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荒誕不經
自主學習佛教經典,應從入門經書開始學習。
佛教入門經書:
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這部經很短,數百字,但佛理講得很深,也較易讀。中國有些人專門念心經,就能獲得很好的成就。
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長度適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經典之一,中國佛教很多人長持此經。但需注意的是,這部經主要是佛對**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講的,或者說,是全知者釋迦牟尼佛對大修行人須菩提尊者講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
所以這部經讀雖容易,但要準確理解則得精進研習,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實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推薦把此經作為了解佛理的首要經典。當然,在不了解其義理的情況下也可以專門念,亦是一種很好的修行。
讀佛經,讀了一時不理解,是沒關係的。但若是讀了後作錯誤理解,或甚至謗經,可就反而糟糕了。
三.《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首楞嚴經》,《楞嚴經》被稱為「開智慧型的楞嚴」,這部經主要是釋佛對**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講的。多聞,也就是見識很廣,相應的阿難在眾大**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樣抗拒不了女色**,很像現代人,見識很廣,修行很少,所以這部經非常適合現代人讀。
《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細緻開示,佛理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而且這部**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驚嘆,單就文字來看就堪稱古文學的極精品之作。此經與《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門高僧並稱為「經中之王」。
四.《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經中有原文稱此經為「經中第一」,可見其重要性。此經也較長,有28品,但是比較容易讀的。需要注意的是:
此經中佛理至深,讀此經前讀者一定要對佛陀有絕對的信心,否則如讀了又不信,乃至謗經,反而可能遭大惡報,不如不讀。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緣足夠,對佛有絕對的信心,絕不會誹謗此經,應盡快找來看,大有益處。
五.《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講的第一部經,最適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釋迦牟尼初成佛時,猶如太陽剛公升出來,光芒照耀高山,所講的《華嚴經》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聽不見,或者聽見了也等於沒聽見;
到了最後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又似太陽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頂上的人;相對而言《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則是如日當空,可照遍全人。《華嚴經》很長,比《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都長,可看其中有名的幾品,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淨行品等。
六.《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此三經均是講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其中「無量壽」即「阿彌陀」的乙個本意,欲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將此三經作為首選經典閱讀。
有一種說法是「淨土五經」,即修淨土讀這五經就夠了,其它經完全不讀都沒關係,主要是強調修行的專一。那這「淨土五經」就是此三經外加上《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
七.《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是小乘佛教的核心經典,中國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經的,但還是將之結集編入大乘三藏經典。此經主要是講述禪定等實修的,相信對欲進行佛教實修的人會很有幫助。
八.《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前面經典多是講修行、開智慧型、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當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經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災、免禍、求福、避免遭三惡道苦,那麼首選《地藏經》。
現代人業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難以向上追求,那麼首先要避免向下墮落遭苦,這時就最好多讀《地藏經》了。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2樓:普明慈心
可以去 地藏占察網 ,有很多佛學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入門
請聽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地藏經》《無量壽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淨土大經解演義》
體方法師講的《解脫之道》《阿含經》《心經》《金剛經》
簡豐文居士講的《楞嚴經》《圓覺經》《維摩詰經》《傳心法要》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阿彌陀佛
4樓:水中映天
首先要做到了解佛教,可以先看一看《正信的佛教》這本書。3樓的朋友說得對,如果你還很年輕,可以從四阿含看起,然後再逐漸深入。如果你的歲數很大了,那麼看淨土三經就可以了。
5樓:匿名使用者
1. 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淨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唸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唸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唸。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淨土宗念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6樓:最勝子
比較好的方法還是找個對佛法了解比較全面的人來指導,獨**索會消耗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事倍功半。
實在找不到人,可以參考以下順序學習:
1、佛教常識、問答、佛教史,先對佛教有個初步總體的印象;
2、佛教哲學、經典解讀,看看別人對佛教的總結和解釋,找出其中的要點和線索;
3、閱讀一些流傳廣,影響大的經典,逐步形成自己的認識。
還有乙個快捷的方法,有一定佛學基礎可以直接研讀菩提道次第。
7樓:**雪藏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說法滅盡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普賢行願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另外,推薦惠能大師開示的《壇經》。
《金剛經》等開示般若智慧型的經典,非常殊勝,但是凡夫難以悟入。
若能受持當然最好,若不能受持,切勿妄解經義,強為言是。
8樓:yyl明心
如果以前沒有接觸過,可以從法華經,楞嚴經,金剛經等入手.這是新手的明燈.
9樓:匿名使用者
您的問題在佛經中有以下解釋:
10樓:匿名使用者
雜阿含經,佛法的源頭。
11樓:匿名使用者
淨土三經 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佛教經典書籍有哪些?{適合普通人看的} 拜謝! 5
12樓:吳
1. 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淨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唸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唸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唸。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淨土宗念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佛教經典小故事目錄,六十個佛教經典小故事目錄
沒具體數,應該有七八十個吧 神奇的誦經聲 強盜證得阿羅漢果 巧計降魔 佛像和罄 狗王救狗 真本事國君求千里馬 燕子與小鳥的故事 國王拒美人 豹子捉老鼠的故事 打蚊傷父的故事 狡詐的人和善良的人 被燒死的蛇 福報布金買地的故事 醜太子娶月光公主 將軍與寶馬的故事 啄木鳥與獅王的故事 的父親 野狼和獅子...
高三自主學習計畫,如何借助自主學習活動提高高三化學複習質量
首先,我覺得你有個誤區,為什麼非要有自主時間呢?據我所知,在高三,老師布置的任務足夠充滿你的時間,所以我認為自己沒必要多做,跟緊老師就行了。1.高三有很多失敗的例子,都是因為只顧自己的計畫,不管老師,但老師的往往是對的,最後偷雞不成蝕把公尺。2.老師有經驗,他知道我們時間緊,所以布置的任務也都是重點...
怎樣指導小學語文自主學習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 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每一門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名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學生終身學習的道路上起著一個引導作用。學生的年齡越小,這種引導作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