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煙人
對比閱讀:
晏子與楚王第二次辯論和墨子與楚王辯論的方法有相似之處。都是採用的類比方法。即用相類似的事情去進行推論。
只不過晏子與楚王辯論時是自己推出結論;而墨子是讓楚王說出觀點,再推出“王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晏子使楚》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
‘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
’王曰:‘何坐?’曰:
‘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
”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
“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譯: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訊息,對左右的人(近侍)說:
“晏嬰是齊國的熟悉言辭的人,現在將要來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一個人從大王您面前走過。
大王問,‘這是做什麼的人?’(我們)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說,‘他犯了什麼罪?
’我們說,‘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給晏子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問:“綁著的人是做什麼的人?
”(近侍)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著晏子說:
“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
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水土不同。
現在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就偷竊,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笑著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墨子·公輸》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裡,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39),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
荊有長鬆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翻譯:墨子先生拜見了楚王,說:“現在這裡有一個人,捨棄他自己裝飾華美的車,鄰居有破車,卻想要去偷;捨棄自己華美的衣服,鄰居有件粗布衣服,卻想要去偷;捨棄自己的好飯好菜,鄰居只有粗劣飯食,卻想要去偷。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楚王回答說:“這個人一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說:“楚國的土地,方圓大小足有五千裡;宋國的土地,方圓大小不過五百里,這好像裝飾華美的車子同破車相比。楚國有云夢澤,裡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長江、漢水裡的魚,鱉,黿,鱷魚多得天下無比;宋國卻像人們所說的一樣,是一個連野雞、兔子、小魚都沒有的地方,這好像美食佳餚同糠糟相比。
荊國有巨鬆、梓樹、黃楩木、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是一個連多餘的木材都沒有的國家,這就像華麗的衣服與粗布短衣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進攻宋國,是和這個患偷竊病的人的行為是一樣的。”
2樓:典文柏
《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主要記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他,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從而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第一次鬥智
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點,關閉城門,挖了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入城,來侮辱晏子,進而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晏子不卑不吭,將計就計,一楚王之法反擊楚王。他的話很明白,楚王只要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那他就鑽狗洞。
楚王若說自己的國家不是狗國,就應開啟城門。最終,楚王只好開啟城門。這一次,晏子未見楚王,就給了楚王一次迎頭痛擊。
第二次鬥智
楚王藉口齊國無人,諷刺晏子無能,諷刺齊國無能人。面對楚王有一次對自己和國家的侮辱,晏子大義凜然,再一次回敬楚王:齊國人多得快要裝不下了,怎能說齊國無人?
然後又一本正經地貶低自己,再貶低楚王及楚國。表面上似乎為自己的無能難為情,實際上正是在這不動聲色的裝模作樣中,回擊了楚王,讓楚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第三次鬥智
楚王譏笑齊國人沒出息,而晏子舉了一個楚國上下都熟知的現象,再用同樣的道理證明,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勞動,一到楚國就就做了盜賊,也是因為兩國水土不同。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兩次針對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言語中充滿挑釁和嘲弄,對齊國的大夫直呼“你”,已是無理之極;後一次直指齊國“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嘲笑之語更是肆無忌憚。面對這樣盛氣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氣凜然,沉著應對,機智反擊,結果楚王一敗再敗,不得不賠禮認罪。
在晏子和楚王的脣槍舌戰、爭鋒相對中,一個是聰明機智、膽略過人、維護國家尊嚴的使臣;一個是傲慢專橫、驕傲自大的君王,誰贏誰輸,誰好誰壞,顯而易見。
從晏子身上,我看到了我們祖先的智慧。我要向晏子學習,學習他的能言善辯、有膽有識、自尊自強。我們不能像楚王那樣驕傲自滿,仗著自己厲害,乘機侮辱別人.
晏子使楚與公輸這兩篇文章在辯論方法上的異同
3樓:寶格格
晏子故事的第一則,晏子採用了三段論的推論方法,晏子故事的第二則和墨子與楚王辯論的方法有相似之處。都是採用的類比方法。即用相類似的事情去進行推論。
只不過晏子與楚王辯論時是自己推出結論;而墨子是讓楚王說出觀點,再推出“王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求九年紀語文下冊的文言文比較閱讀
4樓:悽悽切切
考題回放] (浙江省金華市2023年中考題)
三、文言文閱讀(共22分。第20、21題各3分,其他每題4分)
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20—25題。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與曰:
“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繚仕①於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②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
”晏子曰:“嬰仄陋③之人,四維④之然後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⑤吾過,是以逐之也。
”註釋:⑴仕:舊稱做官為仕。 ⑵事夫子:侍奉晏子。⑶仄陋:狹窄淺薄。⑷維:維繫。引申為輔助。⑸弼:糾正。
20.下面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 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引進) b. 其義可乎(義務)
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 晏子逐之(他,指高繚)
21.下面句中加點的“使”與“齊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c. 使子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文言句子。
(1) 然則何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
23. [甲]文中楚王為什麼說“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乙]文中“左右”為什麼認為逐高繚是不義的?
24. [甲]文中晏子為什麼要說自己是一個“不肖者”?
〔乙〕文文晏子中為什麼要說自己是一個“仄陋之人”?
25. 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比較閱讀方法]
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是“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是指通過比較閱讀,進行甄別、篩選和提煉,找出兩文的共同的特點,揭示一般規律;同中求異則是從現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達的內容,找出各自的個性,揭示個性特徵。考生在比較閱讀中可以激發思維的創造性。
比較閱讀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積極思維的過程,同學們在考試時可以分三步進行:
1、 認真閱讀文言語段,整體把握文言語段的主要內容。先瀏覽全文,明確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著排除不需要翻譯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關係,以便能更準確地理解。
2、 認真分析題目要求和比較的內容,反覆閱讀相關文字,逐項進行“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比較時要根據文言語段、題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況,進行分析。如在回答詞義、句意及用法時,要從與之相關的語句分析和試題的考查點入手,找準答題的切入點。
同時要注意文段的出處、註釋、備選備答項的相互聯絡,尋找突破口。這樣可以化難為易,事半功倍。
3、 聯絡全文,整體分析,按題目要求,將比較閱讀的結果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答題時儘量用上原文原句。並注意知識的遷移、拓展和創新 。
[解題思路點撥]
第20題和第21題都是積累題,考查平時積累的文言知識,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解釋文言實詞,必須考慮詞的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並聯絡上下句來理解。這兩題都是選擇題,要學會先運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選項。
第22題是翻譯題。文言文的翻譯要遵循三個原則:“信”(忠於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達”(翻譯出來的現代文表意通要明確、語言要流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表達出來)。
翻譯的方法有①“留”(保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等照錄不翻譯)、②“補”(增補應補出的省略成分)、③“刪”(刪除不譯的詞)、④“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④“調”(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整)等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第23、24題都是閱讀理解題,考查對文段中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的理解。理解文段中某個詞或某句話究竟為何意,一定要緊扣全文的題旨,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確說話者說話的語境和的目。如第23題[甲]楚王說話的語境是:
楚王想讓晏子從小門入從而羞辱晏子的計謀失敗後,對眼前的身材矮小的晏子說的。再聯絡當時楚國強齊國弱的背景,答題的準確率就高。能用原文原句回答的,儘量用原文原句回答,如第23題的[乙]題。
第25題閱讀評價題,是對文中人物的評價。評價人物必須結合人物的言行,篩選文段中的重要資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顯然,甲乙兩文的作者對晏子的言行都持肯定態度,表達讚美之情。
甲文重於晏子“對外”的說話藝術,乙文重於晏子“對內”的用人藝術。
[參***]20.b 21.c 22.
(1)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派你當使臣呢?(2) 現在他侍奉我已經三年了,還沒有糾正過我的過失,所以要辭退他。 23.
[甲]文:楚王意在惡意侮辱齊國和晏子。[乙]文:
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24. [甲]文:
說楚王德才不好(或批駁、羞辱楚王)。 [乙]文:意在指責高繚未好好扶助自己(或為了說明辭退高繚的原因)。
25. 是一個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賞罰分明,任免有方的人。
[能力提升操練]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6題
[甲]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 人有賣駿馬者,此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②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言。願子還③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④之賈。”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戰國策·燕策二》)
[註釋]①比:連續,接連。②臣:先秦時代,普通人之間有時也謙稱自己為“臣”。
③還:音義同“旋”圍繞,繞圈子。④朝(zhao )早晨,也指一天。
1. 解釋下列句中加“△”的詞語。
(1) 才美不外見( ) (2)願子還而視之 ( )
△ △(3)不以千里稱也 ( ) (4)去而顧之 ( )
△ △2.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其真不知馬也。
(2),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言。
3.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話是
[乙]文介紹這匹駿馬“一旦而馬價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話是
實際上這都證明了[甲]文提出的 這一觀點,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
4. 我們常以“千里馬”比喻 。
5. 這兩則短文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請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參***] 1、(1)通“現”,顯現 (2)您(你) (3)用 (4)代“駿馬 ” 2、(1)(其實是)他不識千里馬啊。 (2)連續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過。 3、[甲]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乙]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4、有才能的人。
或人才 6、說明要善於發現人才,善於選用人才;說明權威的重要;不可盲目崇拜權威,要注重實踐等等。
晏子使楚閱讀答案 文言文),晏子使楚閱讀答案 文言文)
天堂泡 3體現了晏子對大王的尊重 楚王就是死盯著人家,非要人難看不可 你說我的國家,我就莊嚴肅穆起來了,我就義正言辭的向你反駁了。晏嬰具有熱愛祖國剛正不阿的特點 4水土異也 5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會影響它的生長 同樣,人在不同的環境中,道德品質都會發生改變 6表現了晏子的機智敏捷 能言善辯的才幹,也...
《晏子使楚》中晏子的姓名,《晏子使楚》中楚王與晏子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晏嬰 前500年 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思想家 外交家。晏子春秋 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 言行 事蹟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 集。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
晏子使楚的成績是什麼,《晏子使楚》中楚王與晏子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晏子使楚的成績是晏子勝了楚王。因為晏子面對楚王三次的侮辱,始終沒有畏縮,而是不卑不亢,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維護了國家的尊嚴。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更是絕妙,他將計就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語言綿裡藏針,步步為營,讓楚王一次次難堪,最後不得不認輸。1 晏子使楚 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