喝白開水,少量多次。另外,一般中風都發生在晨起的時候,因為醒著的時候人們都知道主動補水,而睡眠時身體相對靜止,處於低代謝狀態,血液黏稠、流動緩慢,特別容易出現中風。因此,睡前及晨起時最好先喝一杯水。

2、隨時關注溫度變化。

進入秋季,早晚氣溫偏低,出門時應增添衣物,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特別要注意頭部和四肢的保暖,室內的溫度也要保持正常。切忌氣候變化時飽食外出,因為飽餐後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使心臟向其他部分供血相對減少,影響血液流動,若再遇到寒冷,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而誘發中風。

3、高度重視中風先兆症狀。

中風先兆俗稱「小中風」,是短暫的、一過性的、可逆的區域性腦缺血發作,凡有眩暈、肢體無力、短暫性失明、短暫的語言不清、步態不穩、突然跌倒等症狀者,都應及時去醫院進行詳細診治,採取積極措施,以防止中風的發生。同時,必須保證有充足的休息,避免過度精神緊張,不要突然猛烈回頭,這些措施對預防中風的發生都是十分重要的。

4、除了生活方式的干預,合理的藥物**也是預防心腦血管病變的有效手段。

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特別是糖尿病人,首先要控制好血糖,根據自身的情況服用降脂藥、降壓藥、小劑量阿司匹林等藥物。必要時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2樓:匿名使用者

進入酷暑,稍微動一動就汗流浹背,急需補水。夏季不能跟平時一樣渴了才喝水,而應主動補水,每日有1500毫公升左右的尿量即表示人體內水分足夠。夏天出汗多,光補水還遠遠不夠。

因為隨著汗液流失的不僅是體內的水分,還有鈉鹽;維持電解質正常,可以在白開水中加點鹽。平時吃飯要清淡,但夏季可以適當在菜裡多放點鹽,另外應多吃些含鉀的水果如橘子等,以保持鈉、鉀的平衡。

夏天室外熱,房間裡空調涼,冷飲多,這種反覆由熱到冷,由冷到熱的環境變化,對心血管患者是極其不利的。心血管疾病與溫度的關係十分密切。當溫度過高時,會增加血管血流量,增加心臟壓力;而當溫度過冷時,會使血管相應收縮。

如果忽冷忽熱,血管的強力收縮會使冠狀動脈內已形成的斑塊被牽拉破裂,引起血栓,堵住血管,突發心肌梗死。身處的環境應盡可能保持相對恆定的溫度,開空調不能過冷,以身體一動就微微出汗為好。

3樓:燦心試

立秋已過,但「秋老虎」的徘徊,總是讓人感覺秋天姍姍來遲。平常,我們覺得心腦血管疾病在冬季才會高發,事實上,在夏秋交替時由冠心病引發的心肌梗死並不少見。「秋老虎」這種悶熱、高溫天氣,會使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公升高,致使發生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