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時間 2021-06-17 08:04:51

1樓:方鴻達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裡,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觀察是聰明的眼睛,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就談不上聰明,更談不上成才。觀察是一個人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是智力活動的基礎,是完成學習任務的必備能力。觀察是思維的觸角,對於孩子來說,良好的觀察能力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所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於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又該怎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呢?

首先,在觀察活動中,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小學生不善於主動提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教師要做細緻具體的引導,使學生的注意指向觀察的物件,進行細緻全面的觀察,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其次,要使學生具備觀察事物和現象的必備知識。瞭解的東西才能更好的感知它,觀察它。

如果學生對要觀察事物缺乏必要了解,就不知從何入手進行觀察,也不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從而影響觀察的效果。因此,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或參觀之前,要向學生介紹相關的知識。在初步瞭解的基礎上,進行觀察才能達到深入瞭解的目的。

再次,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在觀察中,要把視覺、聽覺、嗅覺和運動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結合起來,運用比較的方法,發現細微差別,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

最後,要做好觀察記錄和觀察後的歸納和總結。這樣做有利於促進學生觀察的積極性,使觀察更仔細、認真,觀察更真實、可靠,還有利於鞏固觀察結果,便於學生在觀察後對觀察結果的反覆思考中不斷髮現新問題,

促進學生觀察力的發展。

巴甫洛夫說:“觀察,觀察,在觀察。”觀察力是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能力,掌握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能力,孩子會更棒。

2樓:書山右鹿

傑出的畫家畫一幅畫離不開出色的觀察力,偉大的科學家發明一件新事物也離不開出色的觀察力,每人個人在學習工作中都離不開觀察力。將給大家介紹13種觀察力訓練法。

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3樓:金財網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對直觀教具的觀察,不僅有助於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也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應當注意學生的觀察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過培養訓練,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1.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激發觀察興趣

觀察的效果決定於觀察的目的任務明確到何種程度。觀察的目的任務愈明確,觀察者對知覺物件的反應就愈完整、愈清晰,因而觀察的效果就愈好。反之,學生就會東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領,得不到收穫。

如學生對天天看的黑板,如果讓學生回答黑板的構造(包括顏色、質料等組成部件)多數學生就說得不夠準確,這是因為以前誰都沒有給自己規定過這方面觀察任務的緣故。因此教師必須預先明確地向學生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並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儘量把觀察的目的任務提煉明確些,具體些。

在向學生指明觀察的目的任務,並使目的任務具體化的同時,教師還應當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因為,如果學生時時處處依賴教師的指示,觀察力是培養不起來的。觀察興趣可以通過郊遊、參觀、訪問等多種途徑來培養。

必要時,教師可進行課外指導。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可講解觀察到的現象,使學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應為他們安排課外活動小組,這就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對大自然和社會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觀察的方法

(l)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教育學生在觀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觀察事物要全面細緻,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事物的各部分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有著某些必要的聯絡。如果我們不注意全面細緻的觀察,就會以偏概全、犯片面性錯誤。

所以觀察事物必須從頭至尾,全面觀察,只有瞭解到全面的情況,才能進行概括分析,認清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同時又要培養良好的觀察型別,既有綜合又有分析,既要防止忽略整體,又要避免“疏漏細節”。例如:

引導學生觀察柴油機的工作原理時,應預先要預習或複習熱機一章的內容。觀察前的知識準備得愈充分,觀察的效果就愈好,相反觀察的效果一定不好。

(2)培養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習慣。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他們往往容易對現象中的強烈刺激或他們感興趣的現象所吸引,而忘記了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制定好觀察計劃,要求他們嚴格按著計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觀察,使之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引導學生在觀察時善辯多思,對觀察的事物要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發掘出事物的深刻含義。要隨時指導學生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事物。與此同時,還要告訴學生事物的含義往往不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要養成多用腦反覆思考的習慣。

學生透過觀察生活的表面現象去捕捉生活的本質和主流,只有這樣才能恰當地反映客觀事物。

(3)培養學生重複觀察的習慣。因為人的觀察力是有相對限度的,一次觀察往往會忽略細小的但卻是很有價值的東西,所以要進行重複觀察,直到對事物全面掌握之後。觀察中指導學生及時做全面記錄的習慣,觀察後要進行總結,總結時可檢查觀察的目的任務是否完成。

總結的形式有書面和口頭的兩種,書面總結除文字記載外,也可附上圖表和圖樣。通過總結不僅可提高觀察能力,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對學生進行觀察的訓練

實踐活動是觀察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提出不同的觀察要求,對他們進行觀察的訓練。例如低年級學生通過觀察自然景色,進行口頭作文式的書面作文。

讓中年級學生觀察比較熟悉、比較明顯的人和事物,寫簡單的觀察日記。讓高年級學生觀察特點不外露、需要仔細鑽研的人和事物,寫比較複雜的觀察日記或記敘文。對中學生觀察範圍適當擴充,讓他們走向社會有選擇地觀察一些有實際意義的事物。

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旦掌握了觀察的途徑和方法,養成了良好的觀察力時,他們就會在每時每刻通過這個“智力結構的眼睛”開啟一切知識的奧祕,走向探索知識領域的深處。

4樓:漂掉倆軲轆

人的觀察力雖然受先天生理、心理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但主要是在後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觀察力是可以培養和訓練的。這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確立觀察的目標,提高觀察責任心。人的行為是有目的的。只有帶著目的和任務進行觀察,提高責任心,才會對自己的觀察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從而提高觀察力。

2明確觀察物件,制訂觀察計劃。這樣就可以將觀察力指向與集中到要觀察的物件上,並按部就班,從容觀察,從而有助於提高觀察力。

3觀察時要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注意性是觀察力的重要品格之一。只有提高注意性,對觀察物件全神貫注,才能做到觀察全面具體,才能收集到物件活動的細節。

4培養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興趣和好奇心是提高觀察力的重要條件。一個人具有好奇心,對其觀察的物件有濃厚的興趣,他就會堅持長期持久的觀察而不感到厭倦,從而提高觀察力。

5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儲備。只有這樣才能在觀察中善於捕捉機遇。科學家巴斯德說過,“在觀察的領域裡,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6掌握良好的觀察方法。如要堅持觀察的客觀性,要注意被觀察物件的典型性等等。

5樓:衡希德飛蓮

用在**呢?是寫作文的時候需要,還是做化學實驗需要?

如果是寫作文需要,那麼就讓學生隔個幾天寫一樣物品,要突出物品的特點,把寫的到位和有特點的拿出來讀給大家聽,啟發一下大家

如果是化學實驗,就是做完實驗寫報告總結

6樓:養安彤

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1.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激發觀察興趣

觀察的效果決定於觀察的目的任務明確到何種程度。觀察的目的任務愈明確,觀察者對知覺物件的反應就愈完整、愈清晰,因而觀察的效果就愈好。反之,學生就會東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領,得不到收穫。

如學生對天天看的黑板,如果讓學生回答黑板的構造(包括顏色、質料等組成部件)多數學生就說得不夠準確,這是因為以前誰都沒有給自己規定過這方面觀察任務的緣故。因此教師必須預先明確地向學生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並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儘量把觀察的目的任務提煉明確些,具體些。在向學生指明觀察的目的任務,並使目的任務具體化的同時,教師還應當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

因為,如果學生時時處處依賴教師的指示,觀察力是培養不起來的。觀察興趣可以通過郊遊、參觀、訪問等多種途徑來培養。必要時,教師可進行課外指導。

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可講解觀察到的現象,使學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應為他們安排課外活動小組,這就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對大自然和社會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觀察的方法

(l)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教育學生在觀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觀察事物要全面細緻,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事物的各部分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有著某些必要的聯絡。如果我們不注意全面細緻的觀察,就會以偏概全、犯片面性錯誤。

所以觀察事物必須從頭至尾,全面觀察,只有瞭解到全面的情況,才能進行概括分析,認清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同時又要培養良好的觀察型別,既有綜合又有分析,既要防止忽略整體,又要避免“疏漏細節”。例如:

引導學生觀察柴油機的工作原理時,應預先要預習或複習熱機一章的內容。觀察前的知識準備得愈充分,觀察的效果就愈好,相反觀察的效果一定不好。

(2)培養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習慣。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他們往往容易對現象中的強烈刺激或他們感興趣的現象所吸引,而忘記了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制定好觀察計劃,要求他們嚴格按著計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觀察,使之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引導學生在觀察時善辯多思,對觀察的事物要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發掘出事物的深刻含義。要隨時指導學生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事物。與此同時,還要告訴學生事物的含義往往不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要養成多用腦反覆思考的習慣。

學生透過觀察生活的表面現象去捕捉生活的本質和主流,只有這樣才能恰當地反映客觀事物。

(3)培養學生重複觀察的習慣。因為人的觀察力是有相對限度的,一次觀察往往會忽略細小的但卻是很有價值的東西,所以要進行重複觀察,直到對事物全面掌握之後。觀察中指導學生及時做全面記錄的習慣,觀察後要進行總結,總結時可檢查觀察的目的任務是否完成。

總結的形式有書面和口頭的兩種,書面總結除文字記載外,也可附上圖表和圖樣。通過總結不僅可提高觀察能力,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對學生進行觀察的訓練

實踐活動是觀察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提出不同的觀察要求,對他們進行觀察的訓練。例如低年級學生通過觀察自然景色,進行口頭作文式的書面作文。

讓中年級學生觀察比較熟悉、比較明顯的人和事物,寫簡單的觀察日記。讓高年級學生觀察特點不外露、需要仔細鑽研的人和事物,寫比較複雜的觀察日記或記敘文。對中學生觀察範圍適當擴充,讓他們走向社會有選擇地觀察一些有實際意義的事物。

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旦掌握了觀察的途徑和方法,養成了良好的觀察力時,他們就會在每時每刻通過這個“智力結構的眼睛”開啟一切知識的奧祕,走向探索知識領域的深處

如何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如何培養觀察力?

要想讓自己更聰明些,要想提高學習效率,要想探索科學的奧秘,就得仔細觀察。然而,並非任何隨便的觀察都能在科學上產生作用。沒有觀察的目的,不懂得觀察的方法,這樣的觀察是不會發現什麼的,對學習和工作也不會帶來益處 相反,卻會浪費時間,影響學習 工作的效率。因此,我們必須善於觀察,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