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漏網之魚
以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鹽酸為例,按照公式c(待)= c(標)v(標)/v(待),標準液濃度、標準液體積讀數、待測液體積等誤差,在中和滴定實驗中直接反映在標準液體積讀數上,即v(標)。
(1)標準液配製引起的誤差[c(標)引起的誤差]①稱取5.2克氫氧化鈉配製標準液時,物碼倒置。(偏高)②配製標準液時,燒杯及玻璃棒未洗滌。
(偏高)③配製標準液時,定容俯視。(偏低)
④配製標準液時,定容仰視。(偏高)
⑤配製標準naoh滴定鹽酸時,naoh中如混有碳酸鈉。(偏高)⑥配製標準naoh滴定鹽酸時,naoh中如混有碳酸氫鈉。(偏高)⑦配製標準naoh滴定鹽酸時,naoh中如混有koh。
(偏高)⑧滴定管水洗後,未用標準液洗滌。(偏高)
(2)標準液操作引起的誤差[v(標)引起的誤差]①滴定前讀數仰視,滴定後讀數俯視。(偏低)②滴定結束,滴定管尖嘴外有一滴未滴下。(偏高)③滴定前有氣泡未趕出,後來消失。(偏高)
(3)待測液操作引起的誤差[v(待)引起的誤差]①錐形瓶水洗後,用待測液又洗過再裝待測液。(偏高)②錐形瓶有少量水,直接放入待測液。(無影響)③搖動錐形瓶時,濺出部分溶液。(偏低)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和滴定過程中,容易產生誤差的6個方面是:
①洗滌儀器(滴定管、移液管、錐形瓶);②氣泡;③體積讀數(仰視、俯視);④指示劑選擇不當;
⑤雜質的影響;⑥操作(如用力過猛引起待測液外濺等)。
如果不是其他的誤差分析:那麼就是指示劑的選擇 你一定要知道酚酞 甲基橙 甲基紅 石蕊試劑等 是以ph多少為基準的
如果是強酸強鹼的滴定,甲基橙 或酚酞
強酸滴定弱鹼 甲基橙 (弱鹼滴定強酸)
弱酸滴定強鹼 酚酞 (強鹼滴定弱酸)
終點判斷不准 (1)強酸滴定弱鹼時,甲基橙由黃色變為紅色時停止滴定。 終點時的顏色變化應該是由黃色變為橙色,所以,這屬於過晚估計終點,c測偏大。
2)強鹼滴定弱酸時,酚酞由無色變為粉紅時立即停止滴定。30s後溶液可能又變成無色,而導致c測的值偏小
3)滴定終點時滴定管尖嘴處半滴尚未滴下,或一滴標準液附著在錐形瓶內壁上未流下。
假設把這半滴或一滴標準液滴入反應液中,肯定會超過終點,所以會造成c測的值偏大。
總體就是要看指示劑的範圍,在選擇指示劑時後考慮酸鹼的電離程度,滴定過程中的中和情況而定(附:甲基橙3.1--4.
4 紅橙黃 酚酞8.0~10.0 無色 粉紅 紅色 甲基紅4.
4-6.2 紅橙黃) 強酸滴定強鹼時,終點ph= 7. 終點ph突躍範圍一般在 5 到 8 個ph單位。
所以任何酸鹼指示劑其變色範圍在ph= 4到10 都可以用。使用酚酞和甲基橙只是為了方便。主要是這兩種指示劑製備方便,又很穩定。
屬於一般實驗室裡的常備指示劑。
高中化學酸鹼中和滴定誤差分析
3樓:
鹼式滴定管是用來量取naoh的,鹼式滴定管未用naoh待測液潤洗,管壁上附著的水會稀釋naoh,使naoh待測液濃度減少,v(待測)不變,n(待測)減小,故n(標準)減小,c(標準)一定,v(標準)偏小。
4樓:蝴蝶飛在天邊
未潤洗管內有水 會稀釋鹼溶液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不用待測液潤洗,v偏小吧?
關於高中化學的酸鹼中和滴定,關於高中化學的酸鹼中和滴定 5
其實這個地方的知識點分析起來思路還是很單一的。根據中和的公式 c標準v標準 c待測v待測 多元的倍數沒寫在公式裡 看起來影響最後待測液濃度的貌似有3個因素,但事實上 1.標準液的濃度是給定的,無法再計算中變化 2.待測液的體積是提前取好的,無法更改。那麼就只有標準液的體積是可以變化的讀數,也就意味著...
初中和高中化學似乎差了很多, 求正解 初中和高中化學似乎差了很多
初中說的有氧參加的反應是氧化反應,這個說法是不完全的,有化學價變化的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過程是電子從還原劑轉移到氧化劑的過程。氧化反應或者還原反應並是不乙個完整的反應定義,因為在乙個反應中只要有乙個物質被氧化了,就一定有乙個或幾個物質被還原了,所以此類反應就叫做氧化還原反應。舉個最簡單的初中應該學...
10分高中化學求方法
答 c d 分析 本題利用飽和一元醇與少1個碳的飽和一元酸是同量式 如乙醇與甲酸 丙醇與乙酸 的關係,心算立即得解。1 乙醇式量46,甲酸式量也是46,因此4.6g乙醇或4.6g甲酸或4.6g以任意比例混合的乙醇和甲酸的混合物,與足量na反應時都能得到0.1gh2 2 由上一問出發,將乙醇換成甲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