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的特性,公共管理的特性有哪些?

時間 2021-08-30 09:46:39

1樓:十一

引言 20世紀後期的一場全球性行政改革運動,把人類的政治歷史領進了乙個新的階段,這就是公共管理的出現。公共管理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全新的社會治理模式。人類曾經擁有過統治型的社會治理模式。

近代社會,在工業革命中成長起來的管理型的社會治理模式取代了統治型的社會治理模式。20世紀後期,當管理型社會治理模式走向全面成熟的時候,當人們對這種模式的全部科學建構都已完成了的時候,當行政學對它的認識已經洞察精微的時候,這種以「官僚制」命名的社會治理模式卻走向了自我否定的征程,在官僚制背景中成長起來的一代精英們開始了對官僚制的改造。從主觀上看,行政改革只是出於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並沒有建構一種新型社會治理模式的雄心。

但是,在一點一滴的改革中,在對「官僚制」所造成的諸多問題的系統解決中,卻觸及到了這種社會治理模式的根本,從而開始了整體性的變革。這就是正在走向公共管理這一新型社會治理模式的程序。 與統治型的、管理型的社會治理模式不同,公共管理既不是以權力的強制力為前提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實現,也不是在權力與法律的結合中實現的對社會的有效控制,而是一種奠基在服務精神基礎上的公共服務模式。

公共管理在本質上是服務的。但是,公共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治理模式出現在社會歷史舞台上,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它的成長需要我們自覺地對其進行建構。而這項偉大的社會工程作為一項人類整體運動,又需要在我們對公共管理實質的認識和把握中來進行。

從公共管理剛剛嶄露出來的特徵中,我們看到,倫理關係第一次成為一種基本的社會治理關係。因此,認識和建構公共管理體系的努力,就需要把對公共管理倫理關係的分析作為起點。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在本文中試圖對公共管理倫理關係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加以考察。

通過這種考察,是能夠為公共管理活動的行為體系確立乙個大致的輪廓的,甚至是可以為公共管理行為體系的建構提出具體的方案的。但是,本文的目標僅僅在於揭示公共管理倫理關係的基本特性。 公共管理倫理關係的開放性 公共領域的本質特徵就在於它的開放性,是廣泛地向私人領域和一切社會成員開放的領域。

公共管理是公共領域的這一本質特徵的充分展現。為什麼在近代社會出現以前,沒有形成乙個公共領域?那是由於擔負社會治理功能的領域缺乏開放的特徵。

為什麼近代以來的公共領域總是存在著結構性的缺陷?也是由於公共領域的開放性不足所造成的。只有當公共領域擁有充分的開放性,公共性才不僅僅是乙個理論追求,而是體現在社會治理實踐中的現實。

歷史考察揭示出的事實是:缺乏開放性和開放性不足,都是由於社會治理模式中倫理關係的缺位造成的。一旦社會治理模式中擁有了健全的倫理關係,這種社會治理模式就會獲得實質的開放性。

公共管理倫理關係的開放性決定了公共管理這一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的開放性。 開放性是指系統與環境之間交流和互動的外在特徵。統治型的社會治理模式是一種單向的作用方式,強制性的秩序是通過權力關係單向運動而獲得的,治理者與其物件之間,在常態的治理活動中,根本不存在交流與互動。

嚴格說來,統治型的社會治理是乙個封閉的體系,治理主體基本上是來自於某一或某些確定的階層,治理方式千年一系,治理體系僵化等等,都證明了它是封閉的。 與統治型的社會治理方式相比,近代社會的管理型社會治理方式表現出了開放性的特徵。這是由於法律關係在治理體系中成長起來的結果。

法律關係在調節和平衡權力關係的過程中,恰恰是通過社會治理體系的開放來獲得支援力量的。法律如果不能保證社會治理體系的開放,就必然會使自己成為權力的附屬品,法律關係自身就無法得以健全和完善。在這種條件下,法律就會成為權力關係的遮羞布,就會成為權力關係謀求合法性的謊言。

一旦法律對權力關係的放任有所束縛,就會被毫不猶豫地一腳踢開。所以,社會治理體系中法律關係的確立,恰恰成了權力關係「任性」的克星。正是法律關係賦予了社會治理體系以開放性。

因為,法律關係的確立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制約權力關係的層級化或等級化了的不平等。法律關係在本質上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它確認社會治理中的主體與客體、主體自身以及治理者之間的平等地位,而這種平等恰恰是開放性的基礎。

所以,在法律關係得到充分發展的任何地方,社會治理體系都會表現出開放性的特徵,都會有治理物件的積極參與,權力關係都能夠受到較為有效的約束。但是,法律關係的開放性也是有限的開放性。因為法律對社會治理中的主體、客體、治理者及其物件的身份地位,都有著明確的規定;對社會治理的方式和工具選擇,都作出了原則性的規範。

法律僅僅承認有限的開放通道。這就決定了法律關係的開放性也只是在極其有限的範圍內才是現實的,超出這個範圍,開放性就轉向了自己的反面。即使是在有限的範圍內,開放性也總是一種形式化了的開放性,在涉及到許多實質性的問題時,它就會表現出冷冰冰的封閉性和僵化。

公共管理倫理關係的開放性是全面的開放性,它接受法律關係的平等理念,又超越這種平等,它所表現出來的是公共管理主體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公共管理者與其物件之間實質性的平等。這就決定了他們之間能夠處於良性的交流與互動狀態。公共管理倫理關係中的每乙個方面、每乙個因素都全方位地向其他方面、其他因素開放,正是通過開放,才達到了積極合作的目的。

公共管理倫理關係應當是開放的。因為,公共管理主體秉承的是服務理念,把公共利益的實現作為至高無上的追求,時刻準備傾聽來自公共管理客體以及社會所有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公共管理倫理關係能夠開放。

因為,這種倫理關係隨時準備把一切社會成員納入到這種倫理關係中來,決不輕視任何準備進入這種倫理關係的願望,決不排斥任何準備進入這種倫理關係的要求,對於一切有利於倫理關係成長的因素,都表現出無限的熱切。公共管理倫理關係必然是開放的。因為,公共管理是建立在平等參與的基礎上的,反對甚至杜絕一切壟斷,衝擊一切因壟斷而造成封閉的領域。

公共管理倫理關係的開放性是與開放的歷史條件聯絡在一起的。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交換關係作為社會的主導性關係日益走向成熟和普遍化,市場競爭的社會化造就了社會成員機會平等化的歷史趨勢,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絕大多數領域都積極地向願意投身其中和適宜於投身其中的人開放。但是,公共管理倫理關係並不從屬於交換的原則,它是對交換原則的超越。

交換關係為它提供了平等的基礎,這種基礎卻不是它按照交換原則行事的舞台,而是互助合作的前提。所以說,公共管理的倫理關係是一種新型的關係,它的開放性不是為了進行交換,而是造就服務和合作。正是公共管理倫理關係的這種開放性特徵,成了公共管理這一服務型社會治理模式開放性的基礎。

公共管理就是開放性的社會治理模式,而公共管理倫理關係則是它的動力源。

2樓:手機使用者

公共管理是近些年剛剛誕生的一種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在這種社會治理模式中,倫理關係的基礎性意義被突現了出來。在對這種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的建構中,如何自覺地遵循其成長的規律,是需要從對它的倫理關係的考察開始的,只有把握了公共管理中倫理關係的基本特性,才能作出自覺建構這一新型社會治理模式的制度選擇。公共管理倫理關係是公共管理能夠區別於統治型和管理型社會治理模式的決定性因素。

其中,公共管理倫理關係自身的特性又是理解公共管理能夠實現社會治理模式變革的前提。公共管理倫理關係與一般性社會倫理關係相比,具有開放性、具體性、整體性、非交換性、非贈與性和歷史選擇性等基本特性。

公共管理的特性有哪些?

公共管理的特性是

公共管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公共管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 比較研究法 通過對不同管理理論或管理方法異同點的研究,總結其優劣以 借鑑或歸納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管理規律的方法。2 定量研究法 運用自然科學知識,把握管理活動與管理現象內在的數量關係,尋求其數量規律的方法。3 歷史研究法 對前人的管理實踐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予以總結概括,從中找出帶有規律性的東...

公共管理類中的公共事業管理和行政管理專業哪個就業好還有隱藏的潛力

個人認為還是行政管理專業對就業好一些,可以從事公共事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在名義上有侷限性。公共管理類 公共事業管理 行政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目前好就業嗎?將來從事什麼好點呢?我是女生 70 公共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關於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考研。請問行政管理是屬於公共管理專業裡的嗎? 行政管cop...

簡述行政管理的主體和公共管理的主體

綠水青山 行政管理就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 依法管理國家事務 社會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的行為。其主體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及其 客體是具體的各級行政事務。公共管理主體是指在公共事務管理的過程中,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按照一定程式,運用公共權力,提供公共物品與公共服務的公共組織和個人。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公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