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中國的哲學流派很多的,一句兩句說不清楚。你還是應該多瀏覽一些書籍,我現在再看當代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於2023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2023年由美國著名出版公司麥克公尺蘭出版。
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的不可多得的引導書籍。比較簡單。通俗有趣。
樸素辯證法思想 主要是指早期的道家的人天思想講究陰陽和諧,是封建社會的重要統治者思想之一。
樸素唯物主義,也許就是狹意的唯物主義,
它也認為這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的.
但它認為,組成這個世界的物質就是那幾種,比如說:金\木\水\火\土,什麼的.
這是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並在與唯心主義的鬥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唯物主義在反對唯心主義和宗教迷信的鬥爭中,總是與自然科學緊密聯絡著的,總是與無神論相結合的。一般地說,在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反映代表生產力發展方向的進步階級、階層的利益,是進步階級、階層的思想體系和理論**。
唯物主義發展的水平是與社會實踐的發展水平、科學技術的進步程度相聯絡的。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乙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唯物主義在歷史上主要經歷了以下3種形態。
樸素唯物主義 又稱自發的唯物主義。產生發展於古代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在其萌芽時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現象看作是無限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在某種具有固定形體的東西中,在某種特殊的東西中去尋找這個統一。
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等。隨著人們實踐範圍的擴大和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樸素唯物主義逐步擺脫了把世界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物質形態的侷限性。
歐洲出現了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原子唯物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開始從物質結構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一種極細微的流動的物質「氣」構成的,氣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氣一元論。如戰國時期荀子認為,物質性的、統一的氣構成自然界的萬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荀子還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貴命題。東漢王充提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範縝在說明神形關係時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北宋張載認為:「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
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在把五行當作世界的本原時,還以它們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說明世界的聯絡和發展。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則用「火」說明世界發展的辯證景象。
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帶有一些猜測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觀性的特點。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2樓:天鷹
釋迦牟尼原本就是唯心的,因而也就做不到辯證。
3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sakyamuni)
釋迦牟尼佛 [淨飯王太子,名為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全名喬達摩·悉達多]
釋迦牟尼佛以本誓願於娑婆世界 五濁惡世示現成佛(詳見八相成道),是佛教開啟者。
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西元前565年~西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現涅磐。
釋迦牟尼佛心咒:達雅塔 嗡牟尼牟尼瑪哈牟那耶梭哈 參閱《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
其的主要思想,可用修心來看待的,就是說一切都是虛幻的,不要太執迷於此,不要因為虛空的東西而失掉本真,嚮往的是佛性,也就唯心主義.
樸素辯證法思想
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等。隨著人們實踐範圍的擴大和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樸素唯物主義逐步擺脫了把世界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物質形態的侷限性。
歐洲出現了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原子唯物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開始從物質結構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一種極細微的流動的物質「氣」構成的,
樸素辯證法認為這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的.
它是辯證法的初級形態,雖是正確的,但缺乏嚴格的科學論證,因而又是不完備的。
所以說釋迦牟尼是沒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沒有樸素辯證法思想。
他的思想是高深的。因為他受到當時最好的教育,幾乎知曉當時最重要的各種知識。因此他的看法,特別是成為「佛陀」之後,都是系統而高深的。不宜用樸素二字。
關於辯證法,他在《金剛經》裡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很辨證。
什麼是"樸素辯證法"?
5樓:wuli小亮仔
樸素辯證法是古代一種自發的、原始的辯證法思想。辯證法的最初表現形態。在古代的中國和希臘,都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中國古代《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等。《詩經》上說:「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就是說,高的堤岸可以變為深谷,深谷也可以變成丘陵。也說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運動變化的,是一種樸素辯證法觀點。
在歐洲,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認為「一切皆變,無物常住」,「統一物是由兩個對立面組成的」。
擴充套件資料
樸素唯物主義的正確認識:
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雖然在實質上是正確的,它是唯物主義哲學發展史上三個主要階段中的第乙個階段,在歷史上起著一定的進步作用,對唯物主義後來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但是由於受到歷史的,階級的侷限性和科學知識水平的限制,它還是帶有感性的,直觀性質,還缺乏科學的論證,而在說明社會歷史現象時還是唯心主義的。
因此它在後來就抵擋不住唯心主義和形上學的思辨進攻。只有辯證唯物主義才能徹底克服其缺陷,以實踐檢驗真理,從而給唯心主義和形上學致命打擊。
6樓:小cherry丸子吖
樸素辯證法[***** dialectic]是古代原始的辯證法。它直觀地認識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聯絡和運動變化之中,猜測到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如中國古代《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等。
在歐洲,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認為「一切皆變,無物常住」,「統一物是由兩個對立面組成的」。
缺陷:直觀性,猜測性。如「行即神也,神即行也,形存神存,行謝神沒。」缺乏根據及論證,是樸素唯物主義的方**。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見諸《道德經》即《老子》一書裡。老子學說的核心是「道」。老子把「道」看作世界萬物的本源。
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第一性的,天下萬物都是「道」派生出來的。道是什麼?老子說: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就是無形、無象、無體的「恍惚」,也就是「無」。所以他又說: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把這種不具有任何物質性的「道」或「無」作為世界萬物的本源,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
老子學說的精華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對立的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互相聯絡、互相依存。他說: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他還進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轉化的觀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曲則全,枉則直」,「物壯則老」等。
但是,老子的辯證法思想也有很大侷限性。一是他認為對立面的轉化不需任何條件,二是把對立面轉化看成是迴圈往復的過程,看不到事物不斷向前發展,結果使他的辯證法思想陷入形上學的泥潭。
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這是他的天道無為思想在社會政治方面的反映。他說: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道經常是無為的,但沒有哪一件事不是它幹出來的。他主張統治者要「無為」,少一點慾望,少一點作為,同時也使「民無知、無慾、無為」, 這樣才能使天下安定,政權鞏固,達到「無不為」的目的。
他反對儒家的「仁義」,同時也反對採用嚴刑峻法統治人民,認為「法令滋章,盜賊多有」,警告統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遠古時代,大家都過著簡單的原始生活,「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一種違背歷史發展、企圖把歷史拉回倒退的想法。
7樓:瀛洲煙雨
所謂樸素辯證法就是指古代原始的辯證法,這種辯證法思想認識到了運動的普遍性,同時也認識到了一切事物的對立統一性。只能認為它是辯證法的初級形態,要認識到它辯證法思想的正確性,但同時要看出其的不完整性、缺陷性。簡單介紹樸素辯證法後,就想向一些朋友說明乙個問題,有些觀點認為樸素辯證法是對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貶低甚至侮辱,但我並不這樣認為。
作為古代辨證法思想的代表《周易》、《道德經》等都對中國哲學中的辯證法思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時空的侷限他們表達的思想難免會有缺陷和不足,由於缺乏必要的科學證明,因此不能認為這些辯證法思想是完整的。我認為我們作為中國哲學的後學,就應該還原中國哲學中的原本面貌,而不是想方設法為其不足和缺陷遮掩和無意義的辯護。西方哲學體系中一直以自己有較為發達的形上學體系和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為榮,難道我們就不能為我們有世界上較的樸素辯證法為榮嗎?
因此我始終認為在哲學中不要有太多的框框架架來把某種思想強行規劃到完美。
《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道家思想體系中辨證思想的代表,但如果是辨證唯物主義的信奉者就會發現道家思想是典型的三元論代表,他們認為世界萬物是由三個元素所衍生出來的,這本身看似樸素的唯物主義,其實其落腳點還是唯心的,因此可以認為所謂「三生萬物」是缺乏科學實踐和理論論證的。
《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典型的辨證法思想,但由於其出發點是「三生萬物」因此必然不可能越過樸素辯證法的範圍。《周易》中所謂陰陽五行八卦等等學說不僅僅是為了算卦,它主要以陰陽變化來說明宇宙萬物的一切現象,有「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和「天人之學」之稱,但不能否認它對世界的認知也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必然陷入片面之中。認為陰陽是世界萬物之源,金木水火土是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一種缺乏對世界全面了解後的結果。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兩儀、三才、四象、四時、四基、五行、六爻、六沖、六合、六神、七音、八卦、九宮、十天幹、十二地支、十二律呂、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宿、六十甲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奇數、偶數,等等,都可以理解為周易思想的創立者對世界本源及萬物的片面理解,當然不是因為其本人的侷限,最關鍵的在於歷史發展的侷限。由於以上種種不得不相信中國古代哲學中含有豐富的、較早的樸素辯證法,而《周易》、《道德經》等經典則是其具體的代表。
作為唯物辯證法或辯證唯物主義只會認為世界的是由存在和思維組成的,而存在是決定思維的。我認為這就是樸素辯證法和唯物辯證法或辯證唯物主義的最根本的區別。
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有哪些觀點
唯物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和主觀辯證法的統一。主觀辯證法就是人們的一種理論形態或者思維方法形式存在的辯證法,屬於意識的範疇。而客觀辯證法是以物質聯絡運動發展的客觀狀態形式存在的辯證法,總體屬於物質的範疇,主觀辯證法是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客觀辯證法是內容,主觀辯證法是形式,這就是兩者的關係。唯物辯證法既包...
黑格爾的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區別
我當時有和你一樣的想法,認為馬克思的辯證法只是黑格爾的延伸沒有太多的發展其實不然。哲學乃至整個知識體系最重要的是開端和行之有效的論證的過程,所即使微小的差別可能帶來的是體系的巨大差別,比如謝林和黑格爾同樣都認為絕對精神是開端,但是因為就因為絕對精神的發展的第一環節不一樣導致他們的哲學體系的不一樣,乙...
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區別?
唯物論主要講世界是什麼,主要內容有世界的物質性,意識的能動作用,把握起來就兩點,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係。辯證法主要講世界怎麼運轉的,核心觀點就兩個,聯絡和發展,這是總的方向,具體還有兩個方式,就是矛盾和質量互變。你要學,建議你自己畫一張圖,書上講的還比較清楚,高中哲學還比較簡單,至於背書的問題,其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