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習,做父母的怎麼激發孩子

時間 2021-05-02 17:51:56

1樓:芭比育兒

朋友的老二今年中考只考上了個普高,可當年她家老大中考時,考得很好,不但被省重點高中錄取,還免除了學費,朋友認為老大比老二強是因為老大上初中時,就想上好高中,所以學習自覺,學習有動力,老二不喜歡學習,沒有老大學習的勁頭。

有位古希臘哲人曾說:「頭腦不是乙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沒有不愛學習的學生,他們只是缺少乙個人去點燃他們的大腦,推動他們的學習。

就像在乙個班上的學生,同坐在乙個教室裡,同乙個老師教,有的學生學習好,有的學生學習差,其中原因之一就在於孩子的學習動機的強弱。一般來說,學習好的孩子的心裡有很強的學習動機推動著他們去好好學習。

那麼,什麼是學習動機呢?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孩子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學習是一種行為,而心理學上認為只有動機才能激發、維持和指引行為。

這就好像交朋友這個行為需要交往動機驅動,獲取工作上的業績需要成就動機驅動。因此,學習也非常需要學習動機。

所以,不管是孩子怎麼不想學習、不愛學習,最終只要沒產生學習行為,都可以歸納為學習動機不強。

當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強時,就不會有積極學習的行為:而乙個學習動機強的孩子,他會自覺的學習。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人自出生那一刻起,就在不斷地追求發展、追求完美,這種追求是無意識形成的,但卻無時不在。

既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優秀,可為什麼有的孩子對學習不上心,即使因為學習受到批評、嘲笑、打擊?

1、孩子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和是否有知識價值觀。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好好學習,你只有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才能上個好學校,才能考個好大學,將來才有可能找個好工作,有個好前途。

如果不好好學習,沒有過硬的文憑,將來找工作,就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你怎麼成家立業?

但是,有些孩子,讓父母說破嘴皮,都認識不到學習有多重要,因而,就不會產生動機去學習。

而所謂價值觀,就是你是否覺得某種事物有價值,以及你覺得這種價值有多重要。

那麼知識價值觀,就是你認為知識有多麼重要。對每個人來說,知識在生命中的重要性肯定不盡相同:有人可能覺得知識根本沒用,有的覺得知識很重要。

如果孩子覺得知識有用,他就會主動去學,就產生了學習動機。

2、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其實是價值觀的初級形式(孩子覺得什麼重要,就會對什麼有興趣)。

心理學家弗里茨·海德認為,人有兩種強烈的需要:第一種是理解周圍世界的需要,第二種是控制周圍環境的需要。第一種需要更為基本,也是第二種的前提:

沒有了解,何來控制?想要控制,就先了解。

因此,興趣就是以了解或探索外界的需要為基礎,而去**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並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體驗。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會吸引我們繼續投入更多的資源,去進行更深度的**。

所以,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或者對學習的內容的興趣,也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

比如:在孩子的學習中,孩子對數學這門課感興趣,他上數學課會格外認真,數學作業也會做得好,這就是因為孩子對數學有學習動機。

3、孩子的學習效能感。

學習效能感,其實是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這項活動上的體現。而自我效能感是指個人對某種活動有過一些成敗經驗之後,對自己相應的能力所形成的一種評估。通俗點說就是「我覺得自己在這件事上行還是不行」。

當孩子感覺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可能搞不定時,他可能就會感覺沒那麼想做這件事。當孩子在學習感受到的是無助和失敗時,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所以,那些認為自己學習能力很差的孩子,往往就惡性迴圈,越來越不愛學習,進而導致學習能力更差,就更沒有動機學習。

學習動機雖好,但過猶不及。

孩子有了學習動機,是不是學習動機越強,學習的動力就越大,學習效果就越好?

其實不然。

根據心理學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動機不足或者動機過強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這表現為下面的這個曲線:

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中,當動機水平高於最佳水平時,工作效率出現了下降。

如果學習動機太強,急於求成,會使孩子焦慮和緊張,從而會干擾孩子的記憶和思維活動的順利進行,導致學習效率下降。考試中的「怯場」說的就是它了。每年的中考、高考,有的學生考試失常,就是因為父母·和孩子太想考好了,以至於心態失衡,沒有考出正常的水平。

父母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要滿足三種心理需求。

心理學家德西和瑞恩創立的自我決定論認為,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

歸屬感(relatedness)、自主感(autonomy)和勝任感(competence)。如果三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就能促進孩子的動機形成。

一、歸屬感:孩子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

孩子學習好,或者考了好成績,父母就高興,有時候還會為孩子感到自豪。當孩子學習不好,考了個不好的成績回來,父母表現出失望、傷心,甚至語言打擊孩子。

孩子的成績的好壞,父母給予不同的對待。孩子只有在自己的好的成績時,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當孩子學習不好時,感受不到愛、尊重和接納,歸屬感這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不願學習,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的形成。

二、自主感:孩子感到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

兒子2歲多時,我從乙個桌子拿出糖乙個給他,他偏不要,非要自己在幾個糖裡摸啊選啊,最後心滿意足地挑了乙個出來。桌子上放的糖都一樣,沒有哪乙個比其它的更大,有什麼可選的?因為有選擇,是他自己決定的,這就是孩子自主需要的體現。

當孩子做作業時,很多父母喜歡坐在旁邊盯著孩子寫作業,「你先做數學作業,數學作業少些。」當父母在旁邊不停地說孩子應該做什麼的時候,孩子就缺少自主感。

在孩子的學習中,有的父母用

監視的方法(例如有的父母動輒走到門口監督孩子做作業的狀況。孩子經常能感到身後那雙銳利的眼睛)、

設定期限(」幾點寫完,我會來檢查的!「 ),

社會比較(」你做的作業不如鄰居家的小明!「)、

威脅(你要不好好做作業,等你爸爸回來我告訴他,看他怎麼懲罰你!)等做法也都有損於孩子的自主感。而孩子是否在活動中體會到自主感對學習動機的形成至關重要。

三、勝任感:孩子覺得他能做到。

例如「我會畫水粉」「我能滑輪滑」「我能和夥伴合作搭樂高大樓」等。

例如,孩子玩網頁小遊戲大部分是輸,為什麼還愛玩呢?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遊戲提供了及時的反饋,即便結果可能輸了但孩子看得到自己能力的提高!(上次玩500分,這次得了800分!

勝任感提高了)

當孩子對學習有中他能做到,有掌控感,他就會想到去學習。反之,孩子對學習常常是無助的,沒有信心的,他就會逃避學習,因此,學習動機無從談起。

自我決定論認為: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得到滿足,會促進孩子的學習動機的產生,反之,若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特別是自主感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學習動機的形成。

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父母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從正確誇獎孩子開始。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誇獎。在孩子的學習中,父母是不是經常說這樣的話,「你學得真快!你真聰明!」「你真聰明,你根本沒學習就得了考這麼好!」

這是父母對孩子的誇獎,但是孩子從這些話中聽到的資訊是:如果我學東西不那麼快,我就不聰明了。我最好不要努力學習,不然父母會覺得我其實沒那麼聰明。

當父母誇獎孩子的天賦和智力,會讓孩子更執著於展現自己的智和天賦,而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出,對孩子的智力水平進行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

怎麼會這樣呢?難道孩子不喜歡被表揚嗎?

孩子都喜歡被表揚,他們尤其喜歡別人表揚自己的智力和天賦。這種稱讚確實能增加他們的信心,給他們帶來喜悅感,但這種感覺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問題,他們的自信心就會消失,積極性也會跌到谷底。

如果成功意味著他們很聰明,那麼失敗則意味著他們很愚蠢。這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思考方式。

也就是說,當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在遇到學習中的困難或遭受到學習上的失敗時,會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不夠,學習能力不夠,怎麼學都會學不好的,他會放棄努力,更沒有學習動力了。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父母可以誇獎孩子以成長為目標的努力過程——誇獎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所取的成績。而且父母可以在和他們談到他們的成績時,更傾向於表示自己欣賞和讚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出的選擇。

「你的進步表明你真的為你的考試付出了很多努力。你認真複習了考試資料,畫出了重點,對自己進行測試。你的方法確實奏效了!」

「你為解決這道數學題用了各種方法,直到你成功攻克這道難題,我喜歡你這種做法。你考慮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最終找到了解題方法!」

那麼如果孩子刻苦學習,但是沒有取得好的成果,父母該怎麼辦呢?

「我欣賞你為此付出的努力,但是讓我們一起來更深入地**一下,弄清楚你到底**沒有想通。」「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同。我們應該繼續嘗試,找到適合你的方法。」

父母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這樣的孩子對待學習相信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所以在學習中即使遇到困難,他會繼續努力,毫不氣餒,相信自己越學越好,而正是成長型思維孩子思維學習動力。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困難和挫折,父母只有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2樓:乾坤槍刀鋒戰士

父母平常多陪伴孩子學習,細心耐心的去輔導他的功課,去幫助他規劃他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多去認可鼓勵孩子。

3樓:小藍木時尚生活

因為孩子在學習中受到了打擊。父母應及時輔導孩子不懂的地方,讓孩子在課堂上能聽懂老師講的課程,也能回答問題,回到家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漸漸的孩子就會愛上學習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願意與父母交流了呢

出霞輝 父母和孩子,就像是前世的冤家,是最親的人,但同時也有可能是最不了解對方的人。當社會發展到現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問題就更加突出。一 在當今社會,對於孩子來說,交流物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並非只能與父母交流。在以前,科技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孩子要想與人溝通,是沒有太多的選擇,除了和附近的小孩子交...

14歲到24歲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與父母交流

孩子和父母的親密期是嬰幼兒時期,如果孩子在把父母當成神一樣崇拜的時候,父母沒能抓住機會和孩子建立好互相信任和良好的溝通渠道,那麼孩子當然不願意和父母交流。要讓孩子信任父母,把大事小事都願意和父母講,那麼就要看父母是不是從小信任孩子。舉個例子,過年時父母讓小孩子叫親戚 快出來叫人嘛,哎這孩子就是膽小怕...

為什麼現在的女人都不願意要孩子,為什麼現在很多女生都不想生孩子?

現在的女人都不願意要孩子的原因是不想失去自由。很多人說做母親是女性最大的夢想,但現在很多女性的想法卻與這一點背馳。我們並不難發現如今越來越多女性不想生孩子,甚至討厭生孩子。現在的女人都不願意要孩子的具體原因 1 不想失去個人的自由 那些單身主義者,不婚主義者,丁克夫妻很多都覺得生下孩子後將會失去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